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曹操的用人思想,概括起來有兩句話:為我所用,唯才是用。為了充分網(wǎng)羅人才,為我所用,曹操采取了“廣施恩惠,打造愛才的形象;建立制度,積極營造求才的氛圍;來者不拒,充分表露惜才的情感”等策略,聚集了大批人才,為其成功奠定了強大的人才基礎(chǔ)。曹操本著“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的用人思想,堅持唯才是用。但是,曹操的唯才是用,是以能不能為我所用為前提的。
關(guān)鍵詞:為我所用 唯才是用 曹操 用人思想
《三國演義》中,袁紹與曹操曾經(jīng)一起討論時局。袁紹的打算是:“吾南據(jù)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辈懿賱t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币痪湓挘莱隽瞬懿俚恼沃\略:即把人才問題看做政治斗爭中最根本的戰(zhàn)略問題。陳壽先生的《三國志》最后有一段評價:戰(zhàn)勝袁紹是曹操一生中最重要的功業(yè),曹操為什么能夠最終“克成洪業(yè)”呢?有兩個原因,一是曹操精于謀略,二是曹操“各因其器”,善于用人。可見用人之道對于霸業(yè)的成功是極其重要的。
實際上,《三國演義》中,曹操的用人之術(shù),遠比其“運籌演謀”精彩得多。很顯然,越是好的謀略,越要集成大家的智慧。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的謀略并不是很突出,有幾次曹操認為很得意的計謀,結(jié)果都吃了敗仗,反而來自荀彧、荀攸等“智囊團”的很多計策都得以成功。所以,精于謀略也是善于用人的結(jié)果。
那么,曹操的用人思想是什么呢?概括起來有兩句話:為我所用,唯才是用。
東漢末年,政治腐敗。相比較而言,曹操的政治基礎(chǔ)不如袁紹、孫權(quán)、劉備。因此曹操知道用人,首先要有人可用,這首先需要解決如何網(wǎng)羅人才,如何讓更多的人才為我所用的問題。讓更多、更全面的人才入吾轂中,為我所用,曹操可謂下足了工夫,當(dāng)然也得到了巨大的收益。曹操是怎樣網(wǎng)羅人才,使人才為我所用的呢?
第一,廣施恩惠,打造愛才的形象。這是曹操用人思想的基礎(chǔ)。曹操的愛才,是因他確實需要人才,所以從內(nèi)心深處真正愛惜人才,他想方設(shè)法積聚人才,為自己所用;當(dāng)然,光愛人才還不行,還必須讓天下人知道自己愛惜人才,而且愛得很深、很癡。因此,他從兩方面打造了自己愛惜人才的形象:一是態(tài)度謙恭,充分展現(xiàn)自己愛才的誠意。只要有高人來歸,曹操就情不自禁,喜形于色。如初平二年(191年),荀彧棄紹投操,被操贊為“吾之子房”;又如建安五年,許攸棄紹投操,喜得曹操“聞攸來,跣出迎之,撫掌笑曰:‘子遠,卿來,吾事濟已”。二是廣施恩惠,大義收買人心。張繡降曹操又叛曹操,差點要了曹操的性命,就連曹操的大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也死于張繡之手。后來,張繡又投降曹操,曹操不計前仇,還封他為列侯。甚至下令不讓放箭射殺孤身于百萬軍中救出阿斗的趙云,容忍“過五關(guān)斬六將”的關(guān)羽等等,曹操把其愛才的形象展示得淋漓盡致。
第二,建立制度,積極營造求才的氛圍。在互相攻伐、爭奪政權(quán)的進程中,為了網(wǎng)羅人才,曹操先后發(fā)布過三次求賢令,這也是曹操的高明之處,也說明曹操的“人才工程”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系統(tǒng)工程。實際上,光有愛才的名聲是不夠的,劉備也愛才,他求賢若渴,結(jié)拜兄弟,“三顧茅廬”。曹操獨樹一幟,建立起了持續(xù)的人才聚集和更新的機制,所以后來的曹魏人才濟濟,而蜀卻是“蜀中無大將”。三次以政府文令頒發(fā)的求賢令,既是曹操求才若渴的集中體現(xiàn),也拓寬了發(fā)現(xiàn)人才的范圍,暢通了獲得人才的渠道,形成了良好的人才積聚氛圍。
第三,來者不拒,充分表露惜才的情感。無論是對部下,還是對敵人,曹操都時時注意體現(xiàn)出惜才的情感。曹操有一個名叫魏種的部下,在別人叛變的時候,曹操說“唯魏種不棄孤也”,結(jié)果魏種臨陣脫逃。恨得曹操咬牙切齒,一定要懲處他。后來魏種又被抓住,曹操居然“唯其才也”,不僅沒有懲罰他,還親自“釋其縛而用之”。對于降誰殺誰的呂布,他也差點“釋其縛而用之”了。當(dāng)然這種情感的表露曹操是能夠把握分寸的,他既做給人才看,也做給天下人看。
人無完人,大凡有大才專才者就更有些諸如狂傲、放蕩,甚至“盜嫂受金”之類的毛病,曹操深知這一現(xiàn)實。所以他的用人思想是“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也就是說,天下太平的時候,我們可以把道德標準放在前面,而在“打天下”的時候,就要把才能標準放在首位,就要唯才是用。曹操也是這樣貫徹實施的,我們來看求賢令的內(nèi)容:建安十五年下令“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于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建安十九年又下令,要求官員對那些有才能,即使有缺點的人才,也不能棄之不用;第三次“今天下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陣力戰(zhàn);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zhì),或堪為將守;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shù),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笨梢?,曹操的求才,不是作秀,而是實實在在的求才。不講究出生貴賤,只要有一技之長,只要能夠為我所用,即使是雞鳴狗盜之輩、不忠不孝之徒,都可以任用。這樣發(fā)布求賢令的,在歷史上也為數(shù)不多。正是這種不迷信德才兼?zhèn)?、不苛求又工又專,卻又非常實際的唯才是舉的思想,為曹操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chǔ)。
為了使人才為我所用,曹操甚至不擇手段、“逼”才就范。徐庶本是劉備的謀士,協(xié)助劉備與曹操作戰(zhàn),然而曹操卻吃了虧,因此不惜采取了以挾持徐母為人質(zhì)的方式,終于逼得徐庶就范。雖然“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但曹操仍對其待若上賓。這也是曹操為我所用思想的典型表現(xiàn)。
曹操是不是就真的像他說的那么珍惜人才呢?其實不然。曹操的唯才是用也是有前提的,一旦他產(chǎn)生了懷疑,特別是涉及到其政治路線、涉及到其威望的,不管是真是假,也不管是不是人才、是忠是奸,他立刻就會翻臉,殺之而后安??兹跁r而有反對曹操的意見,被曹操殺了,而且還給這個孔子的二十世孫定了一個不孝的罪名;荀彧、許攸這些與曹操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因“恃舊不虔”,即態(tài)度不好,被曹操殺了;楊修太聰明了,也被殺;崔琰雖然沒有“不虔”,也沒有“唱反調(diào)”,曹操也讓他冤死了,連陳壽也說“而琰最為世之痛惜,至今冤之”。故曹操的唯才是用,是以能不能為我所用為前提的。
參考文獻:
[1]陳壽.三國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2]陳壽.三國志[M].北京出版社,2007.
[3]羅貫中.三國演義[M].長沙:岳麓書社,1986.
[4]易中天.品三國[M].上海文藝出版社,2007.
[5]丁學(xué)彬著.說三國話人生[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
(賀小玲 四川省江油市職業(yè)中專學(xué)校 62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