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綜合征是否即手足口病?
手足綜合征(ItFSR)是指某些化療藥物在手足毛細血管部位滲出引致周圍組織損傷的不良反應,也有人稱其為手足皮膚反應。手足綜合征通常發(fā)生在用藥3天~10個月,停藥后癥狀逐漸消退,再次用藥,不良反應會再現(xiàn)。其臨床表現(xiàn)為手掌和腳掌皮膚發(fā)紅、腫脹、刺痛或灼熱感、觸痛及皮疹,嚴重反應有皮膚皸裂或表皮剝落、水皰、潰瘍、劇烈疼痛,以及行走和抓物困難。
引起手足綜合征的常見藥物有:卡培他濱、阿糖胞苷、氟尿苷、氟尿嘧啶、伊達比星等。
分級①I度:以下列任一現(xiàn)象為特征,手和(或)足的麻木、感覺遲鈍、感覺異常,無痛性腫脹或紅斑和(或)不影響正?;顒拥牟贿m。②II度:手和(或)足的疼痛性紅斑和腫脹和(或)影響患者日?;顒拥牟贿m。③III度:手和(或)足濕性脫屑、潰瘍、水皰或嚴重的疼痛和(或)使患者不能工作或進行日?;顒拥膰乐夭贿m。痛感強烈。皮膚功能喪失,比較少見。
處理I度手足綜合征的患者可繼續(xù)采用原來用藥劑量,同時采取一些必要的支持治療,包括加強皮膚護理,避免繼發(fā)感染,避免壓力或摩擦,使用潤膚霜或潤滑削,局部使用含尿素和皮質(zhì)類固醇成分的乳液或潤滑劑,必要時使用抗真菌或抗生素治療。II~III度手足綜合征則需要停藥,等毒性反應降低為I度后再回復原川藥劑量。
手足綜合征的治療可口服或外用皮質(zhì)激素消炎,局部用二甲亞砜減少化療藥物的滲漏,口服維生素B減輕癥狀,以及口服對乙酰氨基酚緩解疼痛。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手足綜合征并非手足口病,后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主要癥狀為口腔黏膜、手掌和腳掌出現(xiàn)米粒大小皰疹,個別患者可出現(xiàn)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并發(fā)癥。因此,兩者切勿混淆。
阿司匹林(二)
雙嘧達莫雙嘧達莫可減少阿司匹林的脫乙酰作用,抑制阿司匹林的代謝,導致阿司匹林血藥濃度升高,峰濃度、藥物曲線下面積增大。同服應監(jiān)測阿司匹林的血藥濃度。
灰黃霉素灰黃霉素可干擾阿司匹林的吸收,造成水楊酸鹽血藥濃度降低,應該錯開服用阿司匹林與灰黃霉素的時間,監(jiān)測水楊酸血藥濃度,可能需要調(diào)整阿司匹林劑量。也可考慮換用其他非甾體抗炎藥。
甲潑尼龍皮質(zhì)甾醇類藥物會增加腎小球濾過率,加速水楊酸類藥物的清除率,造成水楊酸血藥濃度暫時性降低,需監(jiān)測水楊酸的血藥濃度。同樣當皮質(zhì)甾醇類藥物劑量減少或者停用時,應了解水楊酸血藥濃度是否升高。
硝酸甘油阿司匹林使硝化甘油的吸收量和峰濃度增加,增強其作用。其他硝酸酯類衍生物也存在類似的相互作用。
青霉素由于對血漿蛋白結(jié)合的競爭,阿司匹林可以顯著升高青霉素的游離血清濃度和半衰期。此相互作用可能會提高青霉素的治療效果,也可能會增強青霉素的不良反應。
吲哚美辛大劑量的阿司匹林可能會降低吲哚美辛的血藥濃度,但是在臨床上影響很小,可以不用避免聯(lián)用。吲哚美辛與阿司匹林同時服用并不比服用較大劑量的單一藥物有更佳的優(yōu)勢。
黃吡酮阿司匹林對抗黃吡酮的促尿酸排泄作用。黃吡酮和水楊酸鹽類藥物共同競爭同一血漿蛋白結(jié)合點,阻止黃吡酮到達他的作用部位并增加黃吡酮的血漿清除率。使用黃吡酮的患者應避免服用尤其是大劑量的阿司匹林和其他水楊酸鹽類藥物。保泰松、羥布宗與阿司匹林也有類似反應。
苯妥英研究顯示,阿刮匹林和其他水楊酸鹽會從血漿蛋白結(jié)合點置換苯妥英,而暫時升高苯妥英水平同時應用需仔細監(jiān)測病人苯妥英水平。其他乙酰脲類抗驚厥藥和其他類水楊酸鹽藥之間可能也有類似相互作用。
丙戊酸/丙戊酸鈉水楊酸鹽會競爭腎小管主動轉(zhuǎn)運部位。阿司匹林還可以從血漿蛋白置換丙戊酸,抑制丙戊酸葡萄糖醛酸苷的結(jié)合,延長丙戊酸治療的病人加用阿司匹林需監(jiān)測丙戊酸毒性,必要時可用其他解熱鎮(zhèn)痛藥物替代阿司匹林。
氟西汀兩藥物合用。當氟西汀停藥血藥濃度下降時,阿司匹林可使患者致敏發(fā)生蕁麻疹。此外氟兩汀體外試驗有94.5%的蛋白結(jié)合率,阿司匹林能使血清白蛋白乙?;?,水楊酸類與血清白蛋白強力結(jié)合取代使氟西汀游離。兩藥同用,要謹慎并監(jiān)測氟西汀不良反應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