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周書》看西周時期的人性思想

2009-09-25 07:48羅鳳華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年3期

周 耿 羅鳳華

[摘要]對于原始人性善惡的問題,西周人并沒有明確界定,但我們通過對《周書》的考察。可以從他們的言論中推論出其對原始人性的看法。西周人看到現(xiàn)實人性中包含惡的部分,主張以德為主要指導原則,通過教育的方法改造現(xiàn)實人性中的惡,以達到鞏固統(tǒng)治的目的。

[關(guān)鍵詞]西周;原始人性;現(xiàn)實人性;原則和方法

[中圖分類號]B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763(2009)03—0048—05

《尚書》是上古政事史料的匯編,其基本內(nèi)容是虞、夏、商、周君王的文誥和君臣的談話記錄。本文通過對《尚書·周書》的考察,力圖反映西周人對人性的認識,主要討論的問題有:對原始人性的看法、對現(xiàn)實人性的看法、改造現(xiàn)實人性中惡的部分的原則和方法。

一對原始人性的看法

對于原始人性善惡的問題,西周人并沒有明確界定,但我們可以從他們的言論中推論出其對原始人性的看法,主要有下列幾種說法:

第一,有人認為人的原初本性是不完美的。召公說:“王乃初服。嗚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貽哲命。”召公在這里把輔佐成王初理政事比作教養(yǎng)小孩,認為對小孩的教育,沒有不在他初受教育時就親自傳給他明哲的教導。在這里,召公之所以強調(diào)要在小孩初受教育時就給予明哲的教導,是因為召公看到人性是不完美的。

第二,有人認為一部分人的原始本性是善的,而另一部分人的原始本性是惡的。如果人性中有好善的傾向便是福,反之,則是不幸。《洪范》篇說:

九、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六極:一曰兇、短、折,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

孔穎達正義說:“四曰攸好德,性所好者美德也?!痹挥终f:“好德者天使之然,故為福也。”根據(jù)孔疏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兩個方面的意思:首先,“攸好德”,說明西周人認為一部分人的本性中有愛好美德的傾向,即一部分人的本性善。與此相反,“五曰惡”,另一部分人的本性是惡的。其次,正因為此善性是天所賦予的,所以稱為福,由此可見,在這里的性(包括性善與性惡)是指原始本性。

此外,《洪范》篇還從剛?cè)岬慕嵌葘θ嗽醯谋拘赃M行分類,這主要通過篇中“三德”來說明:

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強弗友剛克,燮友柔克。沉潛剛克,高明柔克。

在此處,人性主要指一個人的天資、品格、稟賦。箕子把人性分為三類:正直者,這種人道德純備;剛克者,資質(zhì)偏于剛性的人,過于強毅而不可親近;柔克者,資質(zhì)偏于柔性的人,過于內(nèi)斂陰沉。對于如何矯治這兩種氣稟上的偏頗,《洪范》提出秉性偏于柔的人宜以剛修治自己,秉性偏于剛的人宜以柔修治自己。

第三,有人認為人的原始本性是好的,但這個好的本性或者說善性是易變壞的,真正能保持原始善性的只有少數(shù)圣人?!毒肥侵芄珜φ俟拇鹪~,表示要與召公同心同德完成文王大業(yè),在文末周公鼓勵召公說:“嗚呼!君!惟乃知民德亦罔不能厥初,惟其終。祗若茲,往敬用治!”曰對這句話的理解重在“德”字,一般理解為“行為”。王弼說:“德者,得也?!毕忍焖玫摹暗隆蔽覀兎Q之為“性”,后天修養(yǎng)來的德,內(nèi)得于己,凝結(jié)為性,先天之德與后天修養(yǎng)來的德共同構(gòu)成了人性。古代“民”、“人”通用,由此,“民德”,又可解釋為人性。這與通常將“德”解釋為“行為”并不矛盾,人的本性終究要通過行為體現(xiàn)出來,正如鄭玄所說:“德行,內(nèi)行之稱。在心為德,施之為行?!笨追f達正義說:“《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是凡民之德,無不能其初,少能有終者。凡民皆如是,有終則惟君子?!苯Y(jié)合孔疏,我們對此句作如下理解:人性最開始時是好的,但很少有人能保持下去直到最后,能做到的只是少數(shù)君子。這句話是鼓勵召公保持好自己的善性,做一個仁德君子,并以此敬慎地治理好天下。

