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毓
西雙版納像一個嬌羞的少女,美麗而神秘。在那里,彎彎的江水碧波蕩漾,密密的寨子緊緊相連。慢慢走訪一番,大同小異之中唯有打洛河畔的勐景來,別具風(fēng)情。
當(dāng)許多傣家的竹樓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竹樓、木樓、水泥樓的歷史變遷,勐景來仍然保留著最原始的風(fēng)貌。竹樓下,勤勞的傣族人悠閑地制作著各式精致的民間工藝品……手工造紙、原始制陶、竹編、傣錦、甘蔗制糖等。傣家人憑著對大自然和生活的淳樸理解,用世代相傳的傳統(tǒng)技藝創(chuàng)造出一件件寫滿情感的小物。
探幽中緬第一寨
在傣語中,“勐”是村寨,“景來”是龍的影子。
傳說當(dāng)年的傣王召樹屯為追趕一只金鹿來到過此地,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這里隱約可以看到一條龍的影子,于是就來到這里守候天子的再次到來,久而久之索性在這里建起了村寨。清澈的打洛江水唱著歡歌從勐景來西側(cè)流過,形成一條天然的中緬國境線。
勐景來的村民和緬甸的撣族村落往來密切,他們世世代代共飲一江水,膚色相同、婚姻相通。地理和風(fēng)俗上的特殊,給了有著99戶人家、500人口的勐景來一個大氣的稱號“中緬第一寨”。
清晨,當(dāng)陽光一縷縷地灑在打洛江上,便是到打洛江漂流的最好時光。穿著顏色鮮亮的筒裙、撐著油紙傘,往來兩岸的傣族女子,形成了江面上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站上竹筏,任由它在微風(fēng)的吹拂下順流而下,一轉(zhuǎn)身、一回眸,似乎都能感受不一樣的異域風(fēng)隋。
在小竹筱上遠眺勐景來,鱗次櫛比的傣家竹樓掩映在茂密的竹林間,與旖旎的水色山景相得益彰。薄薄的霧氣裊繞山腳,籠罩其中的寨子恍如仙境。
貝葉的美麗傳說
傣族是西雙版納唯一有自己文字的少數(shù)民族。這是他們最引以為傲的地方,他們驕傲的不只是文字本身,還有文字的載體。
傣文的“紙”,主要就是“綿紙”和“貝葉”。綿紙是用生長在西雙版納的構(gòu)樹皮作為原料,以一般手工造紙的工藝制作而成的,紙張潔白且韌性好,100年前用綿紙記錄的文書,字跡還清晰如初而防潮、防腐,防蛀的貝葉則更為傳奇。
在勐景來一間“造紙”的作坊,我們見識了一冊貝葉的誕生。只見—位中年男子,頭戴藍色便帽,身穿傣族的無領(lǐng)衫,正在一個土陶缽里煮采集回來的貝棕葉片,從棕櫚科的貝棉葉片變成一片可用于書寫的貝葉,可不是那么簡單。首先經(jīng)煮、曬、壓等步驟,修整后整理成冊,并在冊的兩端打上孔,用繩串起,才算完成。在貝葉上書寫也非常講究,必須是用特制的鐵筆將文字刻在上面,再用小桐子油拌煙墨刷在貝葉上,文字才得以清晰地顯現(xiàn)出來。重要的資料,傣族人都會記錄在貝葉上。
刻在貝葉上的佛經(jīng)就是帶有些許傳奇色彩的貝葉經(jīng)。
貝葉經(jīng)的傳說透著傣族人的幽默與自信。他們說,傣族、哈尼族、漢族的人一起到西天取經(jīng)。漢族把學(xué)到的抄在紙上,哈尼族把學(xué)到的寫在牛皮上,而傣族則把經(jīng)文刻在貝葉上。返回的路上,過河時,船翻了,經(jīng)文都被水泡濕。當(dāng)他們把經(jīng)文攤在河灘上曬干時,刻在貝葉上的文字雖經(jīng)水泡過,但字跡清晰;抄在紙上的經(jīng)文變成了鳥腳趾形狀,這就發(fā)展成漢族的象形文字;而寫在牛皮上的文字,經(jīng)水泡后已經(jīng)完全看不清楚,牛皮也被煮來吃了,這樣哈尼族就沒有了文字。如今的貝葉已不僅僅是傣族文字的載體,而是一種文化的象征。
