盛志杰
機械制圖是機械制造類專業(yè)的一門既注重理論又注重實踐的專業(yè)技術基礎課程,是一門機械類通用的課程。而高職教育針對性較強,目前汽車類專業(yè)沒有專用的機械制圖教材。建東職業(yè)技術學院就汽車專業(yè)對機械制圖教材進行有關課程改革,改名為汽車零部件的識讀,打破以往的學科體系,建立基于工作體系的課程體系,采用項目化教學。筆者就有關課改作了一些探討與實踐。
機械制造類專業(yè)學生在學習專業(yè)課和從事生產實踐中,時時要涉及機械制圖知識,要與各種圖樣打交道。如果他們不通曉機械制圖這門“工程語言”,就很難學好其他專業(yè)知識,也就無法勝任以后的工作。因此,必須進行機械制圖課的課程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識圖和讀圖能力,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及畢業(yè)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目前,我國沒有針對汽車方面的高職機械制圖課本,而是采用機械類通用的機械制圖高職高專課本,學院對2008級汽車專業(yè)的學生進行授課,效果很一般,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機械制圖傳統(tǒng)課堂教學存在以下弊端:第一,學生對機械制圖不感興趣,枯燥無味,與所學專業(yè)幾乎不相關;第二,課本與教學大綱要求不太相符;第三,重視課本理論知識的教學,而與生產實際結合較少,與專業(yè)結合少;第四,教學方法不恰當。最終導致許多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從而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質量。
打破學科體系,建立基于工作體系的課程體系,是當前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趨向,這是由職業(yè)教育的性質所決定的。基于傳統(tǒng)的機械制圖教學中存在的缺點,學院正在進行課程改革。本次課程改革的重心并非要否定知識、否定理論(當然需要根據新的原則對理論做出取舍),而是要突出實踐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關鍵不是實踐課時的多與少),用工作任務來引領理論,使理論從屬于實踐。要突出工作實踐(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僅僅對理論知識的深淺進行調整是不夠的,必須對原有課程進行結構性改革。學院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和課改方案的探討,并組織一些有教學經驗的教師進行課改。
課程名稱汽車零部件的識讀。突出任務特色,明確反映該門課程的學習目標。
課程容量4個學分,64個學時。
課程標準的制定課程標準是對一門課程從產生到設計和實施的標準化規(guī)定,包括課程的性質(定位)、設計思路、目標、內容框架和實施建議等內容。它是學校對課程的基本規(guī)范和質量要求,也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核的依據,以及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項目采用循環(huán)式模式每個項目下有不等的任務,且都有恰當的載體。課程內容以從簡單到復雜的系列典型產品或服務為主線展開,每個項目都包括該門課程全部任務所構成的完整工作過程,且其工作過程是基本一致的。這種模式盡管工作過程是重復的,但由于項目不同,具體內容是不會重復的。隨著項目的推進,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得以不斷提升。通過這些項目的學習和實踐,使學生掌握完整的工作過程,提高學生職業(yè)能力水平;有利于學生從整體意義上理解每一個工作任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項目一,標準件和常用件的識讀。項目一有3個任務:1)常用的螺紋緊固件——六角頭螺栓的測繪;2)深溝球軸承的識讀;3)圓柱直齒輪的識讀。通過項目一的實踐和學習,學生分組測繪六角頭螺栓,以學生為中心,一方面可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和查閱手冊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結合實際,適當展開,熟悉標準的畫法、尺寸標注等一些標準規(guī)定。最終目的:學生會通過查閱手冊應用有關標準件的畫法、尺寸標注、代號及標記等規(guī)定,會正確裝拆并能測繪一些簡單零件,提高學生動手和學習的興趣。
項目二,汽車零件的識讀。項目二有4個任務:1)凸輪軸的識讀;2)曲軸的后端蓋的識讀;3)連桿的識讀;4)變速器箱體的識讀。強調以典型的汽車零件為載體來設計教學活動,整個教學過程最終要指向讓學生獲得一個具有實際價值的產品或服務[1]。通過軸套類、輪盤類、叉架類和箱體類的典型產品的識讀,會正確選擇零件表達方案、尺寸標注方法、識讀零件圖的方法和步驟、技術要求標注,學會正確使用不同方法來表達零件的具體結構情況。
項目三,汽車部件的識讀。項目三有5個任務:1)火花塞的識讀;2)離合器的識讀;3)轉向器的識讀;4)鼓式車輪制動器的識讀;5)手動變速器的識讀。通過這5個汽車典型部件的學習和實踐,在教師指導下會正確裝拆,了解零件間的裝配關系、正確的讀圖的方法和步驟,能獨立看懂較復雜的裝配圖[2]。
教學方法的改進在全面實施教學模式改革的過程中,不論是教學手段的改進還是教學方法的改革,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最大可能地發(fā)揮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因此,要結合學生實際與汽車零部件的識讀課的教學特點和要求,制作較多的動畫的課件,并購買教學用具——汽車零部件掛圖和實物,培養(yǎng)提高學生形體想象力,為后續(xù)課程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課程的實施學院將在下學期進行新課程汽車零部件的識讀的實施。實施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經過一至二輪的改進和完善,相信一定會取得課改的成功。
參考文獻
[1]林平,王清娟.汽車構造[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2]吳文琳.圖解汽車底盤構造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建東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