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說欣賞》是“小說與戲劇”系列的一個選修模塊,做好學法指導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教學中國小說,重點應該放到指導學生閱讀上。閱讀是上好學好本門課的基礎。閱讀是源,沒有閱讀,本門課就是無源之水。既然名為“小說欣賞”,那么欣賞的客體對象就是小說。作為欣賞主體的讀者,就要盡最大可能地熟悉、把握客體對象,也就是要根據教學目標,多多閱讀。欣賞需要深入、拓展,沒有一定量的閱讀,就談不上欣賞。選修本門課,不僅在于讓學生了解中國小說,讓學生修到一定的學分,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積極的閱讀意識。讓他們讀書、愛讀書、讀好書,這也是本模塊的責任所在。但一味強調閱讀,并不是本模塊的宗旨和方法,教師要讓學生在精神的愉悅中進行閱讀,讓他們在閱讀中收獲快樂。牛不喝水強按頭是不行的,電子游戲、漫畫等,雖然老師家長百般禁止,可是學生仍樂此不疲地沉浸其中,關鍵就是有快感。所以怎樣使學生在小說閱讀中體會到快感,體會到精神的享受,不僅靠教材,也要靠教師的引導。
首先,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收獲,有自己的見解,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及其閱讀成果,并且加以鼓勵。當然一定的引導也是必要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維度也是要給予重視和體現的?,F在,精神專制的主題詮釋痼疾隨著文化精英的吶喊與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已經基本肅清,取而代之的是多元解讀。多元解讀的實質是對“自我感悟”的肯定,解讀的過程是自身運用已有的知識圖式、生活經驗對小說作品進行認識、審美和闡釋。多元解讀顛覆了一元專制對學生思想的禁錮,肯定和鼓勵多角度多層次思維,解放了學生的思想,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和自由精神。但是,多元解讀的弊端隨著小說閱讀教學實踐的深化逐漸顯現出來。從縱向角度看,主題的闡釋常常脫離文本的結構和形象體系。主題的探討應該以結構的分析、形象的完整為基礎逐層遞進,否則,學生的解讀就會自相矛盾,就會淺嘗輒止,就會沉湎于解釋的語言游戲之中,致使理性思維和自由精神的培養(yǎng)成為一句空話。從橫向角度看,主題的探討不完整。主題的探討注重思想意蘊的挖掘,忽視情感意蘊的整理;注重社會發(fā)展價值的挖掘,忽略個人發(fā)展的價值引導。我們應該從尊重小說文本認知的內在統(tǒng)一的角度,建構學生解讀小說主題的復合的教學圖式,以便于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其次,要指導學生以點帶面地閱讀小說。每個單元,教材只選取了兩部小說,在此類型小說中,它們是經典的。但并不等于說,除此之外的小說不值得去閱讀、去賞析。教師在教學時,以點帶面,以這兩部小說的閱讀,帶動對此類型的小說的了解,引導學生進一步閱讀此類小說,進一步探究此類小說。比如家族問題的小說,我們還可以閱讀《四世同堂》《京華煙云》;還可以將視野放寬些,把《大宅門》《喬家大院》等納入這一專題。這樣閱讀面就寬泛得多了。而且,教學中,還可以引導學生建構新的小說主題,如多彩校園、司法天地、神奇科幻等。
第三,要引導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只有想象才能給小說閱讀帶來快樂,引導我們進入閱讀,欣賞小說。怎樣才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怎樣才可以讓學生通過對一篇小說的學習更多地了解作者并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這需要借助學生的想象。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借助文本內容創(chuàng)設一個屬于自己的想象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學生的思緒可遠可近、可繁可簡、可粗可細。然后,學生再將自己的想象和文本內容融合,創(chuàng)造一個想象中的新文本。這個新文本是融入了學生自己的理解和體會的,所以學生會深入其中,并且有所思考。在理解了這個新文本之后再回頭思考教材上的內容,就會簡單得多了。小說把太多的空間留給了讀者,而讀者要想更好地理解作品,就必須通過有限的文字去猜作者隱藏起來的空間。作家因想象而寫出作品,我們再用想象去理解作品。從起點到終點,如果我們從地面上走,可能會有重重障礙,或者會遇到危險,或者我們會因此而放棄尋找終點。可如果我們從空中走,我們可以忽略很多,直接到達目的地。而當我們到達之后再回首,就會發(fā)現那些障礙和危險其實并不是很難走過的??芍^“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學生閱讀小說,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一些讀書方法的指導。如讀書之前先翻翻前言、后記及回目,對書的背景、作者、大致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略讀與精讀相結合;做一些讀書筆記,可以寫摘要、做批注、列提綱、制卡片、畫圖表、寫心得等。閱讀小說時,學生最容易為其中曲折的故事所吸引,但不能就此止步。可以先讓學生理出小說的情節(jié)線索,掌握故事的梗概,然后引導他們關注其中的人物性格和小說的深層內涵,以及小說藝術上的突出特色,這樣才能在多方面受益,提高文學欣賞能力。關于小說,可以從以下四方面組織閱讀:1.理清事件發(fā)展的線索和過程,把握小說的結構。要搞清楚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原因、經過和結果,記敘中具體的明線是什么,暗線又是什么,再具體分析結構。通過這些具體的分析,就可以整體把握小說的大致內容。2.分析小說的表現手法。小說的表現手法較多,應著重分析小說的情節(jié)、環(huán)境以及細節(jié)。3.鑒賞人物形象。閱讀小說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點,小說通過情節(jié)刻畫,表現了主人翁哪些具體的特點,這一形象又有怎樣具體的作用。4.歸納作品的主題。通過事物和人物敘寫,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態(tài)度,進而去推測小說的主題。
(趙清林 安徽省濉溪中學23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