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麗
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掌握唯物辯證法的分析方法是中學政治教學的目標和任務之一。初二年級思想 政治課的主要內容是講述社會發(fā)展常識。它是一門對中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啟蒙教育的傳統課程。在教學中如 果能充分運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一些社會歷史現象,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而且更有利于培養(yǎng) 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謂矛盾分析方法,從根本上說,就是要求按照客觀事物矛盾的本來面目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矛 盾分析方法有多種,這里著重談以下幾個方法的運用。
一、“全面看問題方法”的運用
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任何矛盾都是對立面的統一,對立面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地聯 系著的,因此,看問題必須考慮矛盾雙方,堅持辯證法的全面性。譬如講“生產力的決定作用和生產關系的反 作用”的關系時,就要全面看。一方面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性質和變化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和變化 。
正如馬克思所說的:“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yè)資本家為首的社會?!绷硪?方面生產關系又反作用于生產力。表現在當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fā)展時起推動作用。如奴隸制生產關系的建立 使生產出現奇觀,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文字發(fā)明,人類社會跨入文明時代;又如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 建立,使“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段統治中所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所創(chuàng)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等。當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時起阻礙作用。
如在奴隸社會末期,新式工具得不到廣泛使用 ,奴隸經常破壞工具、逃亡,奴隸主莊園日趨衰落……說明奴隸制生產關系已成為生產發(fā)展的桎梏。所以我們 在講生產力的決定作用與生產關系的反作用時要全面看,離開生產力的決定作用片面強調生產關系的反作用, 就必然造成社會動蕩、人心不穩(wěn)、生產力難以發(fā)展的局面。離開生產關系的反作用只強調生產力的決定作用, 社會發(fā)展就變成了直線運動。這是不辯證的,也是不現實的。
二、“在普遍原理指導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方法” 的運用
任何事物的矛盾,既有與其他矛盾相聯系的共同本質,即共性,又有與其他事物矛盾相區(qū)別的特殊本質, 即個性。這就要求我們在認識事物時,必須堅持在普遍性指導下,對具體事物進行具體分析。具體分析的方法 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比如在講“如何看待奴隸社會”時,有同學說奴隸社會是人類歷史上最野蠻、最殘暴 的剝削社會,它不如原始社會好;又有同學說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歷史的一大進步。那么如何看待這個問 題呢?
首先,必須明確判斷一個社會進步與否的標準,其次,就要具體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奴隸社會取代原始 社會是歷史的進步。如人類自從進入奴隸社會后,生產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科學文化也取得巨大成 就;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奴隸社會也是人類歷史上最野蠻、最殘暴的社會,奴隸主不斷強化軍隊、法庭、監(jiān)獄等 國家機器,對奴隸進行政治上統治,又利用宗教迷信思想欺騙、威嚇奴隸,對奴隸進行精神上統治,最慘無人道的是奴隸主還常常利用奴隸作人祭、人殉,用奴隸充當角斗士等對奴隸的人身摧殘和迫害。
由此可見,評價 奴隸社會不能一概而論,要具體分析。又如講封建社會的“行會”時,也要具體分析,既要看到它在建立初期 的積極作用,如行會的建立,有利于保護比較脆弱的城市手工業(yè),有助于傳授生產技術,促進手工業(yè)的鞏固和 發(fā)展。又要看到在封建社會的晚期,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行會的種種規(guī)定限制了自由競 爭,限制了從業(yè)人員的數目,限制了新式工具的應用等,從而阻礙了生產的發(fā)展。其它像資本主義的民主、自 由、平等,在講解的過程中也都必須具體分析,既看其進步的一面,又要看其局限的一面,不能一概而論。
三、“在統一中把握對立,在對立中把握統一方法” 的運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互相聯結,不可分割的,同一中有對立,對立中有同一,因此,在處理矛盾雙方 的關系時,應堅持在統一中把握對立,在對立中把握統一。比如在講“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時,就要堅持“同中 有異”。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從總體上看,要先后經歷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 義和共產主義社會,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過程,但是同時又要看到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具體情況是復雜的,各個國家、地區(qū)或民族由于特殊原因,可能超越這個或那個社會階段跳躍地向前發(fā)展,這就形成了各個國家特殊 的發(fā)展過程。
如日耳曼人在古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實現了歷史的跨越,他們沒有經歷奴隸社會的發(fā)展階段直接進 入了封建社會。這就是“同中有異”。又如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中,英、法、德、日、美等國盡管最 終都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然而由于各國經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各國建立的方式各異。英、法是通過資產階 級革命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德國是通過王朝戰(zhàn)爭完成德意志民族統一,實現向資本主義轉變的;日本則是通 過明治維新最終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這也是堅持了“同中有異”。又如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是兩種根本對立 的制度,在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同時,提出實行對外開放的方針,吸收資本主義一切有用的東西,這就堅持了 “異中有同”。
堅持矛盾分析方法在初二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加強了學生辯證思維的訓練,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河北省大名縣舊治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