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坤
【摘 要】本屆奧運會中,一個比較考驗人的語言問題就是,怎么來翻譯中國人鼓舞斗志的百搭詞語“加油”。本文由“加油”一詞引入,從翻譯的異化與歸化方面,淺析了如何在翻譯中正確的使用這兩種翻譯方法。
【關鍵詞】加油 翻譯 歸化與異化
2008年,全世界都通過電視、網絡等有聲媒體或有聲鏈接,感受著“中國元素”蘊涵著的
更多的內容所釋放出來的巨大魅力。有人報道這個中國元素,有人報道那個中國元素。但最引起老外興趣的中國元素,竟然是兩個漢字。有很多一句中文不懂的洋記者們,或第一次真正坐下來看北京奧運會的人們,突然間,對這兩個漢字發(fā)生了極大興趣。實際上,他們是對兩個漢語的發(fā)音及意義產生了巨大興趣。
哪兩個漢字及發(fā)音呢?就是:“jiayou,加油”。奧運會開始至今,老外滿耳朵聽到的震天響的聲音,就是“jiayou”。那聲音如此富有節(jié)奏感,喊的人又那么整齊不亂。越來越多的對中國文化基本一竅不通卻開始迷戀中國文化的老外們,非想弄明白為什么要喊“jiayou”。
“加油”這個在奧運會上大放異彩的漢語,的確很難從英語中找到合適的詞來對應。也就是說,從發(fā)音節(jié)奏上說,從內容貼切的程度上看,都很難找到準確的對應詞來。當然還是有些翻譯,如“Lets go,”“Go,Team! Go!”啦,等等,但都不能準確地把中文這個“加油”最精確無誤地對應到英語中去。
此外,很多外國網站中的很火的BBS上,都有很多人貼出問題,問“What is jiayou in Chinese?”(即,“jiayou在英語中到底是什么意思?”)但得到的回答,基本上與上面所說的相類似,都很難找到一個恰如其份的英語詞來替換。有人繼續(xù)添加說,“加油”的意思是“l(fā)et's put on some elbow grease”,或“go for it”,或“put more effort into it”,或“Don't give up”。如何準確的翻譯“加油”一詞,似乎成了一個難題。
有人說翻譯是一個語言和文化之間的求同的過程,尤其是尋求相似的信息和相似的表達形式或技巧。異域文化取向過度夸大了翻譯過程中兩種文化的差異,而輕視了翻譯活動中追求語言意義的同一性,而這種語言意義的同一性所占的權重在翻譯活動中遠比文化的差異性大的多。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通過語言來傳播的。翻譯首先要解決語言層面的問題,然后才是文化層面的問題。異化翻譯保留了外國文本中的異調。
按以上觀點,“加油”應翻譯成“Come on!”或“Go,go,go”或“Hop on”。但洋人們不得不承認的是,所有這些,都沒有“加油”來得干脆,來得那么有韻律。最讓老外感到不解的是,“加油”不僅在奧運會這種歡樂氣氛十分濃烈的環(huán)境里使用,而且也使用到了四川地震的悲傷環(huán)境里,從電視上,老外們看到眾多的中國人在天安門廣場上一起高喊“中國加油”和“汶川加油”的場面。顯然,他們明白,他們對“加油”兩字的使用范圍和意思的整體把握并不十分了解。也就是說,他們看到“加油”兩字居然能同時使用在大悲與大喜兩種完全不同情形之中,卻不發(fā)生沖突。那么,僅僅用英語中的“Lets Go!”或“Come on!”等字眼來翻譯“加油”的話,就會感到十分不恰當,也喪失了中文“加油”的那股勁兒!
這里我們無需評論“異化”和“歸化”的誰是誰非,站在發(fā)展的角度以和平、理性的態(tài)度在重新審視這兩個概念,我們認為,它們不是相互抵御、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相互補充相互協(xié)調相互完善的兩種翻譯途徑,我們不能顧此失彼。正如栗長江老師所說“譯文后起的生命是譯者調和的結果,沒有完全的歸化,也沒有完全的異化?!崩纭氨R溝橋事變”的譯文就有兩種,一是Luogouqiao Incident,二是the Marco Polo Bridge Incident,前者可以算是“異化”翻譯,而后者屬于借代翻譯,可以看作是“歸化”翻譯了,在翻譯中都可以成立,譯文各有千秋,我們無法厚此薄彼,只是譯者的偏愛和價值觀不同而已。再如“紅娘”,也在日程生活中不斷使用和演變,我們簡單的處理為漢語拼音Hongniang,還是歸化為match-maker,go between,Mr.Match或者 Mrs.Match呢?這恐怕要依據文本的語境以及功能來決定,這是因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大量有關“紅娘”的詞語,如社區(qū)紅娘community aid center、網絡紅娘web assistance、紅娘婚介matchmakingservice等等.
可以看出,翻譯無處不在的文化內涵,異化翻譯有時是行之有效的辦法,有時候非歸化翻譯莫屬,如“餃子”最好不要“歸化”為dumplings或者Chinese dumplings,因為這種歸化的產物無法與源語中的概念意義相對應,就像Chinese martial arts無法體現(xiàn)中國功夫中的精氣神以及博大精深內涵一樣,而顯得蒼白無力。
對于“加油”,我國唯一一家英文日報《China Daily》,就直接用漢語拼音jiayou為“加油”走向世界而加油。當然,它采取的就是規(guī)劃和異化相結合的方式。例如,說“牙買加加油”時,既用“Jamaica jiayou”,也說“Go,Jamaica”。同樣,在奧運會期間,我們通過國外媒體,見到的更多的是如下三種表達方式,它們都毫無例外地保留了“加油”的漢語拼音。
加油,巴西!—— Jia you,Brazil,并緊跟一個解釋:Let's go Brazil(美聯(lián)社 8月22日);
中國加油!——“Zhongguo Jiayou!”或“Go China!”(紐約時報 8月24日);
加油!—— Jiayou! Go! Go!(泰晤士報網8月18日)
聯(lián)想在2003年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時,太空人(taikonaut)被外媒廣泛使用,最終進入了《大英百科全書》,出現(xiàn)在其“太空探索”詞條解釋里;今年,奧運會在北京成功舉辦,“加油”成為關注賽事的世界各國人民的“通用詞”,這應該也是時代留在人類語言上的印記,也可謂是奧運會留下的一個不大不小的遺產吧。
參考文獻:
[1]Baker,M(2001,Ed).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2]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
[3]郭建中.當代美國翻譯理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4]張美芳.翻譯研究的功能途徑.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