迷醉竹樓間
漫步寨子,婀娜多姿的鳳尾竹、黃斑竹隨風(fēng)搖曳,仿佛跳起了傣家舞蹈,,下午的太陽正熱,我們信步走進寨子后面的一個放滿甘蔗的場院,那里的空氣彌漫著新鮮甘蔗汁的清甜。院子里沒有人來往,一個傣族姑娘在大樹下打著瞌睡,我們的到來使她很興奮,馬上起身給我們每人擺上一個杯子,然后取出一根洗凈的甘蔗放到兩根木樁的中間,并推動古老的榨糖機。隨著那古老機器的“吱呀”作響,被擠扁的甘蔗從另一邊出去,甘蔗汁慢慢地沿著小溝槽流淌下來,大杯鮮榨的甘蔗汁就端到了我們面前。喝了一口,心里有道不出的甜蜜。不過,若要將糖汁熬成一塊塊糖,還得經(jīng)過蒸發(fā)、煮糖、砂糖干燥幾個步驟
同行的人,忍不住想嘗試一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快樂。索性拿起一根甘蔗。開始推動那原始榨糖機的手柄,幾圈下來,已經(jīng)是氣喘吁吁看來這最古老、也是最獨特的制糖方式,見識過也就夠了。
當(dāng)嘴里的甜還未散去,我們又聞到了一股酒的醇香。尋著香一步步走進,只見在一幢竹樓里,一對老年夫婦正從鍋里往外打酒,原來他們正在釀制傣族的竹筒酒。
到勐景來以前,就聽過“云南十八怪,煙簡裝酒賣”,原來說的就是這里著名的竹筒酒傣族的釀酒工藝至今已經(jīng)傳承了1000多年。這種酒是用糯米和高粱釀造而成的,100斤谷子只釀得出50斤的酒,酒的度數(shù)可達到50至60度。色澤出白酒體、風(fēng)味來自天然、妙于藥用、精于手工,真是傣族酒最真實的寫照。飲上一口頓時讓人心曠神怡,久久回味無窮……
翩翩傣家風(fēng)情
在勐景來漫無目的地行走,不時地聽到一陣“吱、吱、吱”的聲音從竹樓中傳來。尋聲望去,總能看到傣族婦女在傳統(tǒng)的木制手工織布機前忙碌的身影。
傣族傳統(tǒng)的紡織品“傣錦”是一種古老的紡織工藝,它織工精巧、圖案別致、色彩鮮艷。圖案有形象逼真的珍禽異獸,栩栩如生的樹木花卉,也有抽象的圖形。紅綠色是為了紀(jì)念祖先、孔雀圖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圖案象征生活美好,每一種圖案都含有具體的內(nèi)容。
無論多么精致的圖案都并非事先設(shè)計好,而是通過熟練的紡織技巧現(xiàn)場編織出來的。設(shè)計一幅傣錦圖案。有時要幾百根、幾千根細繩在“紋板”上表示出來,倘若結(jié)錨一根繩,就會使整幅傣錦圖案錯亂不堪??梢娨欢未鲥\無論圖案的設(shè)計與組成都是巧奪天工,浸透著傣族婦女辛勤勞動的汗水和驚人的智慧。
從前只知道傣族姑娘身上那些艷麗多姿,做工精致的傣族筒裙美麗動人,殊不知她們?yōu)榱司幙椷@些美麗付出了多少的時間和精力……
離開之時已是黃昏。夕陽西下,金色的晚霞映射在打洛江的江面上。一串銀笛般的笑聲傳入我們的耳際,一群秀麗的傣家少女正在江邊沐浴。她們一邊走進江里,—邊將筒裙慢慢提起,當(dāng)水沒過腰際時,她們便猛地往水中一沉,眨眼間那鮮艷的簡裙就被脫去,盤在了頭上在波光粼粼的金色江面上,那些色彩絢麗的筒裙宛如一片片繽紛的云彩,植入我的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