二對現(xiàn)實人性的看法

更好地維護統(tǒng)治是西周人探索人性的現(xiàn)實需要,那么認識現(xiàn)實人性的特征以及探求現(xiàn)實人性如何變壞的因素成為十分重要的問題。現(xiàn)實人性既包含人們所保存的那部分原始本性,同時包括在社會影響和內(nèi)心欲望驅(qū)動下已經(jīng)改變了的那部分本性,這兩部分共同組成了現(xiàn)實人性。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巴普洛夫說:“人一面有著先天的品質(zhì),另一面也有著為生活情況所養(yǎng)成的品質(zhì)。”巴普洛夫在這里講的是現(xiàn)實人性的內(nèi)容,他認為人的現(xiàn)實本性既包含“先天的品質(zhì)”,又包含“生活情況所養(yǎng)成的品質(zhì)”。我們主要從這兩個大的方面來談西周人對現(xiàn)實人性的認識。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方面,即西周人對現(xiàn)實人性本身的看法。有人認為現(xiàn)實人性中包含惡的部分?!渡袝ふ僬a》中說:“節(jié)性,惟日其邁?!辈躺蚪忉屨f:“以節(jié)其驕淫之性,則日近于善而不已矣?!边@個“性”之所以需要節(jié)制才會天天進步,必然包含有惡的成分,即蔡沈所謂“驕淫之性”。在這里主要指周人要求殷商官員能節(jié)制其“驕淫之性”,逐漸合乎周人的道德標準,更好地為周朝服務(wù)。

雖然現(xiàn)實人性中包含有惡的部分,但具體到每個人的身上,有的占得多,有的占得少,所以箕子認為需要對現(xiàn)實人性進行區(qū)分,以達到揚善去惡、穩(wěn)固統(tǒng)治的目的?;诱f:

凡厥庶民,有猷有為有守,汝則念之。不協(xié)于極,不罹于咎,皇則受之。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比陝t錫之福。時人斯其惟皇之極。

箕子把人性分為兩等:其上為大善,“有猷有為有守”者,即蔡傳所謂“有謀慮者”、“有施設(shè)者”、“有操守者”;其中等為“不協(xié)于極,不罹于咎”者,即蔡傳所謂“未合于善,不陷于惡,所謂中人也”。區(qū)分的目的是為了表彰有德之人,除去邪惡之人,使人心向善。《戰(zhàn)國策卷五·秦策三》引《書》說:“樹德莫如滋,除害莫如盡?!睒淞?、表彰有德的人越多越好,除去邪惡的人越徹底越好。

西周人對現(xiàn)實中人性的分類還有著選賢的現(xiàn)實意義。在《立政》篇中,周公回顧夏商及周初的歷史,認識到夏桀商紂用逸德之人而失天下,商湯、周文王、周武王用俊德之人而得天下,再三告誡成王:“繼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用勱相我國家?!币蟪赏醪灰斡眉樨耍\用善良賢能之人來努力治理國家,這就要求君王在考察人才時,不能以貌取人,而要從人性上去考察?!读⒄菲f:“謀面,用丕訓德,則乃宅人,茲乃三宅無義民?!敝鼙x注:“丕順:不順,不依從。宅人:考慮人?!敝芄J為如果以貌取人,而不從人的德性上考察人,那么三宅就沒有賢人了。

現(xiàn)實人性中的惡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有人認為好逸惡勞是人性的特征之一,好逸惡勞本身并無所謂善惡,但不知稼穡之艱難,不先勞而后逸卻是現(xiàn)實人性中包含有惡的部分的重要表現(xiàn)?!犊嫡a》是周公告誡康叔治理殷民的誥詞,在誥詞中,周公要求康叔“往盡乃心,無康好逸豫,乃其義民”。要康叔盡自己的心意,而不能茍安,貪圖逸樂,只有這樣才會

