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踩峰
摘要:會計信息披露本身作為治理上市公司的一個機制,是政府代表社會公眾與上市公司簽訂的一份公共合約,具有很強的外生性。公司治理本應作為上市公司內生的制度安排,但由于其是從西方移植的產物,在中國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下難有作為,而發(fā)揮會計信息披露的本原作用——公司治理功能,則有助于實現會計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之間的良性循環(huán)。
關鍵詞:會計信息披露;公共合約;公司治理;作用機制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3890(2009)08-0052-04
自中國資本市場成立以來,上市公司在會計信息披露方面出現的舞弊、欺詐、不規(guī)范等現象層出不窮,因而會計信息披露通常被作為對上市公司進行治理的重點。這其中建議通過公司治理機制來健全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文章比比皆是。然而人們卻忽略了一點,即會計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互動關系。會計信息披露產生于公司內部,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可以制約經營管理者的機會主義行為,控制風險,帶來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披露。但另一方面,會計信息披露本身有其獨特的作用機制:對內作為公司治理機制的一個組成部分,可以揭示企業(yè)財務的運行及其結果,約束管理者的機會主義行為,幫助企業(yè)有效進行管理決策;對外則是市場治理機制的一個組成部分,企業(yè)披露的會計信息作用于價格機制,可向市場傳遞企業(yè)資源配置的效率,引導資本趨利性流動,從而形成外部壓力機制來激勵和約束公司治理進一步提高效率。會計信息披露作為公司治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的公司治理的其他機制失效的環(huán)境下,可發(fā)揮會計信息披露的替代治理功能,有助于實現會計信息披露與公司治理的良性循環(huán)。
二、會計信息披露的作用機制
會計信息披露首先是作為維護市場有效運轉的制度安排而出現的。一方面,上市公司需要借助于信息披露發(fā)送信號以獲得市場參與者的關注和投資;另一方面投資者也需要披露的信息來緩解自己的信息劣勢,同時會計信息部分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而帶來的外部效應使得會計信息成為資本市場監(jiān)管的重要對象,因而會計信息披露的制度安排更多體現為一種外生的制度安排。從契約的視角可以把會計信息披露看作是所有資本市場投資者借助政治程序與上市公司之間簽訂的一份公共契約,這就決定了會計信息披露是基于其社會公正原則而對會計信息的生產、鑒證、披露、分析和利用進行的一系列強制性規(guī)定,具有確定性、一般性和普適性(柯武鋼、史曼飛,2002),即該份契約對所有的市場參與者均有效,因而還具有市場契約的特征。在這樣一份契約中,雙方的權力結構比較對稱,可以借助市場的價格機制自我實施。因為有效的資本市場能對反映企業(yè)管理層效率和企業(yè)價值的會計信息作出反應并作用于價格機制,而投資者在價格機制的引導下,作出買賣決策來引導資源的有效流動,對企業(yè)具有很強的激勵效應和約束效應。同時作為公共契約投資者還可以借助政治程序和國家強制力,在利益受到侵害時通過法律機制來獲得賠償。
從上述會計信息披露的作用機制來看,一方面由于上市公司對資本市場籌資功能和產品市場價值實現功能的依賴導致其本身存在會計信息自愿披露的動力,因而會計信息的自愿披露可以有效發(fā)揮市場的調節(jié)機制,對由于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逆向選擇問題具有很好的治理功能。例如在資本市場上會計信息披露引導投資者進行投資組合分散風險,提高了股票的流動性,從而使資本市場有序運轉,充分發(fā)揮資源配置功能,促進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在產品市場上,會計信息披露可以有效打破信息壁壘,促進產品市場充分競爭,提高了產品市場的自由度,而市場自由度的擴大所帶來的現實和潛在的市場進入者對現有企業(yè)形成強大的壓力機制,激發(fā)他們不斷進行自我完善,提高企業(yè)生產效率,從而有助于增加消費者乃至整個社會的福利。另一方面由于市場失靈而對會計信息披露產生強制性要求,使得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行為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都受到了管制。會計信息披露事前、事中的管制主要表現為會計信息的生產和對外傳遞都受到了監(jiān)管部門的統(tǒng)一約束和規(guī)范,使得不同的公司之間在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和格式上具備了可比性,有助于投資者進行決策選擇。而會計信息披露的事后管制主要表現為相關法律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行為在造成投資者損失時所作出的懲罰性規(guī)定。對會計信息披露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管制利
用了政府的權威調節(jié)機制,有助于對上市公司形成威懾,達到治理管理層道德風險的目的。
三、中國公司治理的現狀及其對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
公司治理機制從本質上講是由于公司管理者努力程度的不可觀察性而產生的一種內生性制度安排,以達到有效激勵和約束公司管理層的目的。但從中國公司治理制度安排的產生來看,卻是中國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下強制性制度變遷的結果,是強加給中國上市公司的一項制度安排,因而中國大多數上市公司建立的是形式大于實質的現代化公司治理機制。而且由于中國產權、企業(yè)文化和道德以及各項經濟制度、法律法規(guī)等這些現代公司治理機制賴以獲得滋養(yǎng)的土壤尚未有效開發(fā)出來,導致對公司管理層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都存在不足。
