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偉
隨著新教材中古代詩歌比重的增加,隨著高考詩歌鑒賞題范圍和題型的變化,古代詩歌課堂教學模式也應該進一步優(yōu)化。以下,我就古代詩歌教學的朗讀、感悟、評賞、遷移四環(huán)節(jié)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為此,我們應該明確:
1. 古代詩歌的文體特征。古代詩歌是韻文學,它與音樂是孿生姐妹,隨著發(fā)展,其對韻律的要求更加嚴格,因此,韻律是古代詩歌美的特質之一。我國古代詩歌重意境、重表現(xiàn)。以言志、緣情為主流,相對敘事性而言,抒情性更強。在語言上,它講究精練、含蓄、厚重、形象。
2. 高考要求。(1)考試說明:能力層級為“E”。內容包括“鑒賞文學作品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2)2002、2003年高考古詩文閱讀題簡析:①自2002年起,詩歌鑒賞題限定在中國古代詩歌范圍之內,題型由選擇題變?yōu)橹饔^表述題,題量由2變?yōu)?,但一題數(shù)問,要求問答“是什么”和“為什么”。②圍繞“詩眼”設問。③緊扣古代詩歌的藝術特質,檢驗考生信息獲取和整合能力,檢驗考生對古代詩歌語言和意境的感悟能力,檢驗考生運用最基本的詩歌理論對閱讀對象加以分析評價鑒賞的能力,檢驗考生用規(guī)范的、簡約的語言表達的能力,較之以往的選擇題難度更大、要求更高。
通過以上考察,使我們覺得,構建“朗讀、感悟、評賞、遷移”這一古代詩歌課堂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古代詩歌閱讀鑒賞能力,以適應高考要求是有積極意義的。
(一)與一般文章相比,古代詩歌的朗讀尤為重要。因為只有熟讀成誦,才能因聲求氣,感受到古代詩歌的音律之美,才能讀出古代詩歌的“韻”、“味”來。
(二)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思維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維。它與抽象思維不同,是感性的、直覺的、具象的、模糊的,有著更多的想象,有著豐富的情感色彩。這就要求我們在古代詩歌閱讀過程中,亦須充分調動自己的形象思維,去體悟作者的“詩心”,運用“再造想象”注意捕捉“藝術初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審美經(jīng)驗去感悟,去體味詩的形象、語言、境界。
以感悟為主的讀詩,是中國古代詩話、詩評的主要特色。其實也是一種無奈。即使近代對西方文藝批評、美學理論有很深了解的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也仍然表現(xiàn)為更多的感悟式的批評。如最為人所熟知的詩句“紅杏枝頭春意鬧”中一“鬧”字而境界全出的評語,很精彩,但如何的境界全出,則語焉不詳。
總之,以感悟讀詩,是古代詩歌本身特點所決定的,也是古代詩歌批評的傳統(tǒng)方式,它的缺陷是明顯的,但卻是閱讀古代詩歌的重要一環(huán)。對中學生來說,以一種輕松的、漫談式的方式(大概也是一種“精神助產術”),讓他們感悟古代詩歌之美,是有利于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三)感悟式的閱讀不可或缺,但是,要培養(yǎng)提高學生古代詩歌閱讀鑒賞能力,我們還必須在此基礎上前進一步,這就是要在評賞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上花大力氣。
所謂評賞,就是要運用古代詩歌閱讀的基本理論和術語,對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質作理性分析,其能力目標也就是要達到《考試說明》中的要求。從2002、2003兩年高考題看,要特別養(yǎng)成對“詩眼”的認知能力,對古代詩詞語言的錘煉的評析能力,要形成運用一般理論分析具體閱讀對象的能力。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們可以著眼于這樣幾個方面。
1. 適當?shù)剌椛?、歸納,由對個案的分析上升為對規(guī)律的認識。如讀《西廂記》中“碧云天……”一段,我們既可以聯(lián)系“枯藤老樹昏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名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古代詩歌中意象組合的表現(xiàn)手法,也可以聯(lián)系“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發(fā)現(xiàn)古代詩歌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方法等等。
2. 對古代詩歌的鑒賞,許多學者、專家為我們提供了精彩的范例,除了課文中有幾篇外,《讀本》也有一些,如胡經(jīng)之《中國古典詩詞虛實相生的取境美》、朱光潛《讀白居易和辛棄疾的詞四首》等,課外則更多了。
3. 古代詩歌鑒賞,不能脫離理性分析,而理性分析,必然使用一些理論術語。對中學生來說,沒有必要在概念術語上做太多文章,但對一些重要的概念、術語有一些粗淺的了解,還是必要的,比如古代詩歌中一些常見的概念術語:意象、意境、詩眼、虛實、豪放、婉約、比興等等。
(四)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通過上述三個環(huán)節(jié)基本完成了對課文的文本解讀。但是,用葉圣陶先生的話來說,課本只是一些例子,“教是為了不教”,課堂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運用。這一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知識遷移和運用的過程,只有通過這一過程,學生才能最終形成適應高考要求的古代詩歌閱讀鑒賞能力。
以上主要從文藝學角度對古代詩歌課堂教學模式提出一些思考,這大致可以理解為對從教學論角度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補充,不當之處,請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