治理好百姓?!毒悺肥浅赏醺嬲]君陳的策書,在書中成王說:“惟日孜孜,無敢逸豫?!?《詩經(jīng)·大雅·板》引作:“無敢戲豫。”毛傳說:“戲豫,逸豫也?!币缶惾杖兆巫尾痪?,而不要安逸享樂,只有這樣才能治理好成周。從這些反復告誡之詞中,我們看到西周人已經(jīng)認識到好逸惡勞是人性的特征之一。同時,西周人認為不先勞而后逸是人性惡的表現(xiàn):

嗚呼!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乃諺既誕。否則侮厥父母,曰:“昔之人無聞知?!?/p>

周公主張先知稼穡之艱難而后逸,這種逸便是不逸。而小人不知稼穡之艱難,便安逸下來了,甚至輕侮勤勞的父母,這種逸便是惡性的逸,需要禁止的逸。周公看到好逸惡勞是人性特征之一,他并不絕對反對安逸享樂,他所反對的是不勞而逸,他所主張的是先勞而后逸。

此外,有人認為愛惜糧食是內(nèi)心善良的表現(xiàn)之一。周公說:“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愛,厥心臧?!比藗円驗閻巯Ф缓膿p糧食,就不會去貪酒,因此說他們的內(nèi)心是善良的。

第二個方面,我們來看西周人對現(xiàn)實人性變壞原因的討論。

第一,有人從夏桀商紂身上看到縱欲是人性變壞的主要原因?!抖嗍俊菲f:“我聞曰:‘上帝引逸。有夏不適逸;則惟帝降格,向于時夏。”適,節(jié)制;逸,逸豫、逸樂。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夏桀不節(jié)制游樂,敗德壞身,最終導致國家滅亡。《酒誥》是一篇禁酒令,《酒誥》中說“天降威,我民用大亂喪德,亦罔非酒惟行”,陳戍國注:“這個‘行,我們認為可以解釋為‘道,為‘使,為‘行媒。全句意思是說:民之失德,無非以酒為引導(或通達之路),為誘使,為媒介?!背济駟适П拘跃褪且孕锞茷槊浇?,而酗酒是縱欲逸樂的內(nèi)容之一,可見縱欲是人性變壞的主要原因。

第二,統(tǒng)治者的亂政搞壞了人性?!秴涡獭窋⑹鲂痰臏Y源時說:

蚩尤惟始作亂,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賊,鴟義奸宄,奪攘矯虔。苗民弗用靈,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日法,殺戮無辜,爰始淫為劓刵椽黥。越茲麗刑并制,罔差有辭。民興胥漸,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詛盟。

曾運乾注:“罔中于信,無忠與信也。”孔穎達解釋說:“三苗之民,慣瀆亂政,起相漸染,皆化為惡。泯泯為亂,棼棼為惡,小大為惡。民皆巧詐,無有中于信義?!苯y(tǒng)治者實行亂政,殺戮無辜,社會失去了行為標準與保障,人們之間互相欺詐,搞壞了人的本性,再無忠信可言。

三改造現(xiàn)實人性中惡的部分的原則和方法

既然現(xiàn)實人性容易變惡,那么如何改造現(xiàn)實人性中惡的部分就成為首要的問題。西周人改造現(xiàn)實人性中惡的部分有著重要的政治目的。只有改造好了老百姓的現(xiàn)實人性,才能穩(wěn)固好統(tǒng)治;同時,只有統(tǒng)治階級自身改造好自身的人性,老百姓才會歸附。芮伯說:“民歸于德?!聞t民戴,否則民讎,茲言允效于前不遠?!币簿褪钦f老百姓是歸向有德之君的,只有有德之君才會受到老百姓的擁戴,無德之君則會被人民視為仇敵,而這是非常危險的。所以,芮伯提出統(tǒng)治階級應該“敬思以德,備乃禍難”,要求君臣都加強自身德性修養(yǎng),德性修養(yǎng)好壞將直接關(guān)系到人心向背、國家存亡。西周人不斷尋求改造現(xiàn)實人性中惡的部分的方法,正是出于維護統(tǒng)治的政治目的。