首先,從中國公司內部治理狀況來看,盡管中國的上市公司在機構的設置上都已經借鑒了國外的公司治理模式,形成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jiān)事會、獨立董事的治理結構,但這一模式是歐美模式雜糅在一起的產物:一邊是歐洲大陸雙層制的董事會制度,一邊是美國單層制下的獨立董事制度,造成獨立董事制度和監(jiān)事會制度重疊和沖突。中國在公司治理模式選擇上的相互矛盾和沖突,弱化了其治理機制的發(fā)揮;再者歐美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是其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的產物,中國采用移植和嫁接方式形成的公司治理機制,在運行中導致的現狀是:股東大會、監(jiān)事會形同虛設,獨立董事不“懂事”成為擺設的花瓶。這一現狀的背后,乃是上市公司治理制度演化中的“路徑依賴”使得維護舊制度中習慣、習俗等非制度因素仍然存在,導致現有的公司治理制度與非制度因素難以有效融合。
其次,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的問題主要是所有者缺位帶來的內部控制和核心代理問題,從而出現“強管理者、弱所有者”或“強勢股東、弱勢股東”這樣的權力格局,導致弱勢一方的利益必然受到侵犯,引起內部人控制問題。這些內部人不僅擁有信息優(yōu)勢,而且利用國有企業(yè)的壟斷地位實施壟斷定價,通過提高在職消費、薪酬等增加成本來為自己的壟斷定價作為借口。顯然這一核心問題通過公司內部治理機制是不可能完成的,因為這樣的公司從上到下已經形成了利益共同體,只有借助于外力才能對其行為進行制約。而公司的外部治理機制如控制權市場、經理人市場等受制于中國經濟發(fā)展階段的限制無法一蹴而就,因而導致中國的公司外部治理機制虛化,無法通過市場價格機制、聲譽機制和分配機制對公司管理層進行激勵和約束。
在中國公司治理出現內部治理弱化、外部治理虛化、制度與非制度因素難以有效融合的狀況下,依靠公司治理來解決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問題以促進公司質量的提高,難以找到合適的著力點。
四、會計信息披露治理的優(yōu)勢
針對中國公司治理的現狀,寄希望于完善公司治理機制來提高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顯然不切實際,反而會導致兩者之間形成低效循環(huán)。因為公司在當前經濟全球化格局下,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若公司治理內外失衡,就給公司利用會計信息披露機制誤導市場滿足其不當利益需求提供了機會。而一旦其行為被市場識別,披露的會計信息價值功能就會受到影響,投資者轉而尋求其他的信息甚至退出市場,結果必然使會計信息披露外部需求弱化,市場制約機制失靈,會計信息披露對公司治理的制約力下降,由此形成公司治理和會計信息披露之間的低效循環(huán)。如何破解這種低效循環(huán)的狀態(tài),在中國目前的公司治理格局無法有效扭轉的情況下,發(fā)揮會計信息披露的治理功能具有極大的優(yōu)勢,理由如下:
首先,會計信息披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包括會計信息的生產、鑒證、分析、披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處于管制狀態(tài)下,并嵌入公司治理體系中,輻射到公司治理的各個方面,因而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改進會帶動整個公司治理的改進。如今中國的會計信息披露機制中的核心、規(guī)范會計信息生產的會計準則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市場競爭的壓力下已實現了國際趨同,高質量的會計準則一方面對公司管理層在會計政策選擇上施加了限制,但另一方面也保留了會計政策選擇的合理空間。這些合理、公允的會計政策選擇可以向市場傳遞更相關、可靠的會計信息,增加企業(yè)應對環(huán)境變遷風險的能力,提高企業(yè)價值,為公司治理實現持續(xù)均衡的改進提供了激勵。同時會計信息披露緩解了上市公司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狀態(tài),增強了雙方合作的信心和耐心,有助于激勵企業(yè)利用企業(yè)組織這個巨大的聲譽載體所帶來的社會地位、社會聲譽完成自我實施的協(xié)調與監(jiān)督,使得經營者能夠把對個人有價值的服務與對社會有價值的服務捆綁在一起實現。
其次,會計信息披露在脫離了企業(yè)的邊界后,更多是作為市場機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重點是通過作用于市場價格機制來解決資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問題。一方面服務于投資者,將公司內部的信息有效傳遞到市場,通過市場的價格機制引導投資者正確決策;另一方面,會計信息披露改變了會計信息需求者和供給者之間的力量對比,使得占有信息優(yōu)勢的企業(yè)管理層在雙方力量的博弈中,不得不更加根據會計信息需求者的信息需求調整和約束自己的行為。例如中國上市公司的壟斷定價問題,主要產生于供方處于壟斷地位的電力、郵政、石化、電信等企業(yè),以及需方信息嚴重不對稱的行業(yè)例如醫(yī)藥企業(yè)。前者獨享稀缺資源,因而對這類企業(yè)的要求應該是在補償成本的情況下略有盈余,若將企業(yè)業(yè)績作為衡量公司管理層的努力程度的指標則不具有信息含量,有關這類企業(yè)成本、費用的控制應是反映其努力程度的重點,但這類企業(yè)往往都是國有企業(yè),其提供的壟斷產品定價受到國家管制,因而其公司的管理層為了給自身攫取更多的利益,往往以成本過高為借口,要求產品提價。如何遏制管理層依靠壟斷地位要求產品提價卻并不在公司治理效率上努力來降低產品成本的動機,可以通過對這類企業(yè)增加高管人員、職工的薪酬的詳細披露以及產品成本信息披露來解決。而對于醫(yī)藥企業(yè),由于消費者對其主觀效用評價極高,因而導致醫(yī)藥企業(yè)利用本身的信息優(yōu)勢對產品制定高價,導致藥價居高不下,影響了整個社會的福利的改進,因而醫(yī)藥行業(yè)的證券定價也無法有效反映公司管理層的努力程度。因此依然可以借助會計信息的強制披露,要求提供有關產品成本的信息。此時會計信息披露將起到威懾作用,迫使公司管理層通過公司治理的完善不斷提高公司管理效率,形成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提高和公司治理效率提高的雙贏局面。
