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雄
大理古城我熟之又熟,每年都會去一、二次,有時是路過找借口歇歇腳,有時則干脆就是到那里去發(fā)發(fā)呆。
大理古城簡稱葉榆,又稱紫城,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現(xiàn)在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圓十二里,城墻高二丈五尺,厚二丈,東西南北各設(shè)一門,均有城樓,四角還有角樓。由南城門進城,一條直通北門的復(fù)興路,成了繁華的街市,街巷間一些老宅,仍可尋到昔日樣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鳥鳴聲聲,戶外溪渠流水淙淙?!叭乙谎劬?一戶幾盆花”的景象依然。
我偏愛博愛路,每次去大多住大理古城博愛路55號的四季客棧,安靜,還可以免費上網(wǎng),也有投影可看自己喜歡的電影,身體的每根神經(jīng)很快就能得到舒緩,發(fā)呆也就會隨之而來。若是路過歇歇腳也會住到靠近南門的云燕客棧,路邊可停車,和喜歡與攝影人打交道的老板聊聊天,吃點他親手為我們煮的包谷。
博愛路平行于貫穿南北城門的復(fù)興路,與紅龍井、人民路、洋人街三條繁華的酒吧街相交又和復(fù)興路相通,是一條游離于喧嘩又不顯冷清的街道。最近一次去大理是今年夏天,大理古城里破天荒地第一次舉辦了一個國際攝影節(jié),國外的、國內(nèi)的,大大小小的展覽有130多個,分布在古城的各個角落,有一半的展覽就分布在博愛路上,沿著博愛路由南向北走,一場視角的盛宴就由此開場了。
這條街上的小店并不追逐新潮,而都是選取回歸自然、歸真返璞的裝飾:酒吧的竹椅、條桌、大酒杯,讓人似又回到淘金時代的美國西部;畫廊、客棧的竹草棚似乎把人帶回唐宋。每間酒吧、西餐廳、咖啡店、中餐館里不會像洋人街那樣擠滿了人,能一邊悠閑地喝茶、下棋、看書、寫日記、或干脆就那么待著。
我在街上看到一個老外帶著他的孩子,顯然是沖著攝影節(jié)來的。
我喜歡一家叫鳥吧的酒吧,在博愛路與人民路交叉的路口沿人民路方向走10多米就能找到。鳥吧庭園深深環(huán)境幽靜,有白族民居古文明的氛圍??稍谑覂?nèi)先找一個靠窗的位置,要一杯冰啤,研究一下菜單,和店家小二討論一下昨天吃過的菜和今天想吃的菜。酒飽飯足后移座到院內(nèi)的露天咖啡座落座,要上一杯小粒咖啡,慢慢陶醉在它的醇香之中,任思緒在大理的上空飄浮。
在大理有幾樣?xùn)|西一定要吃,一是粑肉餌絲,當(dāng)早點。吃這種地道的本地美食絕不能去洋人街,那是吃中西混雜食品的地方。博愛路與洋人街交叉的十字路口有一家經(jīng)營本地美食的小店,基本都是本地人在吃,一看就能找到。粑肉餌絲創(chuàng)于大理巍山,在大理地區(qū)廣為流行。二是夾沙乳扇,用鄧川乳扇夾上豆沙放在栗炭火上烤至外表焦黃即可食用,乳香沁脾,酥脆泡松。可當(dāng)零食,在街邊就能買到。三是吃大理洱海的魚,算是正餐。過和洋人街交叉的十字路口不遠有幾家經(jīng)營大理本地菜肴的餐館,門口的鐵架上放著許多山茅野菜,其貌不揚,但味道絕對地道。大理白族對魚的食法和烹調(diào)技術(shù)頗具特色。在眾多食法中,最具風(fēng)味特色的是砂鍋魚。砂鍋魚集中了白族魚味的精華,現(xiàn)烹熱吃,配以豆腐等食物,色、香、味、形齊備,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是大理白族款待賓客的佳肴,凡到大理旅游的外地賓客都以品食大理砂鍋魚為最大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