那么,如何去改造現(xiàn)實人性中惡的部分或者說如何修養(yǎng)好人性呢?西周人提出了兩大原則:

第一,用天命對自己欲望的進行約束。《無逸》中說:

昔在殷王中宗,嚴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懼,不敢荒寧。肆中宗之享國七十有五年。

周秉鈞注:“度:法制。引申為限制。天命自度,以天命約束自己?!敝凶谟锰烀s束自己,不敢荒廢安逸,所以中宗在位七十五年。

第二,用德來指導人性修養(yǎng)。在《康誥》中,周公教導康叔說:“宏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廢在王命!”周秉鈞注:“裕:指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用和順的美德指導自己。此外,我們看到,因為西周人認識到“惟命不于?!?,天命并非無條件地支持某一個統(tǒng)治者,而是輔助有德之人,“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而第一個方面所講的用天命來約束自己,究其實質(zhì),也就是用德來指導、約束自己。

同時,我們看到敬畏天命是對用天命約束自己的一種積極表達,《周書》說:

嗚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茲大國殷之命。惟王受命,無疆惟休,亦無疆惟恤。嗚呼!曷其奈何弗敬?

我不可不監(jiān)于有夏,亦不可不監(jiān)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歷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廖┩跗浼簿吹?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

召公教導成王:上帝改變了天下的元首,結(jié)束了殷國的福命,如今大王接受了天命,怎么能不敬慎呢?接著召公回顧夏商興衰的歷史,指出夏商之所以先后滅亡就是因為不敬德而喪失了天命,由此可見,敬慎天命的實質(zhì)就在于敬德,西周人修養(yǎng)人性的兩個原則實質(zhì)就是一個:那就是以德來約束自己,或者說敬德。而他們所說的用天命約束自己或者說敬畏天命都是為了給道德約束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從而達到強化道德約束的效果。

具體如何用德來指導人性修養(yǎng),西周人認為道德教育對人從善去惡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是人性修養(yǎng)的主要方法。《尚書·康誥》說:

爽惟民迪吉康,我時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父民作求。矧今民罔迪,不適;不迪,則罔政在厥邦。

周秉鈞注:“迪:教導。吉:善。適:善?!敝芄J為老百姓受到教化才會善良安定,特別是現(xiàn)在的殷民不加教導就不會善良。通過教化使人心趨于良善,從而實現(xiàn)德政,在這里,周公特別重視通過道德教育改造人們現(xiàn)實人性的作用。那么具體包括哪些教育方法呢?

第一,學習前代賢人的道德格言。在《康誥》中,周公教導康叔說:

王曰:“嗚呼!封,汝念哉!今民將在祗通乃文考,紹聞衣德言。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父民。汝丕遠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訓。別求聞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宏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廢在王命!”

“紹聞衣德言”,周秉鈞注:“紹:通劭,盡力。聞:聽取。衣:即殷?!币簿褪钦f要努力聽取、學習商代乃至商代以前先哲王的“德言”并踐行。在這里,我們把“德言”理解為包含如何修養(yǎng)美德的格言?!兑葜軙な婪狻氛f:“古朕聞文考修商人典,以斬紂身,告于天、于稷?!毕戎芫踉?jīng)聽取商人的德言并踐行之。由此看來,學習商人的“德言”并踐行之是周王朝以德修身的良好傳統(tǒng)。同時,周人對當時人們知而不行的態(tài)度提出了批評?!抖Y記·緇衣》引《君陳》說:“未見圣,若己弗克見。既見圣。亦不克由圣?!碑斎藗儧]有見到圣道時,好像自己不能見到一樣,盼望見到;而已經(jīng)見到圣道,又不能遵行圣人的教導。圣人的教導即“德言”,聽聞德言之后,便需去踐行,去遵行圣人之教導。正如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所說:“我們探討德性是什么,不是為了知,而是為了成為善良的

