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慶
對于2009年高考江蘇卷,我們新一屆高三師生是特別關注的。下面我專門來談談對語文卷詩歌鑒賞題做過以后的體會和認識。
一、個人認為,2009年高考江蘇卷的詩歌鑒賞題命制比較成功,較好地遵循了《課程標準》,與2009年江蘇高考《語文科考試說明》十分吻合。
另外,該試題與學生實際情況比較貼近。我下這樣的結論是一點不過分的:高中生愿意讀文言古典詩歌的少得可憐,能夠理解欣賞古典詩歌的微乎其微。下面是我教的兩個班級的調(diào)查結果:
這樣的結果是令人吃驚的。高三(1)班為我們學校的實驗班,共46人,雖然同學興趣相對來說偏向理科,但畢竟進??偡殖煽冚^高,各方面能力、素養(yǎng)應該不會弱;高三(4)班為理科普通班,共57人。據(jù)了解其他班級、其他學校情況也不會好到哪里去。其實所謂的“不感興趣”“認為不重要”“認為沒有用”其根本原因還在于“讀不大懂”。因為當我們在課堂上將一首同學們本來不感興趣、讀不大懂的詩歌講解清楚、透徹以后,同學們讀起來的勁頭要遠遠超過沒講之前!
由上可知,古典詩歌對現(xiàn)在的同學來講,真的有點猶如天書的味道。所以,在緊張的考場上,像以往那樣出題,要考查出同學的古典詩歌素養(yǎng),有時真的只是一廂情愿罷了。事實上,你去問剛走出考場的考生,十有八九是講不清古詩到底講了些什么的!這樣試題的信度、效度自然就大打折扣了。有鑒于此,我們就只有在試題編制上下功夫了,即突出考查考生“讀懂”與否!因為離開“讀懂”這個基礎來談表現(xiàn)手法(藝術方法),大部分考生不是胡說八道胡編亂造,就是東拉西扯生搬硬套,最后反而使試題信度和效度大大降低。
從這個角度講,我認為,這道古詩鑒賞題的命制是比較合乎同學現(xiàn)實的。首先,同學們對抗金民族英雄岳飛比較熟悉;其次,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唐詩宋詞選讀?選修》收錄了岳飛的《滿江紅?怒發(fā)沖冠》;更為重要的是命題者在試題命制時有意識地降低難度,突出考查的是考生是否“讀懂”!
請看,第一小題將“對比”這種表現(xiàn)手法先行點明,省卻考生瞎猜亂答了。它考的是詞這種“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課程標準》)。第一問,如果考生對詞這種基本文學體裁的結構形式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認真學習了初、高中教材里的《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掌握了“領起詞、領起句”的知識,那么要正確回答這一問是沒有難度的,答案是“想當年,到而今”。第二問,答案就更明顯了,是“借代”。這道題主要就是考察考生能不能“讀懂”!
第二小題要考生回答“詞中寫了哪些‘風塵惡的景象”,那就再明顯不過,是專門從“讀懂”這個角度編制的。答案是“鐵騎滿郊畿,士兵‘膏鋒鍔,百姓‘填溝壑,千村寥落?!?/p>
如果說第二小題是考查考生對詞的局部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那么第三小題要考生回答“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變化”,就是考查考生對詞的整體思想內(nèi)容的把握了。答案是“由開頭對昔盛今衰的悲慨,對外敵入侵踐踏大好河山的憤恨,對統(tǒng)治階層奢侈誤國的隱隱痛心,對抗擊敵人收復失地的決心,轉到想象中“提銳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黃鶴樓的舒暢心情?!?/p>
綜上所述,應該講,這道試題總體命制是成功的。
二、即便如此,我將這道試題讓現(xiàn)在我教的兩個班的同學試做,發(fā)現(xiàn)錯誤依舊稀奇古怪、五花八門,令人啼笑皆非的也不在少數(shù)?,F(xiàn)在將最明顯的錯誤集中歸納如下,并作適當解析。
1.對文言特別是詩詞的基本常識不了解、沒掌握。像“是由哪兩個句子領起的”這一問,學生或者因為不知道詩詞中的“句子”意味著什么,也許是病句改得太多了,楞沒想到詩詞不分行排印后“一個標點就是一句”的常識,因而答到句號的大有人在;或者不理解“領起句”這個概念,抓耳撓腮隨意找一句的不乏其人。對“‘萬歲山前珠翠繞一句中用了哪種修辭手法?”這一問,答“夸張”的遠遠超出答“借代”的!有的學生還振振有詞地說“‘萬歲山前珠翠繞不是極言宋徽宗奢侈荒淫嗎?”究其原因,還是讀不懂“珠翠”、“笙歌”是“左”以點代面、以特征代整體!或者沒有能在理解了比如“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這樣的詩句的基礎上將此知識遷移過來。至于不明白“膏鋒鍔”的“膏”本義是“滋潤”這里屬詞類活用(使動用法)就更不足為奇了。而所有這些,我認為根本還在學生沒有認真掌握詩詞的基本知識以致不能“讀懂”上?!墩n程標準》不是早就提醒過我們:“根據(jù)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xiàn)力”嗎?