最后,會計信息披露治理主體強大,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聲譽機制和社會壓力機制來推動公司治理。會計信息披露是維護資本市場有效運轉的制度安排,因此在會計信息披露的利益鏈上,有著眾多的參與者,這些參與者大多是企業(yè)披露的會計信息的需求者和關注者,如眾多的投資者、財經媒體、財經分析師以及社會的中介機構、會計信息披露的管制機構等,加之如今網絡技術的普及及發(fā)達,使得企業(yè)會計信息披露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從而對會計信息的生產者構成強有力的威懾,使得公司管理層不得不對公眾的信息披露要求作出及時的反映。最近媒體對上市公司披露的高管天價薪酬以及一些壟斷行業(yè)員工薪酬的聲討,促使相關單位專門針對國企高管頒布了限薪令,這已足以說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所引致的強大社會壓力。
另外,在注重社會和諧、保護弱勢群體的社會氛圍下,政府會積極推動保護中小投資者法律、法規(guī)的制定和實施,證監(jiān)會、證券交易機構則可以根據企業(yè)會計信息披露中的不當行為實時進行譴責或出臺相應的指導措施,因
此,利用會計信息披露來約束和激勵公司治理完善,力量更加強大。
五、結論
在中國當前所處的經濟發(fā)展階段,盡管中國的上市公司已具備了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和形式,但內部治理由于缺乏權力制衡弱化了其治理機制、外部治理機制尚未有效建立,加之中國公司治理是從西方移植的產物,尚未與中國的企業(yè)文化和道德有效整合,因而注定中國的公司治理問題的解決是一個長期、系統(tǒng)的工程。而會計信息披露作為維持市場制度有效運轉的一項制度安排,有其獨特的作用機制。一方面利用了上市公司本身存在的會計信息自愿披露的動力,通過市場價格機制,可以對公司管理層的逆向選擇問題進行治理。同時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放大了企業(yè)組織的聲譽機制,使上市公司在多種信息披露媒體所帶來的社會壓力下,能夠對信息披露所帶來的社會效應和經濟后果及時作出反映,部分地起到了類似于西方外部公司治理中控制權接管、經理人市場競爭的作用;另一方面利用會計信息披露管制中政府的權威調節(jié)機制,形成對公司管理層道德風險問題的威懾,從而有助于解決因為國有股一股獨大、內部人控制而形成的公司內部治理軟約束問題。因而當前在中國上市公司治理建設仍然是任重道遠的情況下,從完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入手來推動公司治理與會計信息披露之間建立良性互動關系,可操作性更強,見效也最快。
參考文獻:
[1]李明輝.論財務會計信息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審計研究,2008,(4).
[2]潘愛玲,王英英.公司治理對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研究綜述及建議[J]﹒山東社會科學,2007,(7)
[3]柯武鋼,史曼飛.制度經濟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4]劉慧鳳,潘愛玲.公司治理與會計信息披露互動及趨同互動研究[J]﹒現代財經,2006,(1).
[5]陳艷.會計信息披露方式的經濟學思考[J]﹒會計研究,2004,(8).
[6]郭彤君.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11).
[7]陳漢文,劉啟亮,余勁松.國家、股權結構、誠信與公司治理[J]﹒管理世界,2005,(8).
責任編輯:杰卿
責任校對:學 詩
On the Administration Func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Zhang Caifeng1,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2.Business School,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Abstract: As the mechamism of administering the listed company,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the public contract signed by government representing the society public and listed company. As the systematic agreement of listed company, but due to the product transferred from the western countries, the company corporation can not do something in China's society enviornment. So we should bring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function into play, it is helpful to realizc the virtuous circle between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the company corporation.
Key word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public contract; company corporation; function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