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劉聲遠
在當今社會,火葬是普遍施行的一種既環(huán)保又節(jié)約土地的喪葬形式,而在許多古老文明中,人們都希望保有全尸,尤其是王公貴族,他們認為只有這樣靈魂才能升天或者進入來世。然而,早在3000多年前,古老的米斯特克人就已經(jīng)開始使用火葬了,這一習俗甚至最終演變?yōu)橹挥忻姿固乜藝鹾秃髞淼陌⑵澨乜嘶实鄄拍芟碛羞@種喪葬形式。那么,米斯特克人為什么不留下自己的全尸呢?
古老文明
2004年,考古學家在對當今墨西哥瓦哈卡州南部塔亞塔地區(qū)的米斯特克早期遺址進行考古發(fā)掘時,發(fā)現(xiàn)了一處3000多年前的火葬墓遺跡,比史料中記載的米斯特克國王及后來的阿茲特克皇帝接受火葬的時間早了1000年??脊艑W家認為這一發(fā)現(xiàn)意義重大,因為它證明了早在3000多年前,米斯特克社會已經(jīng)開始分化出高低階層,而火葬則很可能就是當時象征死者地位的一種喪葬儀式。
同阿茲特克文明一樣,米斯特克文明也是中美洲最古老、最著名的文明之一。考古研究證明,米斯特克文明是在16世紀因遭到阿茲特克人的破壞而最終坍塌的,但對于米斯特克文明的早期歷史,考古學家至今所知甚少。
在米斯特克人的圖形法典及其他原始記錄中,記載了有關(guān)米斯特克貴族參加火葬儀式的場面。到公元1000年后,火葬開始被王室貴族死后獨享,直至演變成為米斯特克國王的專用喪葬形式,以示對死者的敬意。以不同的方式處置尸體是米斯特克人象征死者身份高低貴賤的方法之一,在其他一些古老文明中也存在類似的情況,比如把死者制作成木乃伊,破壞敵人的木乃伊,甚至吃敵人的尸體,這些都涉及到以不同的方式處置死者的尸體。
考古發(fā)掘
這處火葬墓遺址一共有兩座墓:分別被命名為“一號墓”和“二號墓”。根據(jù)同時出土的陶器等陪葬物的放射性碳測年(年代測定)檢測結(jié)果,結(jié)合其他考古發(fā)現(xiàn),這兩座火葬墓的修建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也就是距今3000多年前??脊艑W家認為,從公元前12世紀晚期到公元前10世紀,塔亞塔社會規(guī)模不斷擴大,開始建造非居住性建筑和公共空間。與此同時,在中美洲其他許多地方,社會結(jié)構(gòu)也發(fā)生了明顯改變,社會等級開始逐漸分明。
考古學家在其中一座火葬墓中發(fā)現(xiàn)了_一只狗的殘骸,上面留有切割的痕跡,顯示這條狗很可能是被人吃掉的,但也不排除它是作為陪葬品下葬的??脊艑W家還在火葬墓遺跡附近發(fā)現(xiàn)了一處很大的建筑遺址,可能是古代一個大戶人家的宅第。從建筑遺址上的一大堆垃圾遺存中,考古學家找到了鹿、狗、魚的殘骸,以及陶器、海貝殼飾品、黑曜石等。所有這些都暗示,當時人們一定在這里為死者舉行過正規(guī)的喪葬儀式,死者生前錦衣玉食,過著奢侈的生活。
進一步的考古發(fā)掘發(fā)現(xiàn),這兩座火葬墓所在的居住區(qū)最終被建成一個宗教場所,有一座公共建筑和一個小型廣場,其中常供奉有狗和人的頭骨。這里除了兩座火葬墓外,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非火葬墓,這暗示火葬只留給社會中的少數(shù)成員。
一號墓墓主的骨骸未經(jīng)擾動,關(guān)節(jié)仍然連著,顯然是被就地火化并安葬的。墓主佩戴貝殼串珠項鏈,墓中有小型雕像、經(jīng)過焚燒的狗的殘骸等。從姿勢看,此人當初是被面朝下就地火葬的。二號墓墓主是以坐姿就地火化并安葬的,而在古代中美洲各種文明中,這正是權(quán)貴人物下葬的常見形式。不過,二號墓墓主在下葬后其尸骸受到了擾動,部分骨頭已經(jīng)不見了。墓主身上也沒有什么陪葬品,只找到幾顆散落的貝殼珠。這座墓葬有可能是在近年中被農(nóng)業(yè)耕作破壞的。
綜合上述種種跡象——食物結(jié)構(gòu)、陪葬物品、墓葬位置、墓主埋葬姿勢等,考古學家判斷:兩座火葬墓的主人應該是當時的貴族。骨骸分析
為了進一步了解兩座火葬墓墓主的身份地位,考古學家對死者骨骸進行了年齡、性別、創(chuàng)傷、病理學和埋葬學(專門研究有機體轉(zhuǎn)變?yōu)榛臈l件和過程的科學)等分析。
