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偉
在中國過去的官位設(shè)計中,有很多官職是以左右為名,如左丞、右丞,左司、右司,左尹、右尹,左將軍、右將軍,左仆射、有仆射等。那么,左、右哪個大,哪個尊,哪個先。哪個上?
按照中國漢字的組詞習(xí)慣。當兩個名詞組成一個并列詞組時,大都是價值高者、尊者在先,價值低者、卑者在后,如男女、尊卑、貴賤、君臣、父子、母女、內(nèi)外、官兵等。由此可以推論,在“左右”這個詞組中,左為尊、右為卑,所以才有“男左女右”的說法,其間必有男尊女卑的原因。
但是,漢代以前卻恰恰相反,右尊而左卑。《史記·田叔列傳》記載:“上盡召見,與語,漢廷臣無能出其右者。”“無出其右”的成語也正由此而來。所以那時人們把豪門大姓稱為“右族”和“右姓”;崇尚文治稱“右文”,崇尚武治稱“右武”。左則表示卑下,所以官員降職稱“左遷”。之所以尊右卑左是因為大多數(shù)人都是“右撇子”(與左撇子相對),右便而左不便,右順而左不順,右便獲得了尊位。而“左道”(不正之道)、“相左”(不一致)也就這樣產(chǎn)生出來了。這還不算,左右的意思還有了進一步“進化”,右表示贊同的意思,左則表示反對。
漢代以后,情況出現(xiàn)了變化。方向上,東為尊、西為卑,南為尊、北為卑。帝王面南而居,其左為東,其右為西。既然東為尊,那帝王的左就自然為尊了。左也因此上升為尊,右則相應(yīng)下降為卑。在同一部門,如果只有左右官位,則左為正職,右為副職;如果正職外還有兩個副手,則左職為第一副手,右職為第二副手。北宋神宗趙頊死,哲宗趙煦即位,當時司馬光被重用為“左仆射”,文彥博為“右仆射”。司馬光內(nèi)心不安,上奏道:“彥博官為太師,年八十一,臣后進位居其上,非所以正大倫也?!庇纱丝梢娮笞鹩谟?。
人們在繼承傳統(tǒng)時,更多地以離自己近的為準。所以漢代以后的左右所象征的尊卑也漸漸成為正統(tǒng)。現(xiàn)在的官員隆重H{現(xiàn)在公共場合,有兩種排位法,一種是按“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的順序排:一種是“一把手”居中,“二把手”在其左,“三把手”在其右,然后一左一右排。后面一種排法,正是對左先右后的現(xiàn)代詮釋。
要理解中國古代“左”和“右”的尊卑淵源。就要根據(jù)中國歷史的特定階段區(qū)別對待。雖然現(xiàn)在我們大多選用了漢代以后的左尊右卑觀念,但一些詞語的意思仍然保留了漢代以前的色彩,如“無出其右”,右仍為上;“左遷”,左仍為降;“左道”,不正之道;“相左”,相悖。正是中國歷史的源遠流長和變化萬千,導(dǎo)致了今人的左右難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