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浩堅
物理跟哲學有一定的相通相容性??梢赃@么說,物理是哲學在某些觀點的量化,用物理術語來說,就是“量子化”的哲學,而哲學上的某些觀點則是物理的原生態(tài)。在物理課堂適當的時候引用哲學觀點,可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令物理課堂多一些人文性,從而造就精彩的物理課堂。
如在講解初三物理摩擦起電的知識時,我就將哲學中的矛盾觀點即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運用到講授的課堂當中。當講到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時,很多學生對正負電荷不甚了解。于是我便說,物體帶正電與帶負電是對立的,但同時又是統(tǒng)一的,當帶正電的物體得到足夠多的電子后就帶負電了,同樣,帶負電的物體失去了足夠多的電子后就帶正電了。正負電荷不會消失,只是轉移了,是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了,這就是中和現象的實質,即使原來帶等量異種電荷的物體,都恢復到不帶電的中性狀態(tài)。所以,正電荷與負電荷既是對立又是統(tǒng)一的。這樣,學生就容易理解了正負電荷之間的關系,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思維走向活躍。
矛盾有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當學生理解了正負電荷之間的關系時,卻對為什么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感到很疑惑。這時,我便說,物體得電子與失電子是矛盾的,但有主要矛盾跟次要矛盾之分,有些物體得到電子的能力強,很難失去電子,所以就容易帶負電,如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有些物體得到電子的能力很弱,很容易失去電子,所以就容易帶正電,如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
物理上還有很多知識可以運用哲學觀點,如在講力學伊始時,可引用哲學上的運動與靜止的辯證關系,從而引出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的規(guī)律,學生就不難理解力不是使物體維持運動的原因了;對于加速度的知識,可引用哲學中的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觀點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等等。
規(guī)規(guī)矩矩的講授物理知識,其課堂必然枯燥缺乏趣味,但只要教師多動腦筋,多挖掘身邊的教育素材、教育資源,除了與哲學的聯(lián)姻,還可將物理學科的時代氣息與脈動等等多方面的靈活性進行揉和,使物理課堂也能呈現出人文性精彩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