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鳳蘭
摘要:繁漪是追求個性解放的典型女性形象,但由于所處時代、所受教育以及性格特點,最終使她在反抗中毀滅了自己,釀成了悲劇命運。
關(guān)鍵詞:繁漪;雷雨;人生悲劇
繁漪是中國現(xiàn)代戲劇大師曹禺的名著《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她的人生悲劇主要是她極端的性格造成的。但她性格的形成離不開她生活的環(huán)境,是那黑暗的社會、窒息的家庭氣氛使她走上了不歸途。
《雷雨》所反映的背景是五四運動前后幾年,這正是中國社會由傳統(tǒng)轉(zhuǎn)向現(xiàn)代的標(biāo)志性時代。雖然中國社會已經(jīng)接受新思潮的沖擊,但中國畢竟是一個有著兩千年封建傳統(tǒng)的國家,封建意識根深蒂固,資產(chǎn)階級的民主、平等、自由觀念真正取代封建禮教尚需時日。中國仍然是一個封建傳統(tǒng)濃厚的國家,廣大婦女處于社會最底層,她們深受政權(quán)、夫權(quán)、神權(quán)的束縛,從社會地位來說,是男人的奴隸與傀儡。婦女解放雖已提出,但距離實現(xiàn)尚有遠路。在這種社會背景之下,婦女的悲劇命運就是不可擺脫的宿命。
在這個大的社會背景下,我們再來看一下周公館這個小的社會的縮影。周樸園是周公館的男主人,他出身于封建家庭,卻接受了新式教育,并到德國留學(xué),他本應(yīng)是一個開明的家長。但實際上,他有著濃厚的封建意識,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家長。周樸園是一家煤礦公司的董事長,外表是一副道德面孔,是慈善家,社會上有體面的好人物,但本質(zhì)上他冷酷、自私、虛偽,是一個在背地里做出許多傷天害理的事的偽君子。在這個家中,他是統(tǒng)治者,他的意見就是法律,他把一切人看作是他統(tǒng)治、壓迫的對象,包括他的妻子、兒子,企圖建立一個他認為最“圓滿、最有秩序”的家庭。他扼殺一切生機和活力,不允許有個人獨立自由的思想意識,更不允許有絲毫的反抗,以此來維持他的尊嚴。在這個專橫的暴君的統(tǒng)治之下,這個家是可以悶死人的。繁漪作為這個家庭中的女主人,她的處境是可想而知的。
十八年前,繁漪這個有著火一般熱情的少女走進周家,猶如走進了墳?zāi)?。這個家沒有愛,也沒有溫暖,她只是一個大家庭裝點門戶的擺設(shè),周樸園所需要的妻子只是一個給孩子做出服從榜樣的太太。但這是違反繁漪的本性的。她并不是一個人家說一句她就聽一句的女人。正如劇本中所說“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止的蠻勁,使她能夠做出不顧一切的決定。她愛起來像一團火那樣熱烈,恨起來也會像一團火,會把人燒毀?!薄坝幸还砂崔嗖蛔〉臒崆榕c力量在她心里翻騰著?!敝軜銏@的冷酷、專橫對繁漪來說是一種殘酷的精神折磨,而長期的折磨使她成了活著的死人。其實她的要求并不高,她所渴望的只是一個女人對愛情、婚姻的最起碼的要求,但生活在這樣一種環(huán)境中,她的這點可憐的理想也是實現(xiàn)不了的。但繁漪是不甘心被扼殺、被統(tǒng)治的,更不甘心靜靜的等死。她要反抗,要掙扎。這就使本來有著叛逆性格的她變得乖戾、陰鷙了。當(dāng)“五四”新思潮興起,個性解放運動蓬勃發(fā)展之時,繁漪的心靈有了變化,她開始對生活有了新的渴望。而這時恰好周萍從鄉(xiāng)下回來,這個年輕人的到來使繁漪抓到了一棵救命草。她開始了她畸形的反抗。她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周萍身上,企圖在周萍身上找回失落的愛情,以此來拯救自己那孤獨、落寞的靈魂。這只不過是“踏著艱難的老路,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夢而救生自己?!狈变籼煺媪?周萍只是一時沖動,“年輕人一時糊涂,做錯了的事”,如此而已。而繁漪卻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使她自己走上了一條“母親不是母親,情婦不是情婦的道路”。當(dāng)周萍意識到“亂倫”這種事情的可怕性后,他毫不留情地拋棄了繁漪。周萍的始亂終棄使繁漪看到了前途的無望。但她的性格使她不能忍受別人的欺侮玩弄,不甘心失敗的命運。她終于意識到“我是一個人,一個真正活著的女人”,“一個女人,不能受兩代人的欺侮”。因此,她與周樸園、周萍的沖突愈演愈烈,她的反抗也愈演愈烈,她報復(fù)地對周樸園說,“我有神經(jīng)病”,“我是瘋了”,以此來獲得報復(fù)的快感。她更對周萍不止一次地提出警告,“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個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來的”“小心現(xiàn)在暴風(fēng)雨就要起來了”。這些咄咄逼人的威脅,正是繁漪絕望心理的表現(xiàn)。她希望能抓住周萍做最后的掙扎,因為她明白一旦這最后的精神支柱失去了,對她而言意味著什么。而周萍的咒語“我要你死”,使繁漪心灰意冷了,她真的絕望了。兩代人的欺辱,雙倍的悲劇,使她的熱情變?yōu)槔淇?她的反抗變成報復(fù),她那交織著”最殘酷的愛與最不忍的恨”的內(nèi)心深處,噴發(fā)出令人眩目的反封建怒焰,毀滅了周公館的一切。
總之,繁漪只是一個因長期禁錮在性格上扭曲的女人,她的心靈在痛苦中掙扎,想擺脫不幸,卻又絕望地發(fā)現(xiàn)無路可走,“人生最痛苦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繁漪“雷雨”式的性格爆發(fā)了,毀滅了自己,也毀滅了別人。
參考文獻:
1.曹禺.雷雨序.中國戲劇出版社.1957.
2.曹禺研究資料.田本相,胡書和.中國戲劇出版社.1991.
3.曹禺劇作論.田本相.中國戲劇出版社.1981.
4.雷雨人物談.錢谷融.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