人,若不然這種辛勞就全無益處了?!?/p>

第二,西周人非常重視通過勸勉的方式改造、提升人性。周公告誡成王說:“嗚呼!我聞曰:古之人猶胥訓告,胥?;?,胥教誨,民無或胥詩張為幻。此厥不聽,人乃訓之,乃變亂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則厥心違怨,否則厥口詛祝?!敝芄f,他聽說古時的人還能互相教導、互相愛護、互相教誨,所以老百姓沒有互相欺騙、互相詐惑的。如果我們現(xiàn)在不互相勸勉、教誨,官員們就會變亂先王的正法,老百姓就會內(nèi)心怨恨、口頭詛咒。我們看到周公在這里十分強調(diào)勸勉這一方法對于修養(yǎng)人性的重要意義,他認為如果不采納這種方法來修養(yǎng)人們的德性,就有危及統(tǒng)治的危險。

第三,強調(diào)反觀內(nèi)省。周公在《酒誥》中勸勉各級官員說:

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爾典聽朕教!爾大克羞耇惟君,爾乃飲食醉飽。丕惟曰爾克永觀省,作稽中德,爾尚克羞饋祀。

蔡沈解釋說:“言爾能常常反觀內(nèi)省,使念慮之發(fā),營為之際,悉稽乎中正之德,而無有過不及之差,則德全于身,而可以交于神明矣?!敝芄M賳T們能反觀內(nèi)省,使行為合乎中正之德。在周公看來:“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曾運乾注:“念,常思也?!薄澳钣谏啤笔且环N向內(nèi)心的道德思考、反省,通過這種思考、反省,狂妄無知的人可以變成圣人,而修養(yǎng)很高的圣人如果不經(jīng)常思考反省自己,反過來會變成狂人。怎樣去反觀內(nèi)省?《尚書·同命》說:“格其非心?!薄睹献印るx婁上》間接引用為:“惟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敝祆渥ⅲ骸拔┯写笕酥?,則能格君心之不正以歸于正,而國無不治矣?!苯Y(jié)合孟子的引文與朱注,所謂“格其非心”,就是說通過反觀內(nèi)省,去除不正之心,使心歸于正直。

第四,刑法被當作教育的特殊手段。以刑法輔助教化,使民敬德,正如《大禹謨》所言“明于五刑,以弼五教”。德罰的目的均在于勸民為善。周公說:“慎厥麗,乃勸;厥民刑,用勸;以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罰,亦克用勸;要囚殄戮多罪,亦克用勸;開釋無辜,亦克用勸?!辈徽搶嵤┙塘?、還是懲罰罪人,都是勸人向善;宣明德教、慎施刑罰,也是用來勸人向善;哪怕囚禁、殺死罪犯或釋放無罪的人都是用來勸人向善。

總之,西周人對原始人性與現(xiàn)實人性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他們認為原始人性本身是不完美的,同時,人性的善惡程度也各有不同。統(tǒng)治者的亂政及自身的欲望是導致現(xiàn)實人性變壞的主要原因,所以西周人主張以德為主要指導原則,通過教育的方法改造現(xiàn)實人性中的惡,以達到鞏固統(tǒng)治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周秉鈞注譯.尚書[M].長沙:岳麓書社,2001.

[2]陳戍國尚書校注[M].長沙:岳麓書社,2004.

[3]曾運乾.尚書正讀[M].北京:中華書局,1964.

[4]楊柏峻.春秋左傳注·僖公五年(修訂本)第1冊[M].北京中華書局,1990.

[5]孫希旦.札記集解(下)[M].北京:中華書局。1989.

[6][古希臘]亞里斯多德.尼各馬科倫理學[M].苗力田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7]蔡沈注.新刊四書五經(jīng)·書經(jīng)集傳[M].北京:中國書店,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