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美
在高考中,閱讀理解是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語言和語法知識后,對他們進行這方面技能的訓練就十分有必要。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fā)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在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fā)展綜合語言技能。同時,也要為學生獨立學習留有空間和時間,使學生有機會通過聯(lián)想、推理和歸納等思維活動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成為一個成功的學習者。從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來看,英語閱讀教學,不僅使學生能吸收更多的知識和信息,還能內化學生的語言和語法知識,增強學生分析、判斷、綜合等多方面的能力,甚至能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深化,思想認識得到升華,從而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要搞好閱讀理解教學,必須把握好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閱讀理解前
首先,選材。此為實施閱讀理解教學的第一步。目前我們所使用的配套閱讀材料不太切合中學生的口味,其內容顯得老化,信息含量不高,篇幅較短,題材不廣泛,體裁也較單一。由于中學年齡段的學生對周圍的事物比較敏感,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英語學習上,他們很想獲得更多的信息,希望讀到一些知識性和趣味性兼有的內容。因此,我們必須結合學生的興奮點、接受能力和表達能力,廣泛開拓題材范圍,從新近出版的英文報刊上精選閱讀材料。但也應注意,所選材料不宜過長、過難,以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啟發(fā)與引導。我們傳統(tǒng)的做法往往省略了這一步,在目的不明確、無背景知識及心理準備的情況下,讓學生一下子進入閱讀理解,這就很難對閱讀材料達到深層的理解和把握。閱讀理解前,教師必須對學生講清閱讀的目的和要求,同時要幫助學生形成知識和心理準備。針對文章內容的難度,或是作有關背景知識的介紹,或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或提出一些預測性的問題。
二、閱讀理解中
在進入閱讀理解之后,要注意矯正個別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如眼睛距離讀物太近,用手或筆點著單詞讀,回視多等。同時,根據(jù)閱讀材料的不同內容和體裁,教師要作策略上的指導,如:閱讀新聞報道時,可要求學生用查讀的辦法,讀出新聞的主要內容(來源、時間、地點、涉及的人物、數(shù)據(jù)等),一般來講,查找結束時文章也就讀完了。在閱讀人物傳記類文章時,可指導學生運用時間張線(time line)幫助理清文章的細節(jié)。
如果讀篇幅較長而且有一定難度的文章,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閱讀中開展各種思維活動,進行篇章結構的分析,找出各段的主題句,理解各段的大意和要點,抓住實詞、關鍵詞、轉折詞,把握文章前后情節(jié)的聯(lián)系等,如遇到不熟悉的詞或短語,產(chǎn)生中斷時,應鼓勵學生借助構詞法和上下文的含義來猜測而不應該急于到詞典中尋找?guī)椭?/p>
三、閱讀理解后
通過前兩個過程之后,學生對閱讀材料有了一個完整的框架認識。這時,教師可應用交際化的手段鞏固和提高學生掌握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與其他同學進行讀后的心得交流。心得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所閱讀的材料;二是從材料中演繹出來的問題;三是讀者依個人有關知識與經(jīng)驗推斷出的意見。有以下兩種做法:
(1)精心設計出一定數(shù)量的問題,核實學生對書面材料理解的準確性及所存在的偏差。
(2)根據(jù)文章的重點,就學生尤其關心的熱點,設置一些討論題,讓學生自由討論,但要注意所設討論題需盡可能覆蓋材料的語言信息(詞匯、句法等)和社會、文化背景。這樣既可加深學生對材料的理解,也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用英語思維的習慣,也有助于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有時甚至能做到寓德育于學科教學之中。
由于學生熱情高,好勝心強,在表述各自觀點時很可能會出現(xiàn)辯論的欲望或場面,這時教師要因勢利導,把握尺度,做到既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又能作出較全面而且公正合理的評價。
有人認為這樣來進行閱讀理解教學耗時太多,不值得。實踐證明,單憑擴大閱讀理解的量而不注重閱讀理解教學策略的研究,是事倍功半的,其往往會導致學生陷入泛濫的英語書面材料中不能自拔,那是師生時間和精力的最大浪費。
(責編 黃 曉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