2.對詩詞的整體結構的把握能力不夠。因為理解錯了“想當年”“到而今”這樣的領起句,從而缺少了整體感,以致誤認為“滿郊畿”的“鐵騎”是南宋軍隊的可不在少數(shù)!這時再要他回答“寫了哪些‘風塵惡的景象”,不“張冠李戴、稀奇古怪”才怪呢!能夠回答出“千村寥落”已經(jīng)不錯了。如果同學能對全詞有個整體把握,嘗試著稍微想一想,既然想當年有“花遮柳護,鳳樓龍閣”這些好景象(其實“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換個角度看何嘗不是美好景象之一種),再來推斷“到而今”“風塵惡”的景象內(nèi)容,就不至于這么令人大跌眼鏡了??磥?,《課程標準》上文學作品的閱讀鑒賞,……同學們應設身處地地去感受體驗,重視對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與把握。
3.同學們?nèi)狈υ娫~思想內(nèi)容感情變化的把握能力?;卮饡r一再出現(xiàn)丟三落四甚至掛一漏萬的情況。其實降低試題難度一直是試題編制者的心愿。除了上面提到的一點之外,我們看到第三小題整個就沒有在“藝術表現(xiàn)手法上”糾纏考生。命題者真的只想檢測考生這樣的能力:“文學作品的閱讀鑒賞……應引導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努力做到知人論世,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了解與作品相關的作家經(jīng)歷、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動機以及作品的社會影響等,加深對作家作品的理解。”(《課程標準》)可惜同學們還是不能很好地對付此題。如果同學們能像翻譯一篇文言文一樣,將整首詞翻譯一下,回答的難度會大大降低。再不行的話,同學們?nèi)绻茏プ 斑b望(中原)”“想(當年)”“到(而今)”“嘆(江山)”“何日”“卻(歸來)”“再(續(xù))”幾處關鍵詞句,理解起來也不會有多大困難。再不行的話,同學們?nèi)绻蟹治龆温鋵哟蔚囊庾R,根據(jù)詞中主人公感情的變化,將這首詞分為若干層次,也會豁然開朗的。
總之,要想在詩詞鑒賞這道題上得高分,除了命題人要一如既往地降低要求,堅持從“讀懂”角度出題外,我們更應該強調(diào)的是同學們要從各個方面著手,爭取自行能“讀懂”!
三、除了江蘇卷的試題命制比較成功外,我們認為,今年寧夏卷的詩歌鑒賞試題也是比較符合我們說的要求的。下面就附上這道題,請感興趣的同學從“讀懂”的角度嘗試著做一下。
鷓鴣天 代人賦①
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オ
【注】①這首詞作于作者遭彈劾解官歸居時。②青旗:酒旗,酒店門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詞的上闕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5分)
2.詞的最后兩句作者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詞題為“代人賦”,作者為什么要以此為題?請簡要說明。(6分)
參考答案
1.詞的上闕描繪了初春時鄉(xiāng)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間桑樹萌發(fā)出新芽,東鄰家蠶卵已孵出幼蠶;平緩的山坡上長著細嫩青草,黃色的牛犢在那兒鳴叫;夕陽斜照著初春傍晚的樹林,晚歸的烏鴉散落在那兒棲息。
2.運用了對照(或?qū)Ρ龋┑膶懽魇址?。作者將城里愁風畏雨的桃李,與鄉(xiāng)間溪頭迎春開放的薺菜花相對照,借景抒情,表達了他解官歸居后鄙棄城市官場,熱愛田園生活的感情,題為“代人賦”,實則為己賦,采用代人填詞的形式,以薺菜花自況,效果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