一號墓墓主的骨骸特征顯示,這是一位女性,而其第三磨牙萌出、恥骨形態(tài)及聯(lián)合特征、頭骨骨縫接合程度等則顯示,該女子死亡時的年齡在18~25歲之間。骨灰、骨裂模式、骨骼顏色及形狀等都表明,一號墓墓主得到了全面的火葬,而且火葬是在她死后不久就地進行的。其遺骸在安葬后未受到過擾動。沒有發(fā)現(xiàn)死者在死前遭遇人吃人等習俗對待的證據(jù)(考古研究證明,古代中美洲文明中有人吃人的習俗)。
二號墓墓主的骨骸特征顯示,其死亡年齡在15-25歲之間,同樣是被就地全面火葬的,而且是在其死后不久以坐姿被安葬的,但性別無法判斷。至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天所見的被擾動狀況,考古學家分析有三種可能性:其一是在死者下葬后被非故意打亂;其二是當初人們先焚燒死者身上的皮肉,再移走部分骨??;其三是先移走部分骨骸,再將余下的焚燒。這三種可能性從理論上都說得過去。不過,根據(jù)在死者骨骸上不見任何傷痕,足和踝骨仍然連著等特征來看,第三種可能性并不存在。第二種可能性有悖常理。而在其墓葬上層的犁田層發(fā)現(xiàn)了死者的一些骨骼殘片這一事實,則暗示第一種可能性最大。此外,骨骸裂痕特征顯示,死者骨骸是在下葬、變干以后才裂開的,因此死者的部分骨骸也可能是在古代就已被移走了。
喪葬習俗
焚燒死者這種做法,在中美洲的其他地區(qū)可以追溯到6000年以前,但與塔亞塔火葬墓不同的是,早期焚燒人骨幾乎都是在人吃人之后進行的,并非就地火葬新近的死者。
如何判斷墓葬形式是對死者的尊敬還是冒犯,這是喪葬習俗研究中的一個難題。由于有多種多樣的火葬形式,因此重要的是要弄清楚采用火葬究竟是對地位高貴者的尊敬,還是對微不足道者如罪犯、俘虜、殉人(殉葬者)等的輕蔑。
有考古學家列出了判斷古代中美洲死者地位的十個標準,包括:頭蓋骨是否被人為地拉長變形(古代中美洲人以拉長的頭型為美,貴族子女通常會從孩提時代起就被施行這樣的矯正);是否佩戴玉耳圈,陪葬品中是否有鏡子;是否享用鹿肉、牡蠣和海菊蛤;是否以坐、跪而非俯臥的姿勢下葬(前者表示高貴,后者表示卑微順從);陪葬品中是否有四腳凳子(中美洲古代貴族參加活動時都要帶上這種凳子);陪葬品中是否有小雕像(表示死者身份高貴,通常呈蓮花座形態(tài))等。
考古學家根據(jù)上述標準推測,塔亞塔火葬墓中的兩名死者應該都出身高貴。這種推測的另一依據(jù)是,當時當?shù)刭F族人家確實有在自家宅地附近安葬家族成員(將尸體放進墓里,先行焚化,再行安葬)的習俗。
不過,也有考古學家質(zhì)疑:一號火葬墓墓主是以俯臥姿勢下葬的,而在特奧狄華坎(位于墨西哥盆地的一處著名的古文明遺址)羽蛇金字塔中發(fā)現(xiàn)的死者,有77%的都是雙臂交叉著放在背后下葬的,考古學家據(jù)此推斷這些死者都是國王的殉人。那么,怎樣才能認定一號火葬墓墓主就不屬于上述情形呢?對這個問題,有關(guān)專家的回答是:在這一地區(qū),已發(fā)現(xiàn)了死者雖然以俯臥姿勢下葬、但陪葬品既多又貴重的情況。有證據(jù)表明,在中美洲古文明早期,死者的下葬姿勢并不代表身份,隨著體制化政權(quán)的建立,不同的下葬姿勢才逐漸成為死者身份貴賤的象征。
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尚未解答:在許多古老文明中,人們都希望死后保有全尸,希望尸身不腐(以示永垂不朽),尤其是王公貴族,人們認為只有這樣靈魂才能升天或者進入來世。那么,米斯特克貴族為什么允許自己的遺體被焚化火葬呢?對這個問題,專家目前只能猜測:或許米斯特克人相信這樣做能讓死者的靈魂在裊裊煙霧中升天。
在米斯特克遺址發(fā)現(xiàn)3000年前的人類火葬墓意義重大,它顯示通過殯葬形式來標記死者的社會地位的做法由來已久。首先,塔亞塔火葬墓表明米斯特克人的社會等級觀念以及殯葬習俗遠比考古學家此前預想的要復雜得多?,F(xiàn)在我們終于可以知道,至少在塔亞塔地區(qū),米斯特克人是通過火葬來凸顯死者的貴族地位的。其次,塔亞塔火葬墓給我們一個啟示:解讀3000多年前的火葬,不能只靠人吃人這一條線索。第三,對塔亞塔火葬墓的考古研究表明,將生物考古學理念(如本文中提到的骨骼分析)引入考古學研究是多么的重要。
最后一點,塔亞塔火葬墓增
加了我們對死亡和火葬的認知:死亡并不可怕,火葬也很正常,尤其是在寸土寸金、講究環(huán)保的今天,移風易俗、大力推行火葬的確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