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艷
鑒于中學思想政治課,理論抽象,缺乏形象性,難以記憶,加之中學生社會閱歷較淺,對于一些政治經濟中的常識現(xiàn)象缺乏感性了解,導致政治知識很難掌握。在過去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一些教師還長期采用陳舊的教學模式,只注重學生對于知識的死記硬背,缺乏對學生理論思維習慣和方法的科學培養(yǎng),脫離生活實際,使不少學生產生政治課枯燥乏味的不良印象,進而產生厭學情緒,政治教學很難收到預期的效果。
有鑒于此,筆者認為,政治教學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績,首先必須改變學生對政治的厭學心理,轉變政治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我覺得政治課的改革首先應是努力增強學生對政治的學習興趣。
提高學生對政治的學習興趣給政治教師提出嚴格的要求,它要求教育者首先在思想上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具體包括政治經濟學常識、哲學常識和政治學常識教育)對于一個中學生的重要意義。教育不僅要培養(yǎng)擁有先進科學技術知識的人才,還要同時讓他們具備基本的政治、經濟學知識,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樹立良好的世界觀。教育者只有站在這樣的思想高度上,才能夠以更高的要求嚴格約束自己,不斷探索改革教學方式的新方法、新途徑。
基于如上所述,本著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理解問題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寫作的能力,筆者在長期的教學中做了一些積極的嘗試。
一、課堂上多討論
采用這種教學方式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多加注意。
1. 題目的確定
一堂成功的辯論課或討論課,要求它的題目必須新穎、有激發(fā)力,能夠激起學生辯論的激情和興趣。比如當講到高一《思想政治》(上冊)第一課第二節(jié)《貨幣的來龍去脈》的第一標題“貨幣的產生”時,在講完貨幣的產生過程后,需要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對學生進行恰當的思想教育。如果采用陳舊的說教方法,學生口服心不服,對同一問題理解的深度也不夠。經過反復思考,查閱有關材料,我擬定了下面的討論題:是向錢看還是向前看?另外,討論題的設定還要有一定的深度,有可辯性,學生很容易達成共識的題目最好不要擬。比如對于如上的題目,向錢看本身沒有什么壞處,但它確實在不同的條件下產生不同的后果,向“前”看也不能一點不向“錢”看,向“錢”看是向“前”看的一個方面或者一種表現(xiàn),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偏執(zhí)一端都失之偏頗。在討論的過程中便可見到對方中的合理因素,而且這樣的題目涉及到學生自身,涉及到他們對于金錢、對于人生終極目標的態(tài)度,所以很有現(xiàn)實意義,學生很愿意互相討論。題目的選擇,還應視具體的情況而定,不要什么知識都拿來討論。
2. 要求學生寫出書面討論或辯論提綱
題目制定后,布置學生寫書面提綱,作為討論和辯論的依據,學生寫提綱的過程是一個準備的過程,一般要告訴學生應參考的資料或考慮問題的角度或方法。
3. 教師的啟發(fā)引導
在學生正式討論之前,視學生準備的狀況,教師可做討論前的激發(fā)式演講,激起學生討論的興趣。
4. 組織討論
視討論題目,把學生分成持不同觀點的小組,一般一次2-4個小組為限,不易太多。教師可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做好觀點的記錄工作,當討論處于低潮的時候,要啟發(fā)學生思維;當討論激烈時,要引導學生往深層探討。
5. 教師總結
教師總結是必不可少的,但要注意語言精當、言簡意賅,指出各方觀點、長處與不足,并給學生一個比較正確的觀點。這種教學方法的突出優(yōu)點是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比如分析概括能力、自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論辯能力等多方面綜合能力。
二、上演講課
這是一種以學生的演講為主的教學方法,它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演講能力,并在此基礎上達到對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對知識的學習、理解和掌握,這種教學方式的缺點:占用時間多。在實行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問題。
1. 題目的制訂要具有可演講性
演講的內容必須是可以喚起人們注意的、有一定的激發(fā)性和演講性的內容,題目設計不合理會使學生只能無病呻吟,達不到預期目的。
2. 指導學生寫好演講詞
要求演講詞必須邏輯嚴密,必須言之有理,有深刻的理論依據和較嚴密的理論分析。由于是政治課上的演講課,所以要求演講的內容必須有一定的理論深度,一般不要求學生過分追求語言的華麗,但一定要用詞準確精煉,有很強的邏輯性,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能只有空洞的理論,而沒有事實依據。
3. 組織演講
要求聽的同學作出認真的評價。讓學生在講與評的過程中,體會到演講的規(guī)律,并在講與聽的過程中達到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4. 教師要做好演講前的激發(fā)演講和演講后的總結,教師應及時總結,此次演講的利弊得失,并對下次演講提出希望,評出“最佳演講者”,并適當給予物質獎勵,激勵學生再接再勵。
三、邊教邊學
對于教材中極其簡單,學生通過閱讀就能理解的內容,組織學生自教自學,即抽一部分學生當“教師”來講課,這種方式的優(yōu)點在于寓學于“教”,“教”、“學”結合,學生在“教”的過程中,鍛煉了分析、概括、歸納、綜合以及語言表達等各種能力。這種方式還能增進師生的關系,使學生體會到教師工作的艱辛與樂趣,使師生能夠更好地溝通。這種教學方式簡便可行,但一定要科學組織。
首先,應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寫“教案”備課。教師應明確學生“教師”應教的知識點,并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準備。
其次,“教”的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學生分析知識之間內在的聯(lián)系,讓學生評價學生“老師”講課的優(yōu)缺點,以及沒有講明的地方,教師要根據學生講解的情況作適當的補充。
四、鼓勵學生查資料寫小論文
這是全面鍛煉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我在教學改革中經常使用,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這種方式的好處在于,能使學生充分地感受到學習是自己的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獨立思考的樂趣。這種教學方式一般分如下幾個步驟:
1. 設置問題,就課本中的有關問題設置疑難問題;
2. 學生查資料,然后寫出正確答案;
3. 將學生分成成員大致相同的組,由小組組織參考資料,做好摘錄,討論問題的答案,寫出小組的書面報告;
4. 公布學習小組的書面報告,由學生自己報告;
5. 教師總結并做好問題的正確答案,優(yōu)秀的小組論文向全年級公布,有發(fā)表可能推薦發(fā)表。
以上是我在教學改革中所做的各種嘗試的總結,反映在成績上,學生的政治成績有較大的提高,學習方法不斷得到更新和改善,各種能力有了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