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四益
世風日下的根由在官風日下。官風日下的一大表現(xiàn),就是在“公務”的旗號下,無所不為,無所不敢為。整飭官風政紀的初階,就是要官員知道,他不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想怎么干就可以怎么干。這不在說,而在做;不在勸誡,而在厲行。
“公務”,據《辭?!方忉?就是公事?!冬F(xiàn)代漢語詞典》稍詳,說是“關于國家或集體的事務”,好像沒有疑義。但到了實際生活中,問題還是很多。
二
吃飯,人人之所需。對俗人來說,吃飯無疑是私事,要賣力氣去掙才有得吃,所以把工作之目的稱為“糊口”。糊口者,吃飯也。但到了大大小小的官員那里,情況就兩樣了,工作不是為了吃飯,吃飯倒是為了工作。所以吃飯不叫吃飯,叫 “應酬”。應酬固然也存在于私人間,但官員的朋友非同小可,不是少不了要借重或借助的主兒,就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關系”,聯(lián)絡溝通,能說同公務無關?最佳的溝通時機,自然是酒酣耳熱之際——呼朋引類,大獻殷勤,明碼交易,暗箱操作,此其時也。所以,吃飯也就成了官員的“公務”。每年的公務吃喝,據說在3000億左右。
三
出行,也是人人之所需。但上班、下班、吃飯、會友、旅游、休閑,對普通百姓來說都是私事,所以乘公交、叫出租、買私車,天經地義,都得自己掏錢。大小官員就不同了,上下班自然都是公務;赴宴,也是公務;即便舉家休閑,玩水游山,也可名之曰“考察”?!翱疾臁弊匀皇枪顖箐N。當然,能借考察之名的都要有較高官銜,中下級官員輪不上“考察”,便有變通的辦法,叫做“安排”。開會可以是安排,講課可以是安排,選點也可以是安排,無非名目而已,雖不如“考察”之前呼后擁,也一樣鞍前馬后有人照應??铐椬匀欢际枪珓罩С?不會掏私人的腰包。據說公務用車,每年也近3000億。
四
過去的辦法,住房全由公家分配。上自中央領導,下至平頭百姓,無不如此。除了農村的民房私有,城里能有私房的比例極小。公家分配,自然又要按級別,哪一級住幾間房,載諸文件,但也要看所在單位房源如何。在大學讀書時,看到年輕教師要想分到筒子樓里一間房子,不知要受幾多煎熬,很是寒心。后來“房改”了,要自己掏錢買房了,說是要“居者有其屋”,但房價飆升,平民百姓還是望房興嘆。有錢的主兒則幾套幾套地買,倒來倒去大發(fā)其財。但那畢竟是自己掏錢(靠貪污受賄坑蒙拐騙弄錢是另外回事,姑不議)。但是官員不同,有的未退休時住公家院子,退休時又另發(fā)公帑為他修建宅邸;有的等不及,在位時就用公款為自家蓋房;有的是半買半送,占盡便宜;有的是……反正貓有貓道,狗有狗道,不是直接動用公款,就是動用權力做交易——買單的都是國庫。到底每年花銷多少,因無數據公布,不好妄揣。
五
最令人不解的是,吸煙也要用公款,還有專有名稱,叫做“公務用煙”。這“公務用煙”到底花掉多少庫銀?沒見過統(tǒng)計局的權威數據,只知道江蘇一個小鎮(zhèn)一個月就用掉了“公務用煙”一千好幾百包。湖北好幾個縣,每年每縣“公務用煙”的指標便是幾萬條。完不成要罰,超額還有獎,每年耗費公款都在數百萬元。一個縣數百萬,全國近3000個縣,縣上有市,市上有省,中央還有各部委局辦,每年燒掉多少票子也真難以計算。吸煙是個人嗜好,并非公務之必須。公務活動場所如辦公室、會議室等地都是禁止吸煙的地方,何以還要有“公務用煙”,真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但它就是存在,而且報刊對此事的批評歷有年矣,“公務用煙”竟巋然不動。這也算奇事一樁。
六
煙可以“公務”,還有什么不可“公務”?洗頭洗腳在有些地方已是宴客之后的程序性項目。洗浴、按摩在有些地方也成了官員的休閑福利。甚至列國周游,嫖娼宿妓,海外豪賭,也都有公款買單的名目,當然這些還得偷偷干,不像“公務用煙”可以堂而皇之發(fā)“紅頭文件”。
七
這一陣兒,大倡“國學”,但似乎關注點都在小孩子身上。小小年紀,穿上長袍,搖頭晃腦讀《三字經》,好像就可以挽世風于既頹。但若官員們這種以“公務”之名,行肥己之實的現(xiàn)狀不改,《三字經》是敵不過世風的??鬃釉?“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要小孩子奉公守法,大人,尤其是各級官員能否取信于民,是比幾百部《三字經》更管用的。
八
世風日下的根由在官風日下。官風日下的一大表現(xiàn),就是在“公務”的旗號下,無所不為,無所不敢為。整飭官風政紀的初階,就是要官員知道,他不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
想怎么干就可以怎么干。這不在說,而在做;不在勸誡,而在厲行。
九
永厚先生作《公務八卦圖》。圖雖八卦,卻不止于八。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公務”的花樣也是層出不盡的。即如為了改革公車消費,一些地方開始為官員發(fā)放乘車補貼,一個不大的什么長,一月補貼就達6000多元,比他的法定工資還高。至于發(fā)放補貼之后是否公車照坐,尚是未定之數。即便真?zhèn)€取消了公車,也還會有下屬或其他什么人以借用之類名義把“私車”送上門來。當然,借用是不會沒有回報的,最后買單者恐怕還是“公家”。若事前未曾慮及,補貼到手,又出了新的花樣,改革最終仍會歸于失敗。
十
公務就是公務。不可把什么都納入“公務”。無限擴大“公務”的范圍,什么都要公款買單,百姓是供養(yǎng)不起的。如此官風,將使百姓失去對政府的信任。種種跡象表明,失信之狀已見,許多小事,宣示不聽,解釋不信,終于釀成大禍,就因為那里官員的“公務”已得不到百姓的信任——這才是更值得憂慮的。
(作者系新華通訊社高級編輯、瞭望周刊社原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