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成
社戲其實全國都有,但紹興社戲更為著名。社,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活動,也是古代的一個地區(qū)單位。社戲,指在社中進行的有關(guān)宗教、風(fēng)俗的戲藝活動。
紹興的社戲之所以影響深遠,一是因為歷史悠久,相傳在大禹時代就有祀社,慢慢就有了社戲,越族先民的祭壇也演變成了戲臺。二是魯迅多次寫到、談到社戲,生動準確,刻骨銘心,令讀者無不向往“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看到那夜似的好戲”。
我們可以從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康熙南巡圖》中一瞥紹興柯橋草臺演社戲的盛況,還可以從今天仍星羅棋布在紹興各地的古戲臺中遙想當(dāng)年。
紹興戲臺大體分草臺、寺祠廟臺、街臺和私家戲臺幾類。草臺一般指用竹木,臨時搭建在田里或者河邊的簡易戲臺。寺祠廟臺俗稱“萬年臺”,因其頂部置有雞籠狀藻井,故常被稱為“雞籠頂”戲臺。街臺因地制宜跨街而立,還有跨河而立的叫“橋臺”,十分罕見。私家戲臺分兩種,一種是廳堂中建戲臺,一種是在廳堂里鋪氈,稱“紅氍毹”。
戲臺種種,戲文多多。紹興戲臺上曾飄過中國戲曲的“四大聲腔”:昆山腔、弋陽腔、海鹽腔、余姚腔,最后被紹劇、越劇、蓮花落統(tǒng)治。社戲演出的劇目眾多,有文戲、武戲,有唱功戲,有以紹興道白為主的“泛白戲”,有整本的大戲,也有折子戲,常常演得日升日落“兩頭紅”。杜戲演出有一套嚴格的流程,上演目連戲則禁忌更多,不得有錯。
社戲是演給神、鬼看的,人只不過是沾光。看戲的規(guī)矩不少,座次安排有序,若在寺祠廟臺演出,廳堂中央坐的是德高望重的長輩,道地里是青少年。兩側(cè)廂房底層是鄉(xiāng)紳的雅座,樓上是女性的天地。另外還有些公禁,如“小人不得登臺”、“女人不得在橋上看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