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妮
摘要:現(xiàn)代社會各國語言相互滲透,英語中外來語也很多。本文介紹了漢語對英語詞匯的重大貢獻,從而揭示了語言在詞匯上的壯大與各國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交互影響是分不開的。
關鍵詞:英語詞匯;借詞;文化;漢語
中圖分類號:H136.5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23—0204—02
英語,代表西方的強勢文化,是當今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作為世界性的大語種,它成了現(xiàn)代與文明的標志。
“語言,像文化一樣,很少是自給自足的。……鄰居的人群互相接觸,不論程度怎樣,性質(zhì)怎樣,一般都足以引起某種語言上的交互影響?!庇⒄Z屬于印歐語系(Indo-European languages),包含著印度、西亞和歐洲的語言。它的強大就是借鑒了包括漢語在內(nèi)的眾多語言的詞匯?!睹绹蟀倏迫珪分姓f,“英語語言債務沉重,任何一部詞典中大約80%左右的詞條都是借詞”。在現(xiàn)代英語階段,英語被極大豐富和發(fā)展了。英國人從未試圖保護他們的語言使其受海外人的影響,使得英語的詞匯變得如此豐富?!坝⒄Z詞匯由于傳統(tǒng)地對外來語詞吸收力強,簡直要無限度地擴充下去”(莫塞,1990)。
帕默爾說:“語言忠實地反映了一個民族的全部歷史、文化,忠實地反映了它的各種游戲和娛樂、各種信仰和偏見,這一點現(xiàn)在是十分清楚了?!边@里來說說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漢語對英語的影響及推進。來自中文的英文字,大部分是18世紀之后來自漢語,通常非現(xiàn)代系統(tǒng)化的羅馬化中文或拼音。
1.飲食方面
Tofu(1880年來自“豆腐”),Longan(1732年來自“龍眼”);Lychee或litche(1588年來自“荔枝”);Ginseng人參。主要指北美一帶出產(chǎn)的“花旗參”,又稱“西洋參”。Souchong(一種茶)(1760年來自“小種茶”);Pe-tsai(1795年來自“白菜”);Bokchoy(1938年來自“白菜”,比Pe-tsai常用);ramen拉面,雞蛋面。來源于漢語的“拉面”;Wonton(1948年來自“云吞”);Chowmein(1903年來自“炒面”);Chop-suey(1888年來自“雜碎”)
tea茶這個詞,來自閩粵。據(jù)蕭乾的《茶在英國》介紹:“茶葉是17世紀初由葡萄牙人最早引入歐洲的……英國的茶葉起初是東印度公司從廈門引進的,18世紀40年代,英國人在印度殖民地開始試種茶葉,那時,可能就養(yǎng)成了在茶中加糖的習慣。”茶是英國人的必備配給,這不是本土的歷史與遺傳,而是異域文化的征服和同化。dimsum茶點(1948年來自“點心”)來自閩粵。英國人有喝下午茶的習慣,幾杯紅茶,一碟甜點,就可打發(fā)時間無數(shù)。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茶點也成為登堂入室的英語外來詞。
2.衣著方面
Cheong-sam長衫。原特指女性節(jié)慶時穿的紅色旗袍,后泛指袍裝。
silk絲綢,中國是養(yǎng)蠶大國,絲綢的故鄉(xiāng)。瓷器和絲綢始終是古代中國對外貿(mào)易的絕密技術和看家商品,直到鴉片戰(zhàn)爭前,英國進口到廣州的鋼琴,還敵不過珠光寶氣的絲綢?!皊ilk”的發(fā)音,顯然是漢語的音譯,這個詞代表了中國高超的工藝技術和貿(mào)易強勢。
還有些生活方面的其他部分,如:Kowtow(1804年來自“叩頭”。極其卑順的態(tài)度);koolie苦力。Shanghai(表示屈服,誘拐);Suan-pan(1736年來自“算盤”);Taipan(大商行的總經(jīng)理)(1834年來自“大班”);Tung(油桐屬)(1788年來自“桐”);wok(1952年來自“鑊(炒鍋)”);Paktong(一種錢幣)(1775年來自“白銅”);Sycee(一種錢幣)(1711年來自“絲”);Typhoon(1771年來自“臺風”);來自閩南話的Cumshaw(賞錢)(1839年來自“感謝”)。Dingho頂好,最佳。一家著名的東方雜貨連鎖店就以此命名。此詞被收入部分辭書。Gung-ho熱情高漲,極感興趣。這個詞在美語里用的頻率很高。有人認為是從“干活”這個詞派生而來,也有人認為是從公共合作社的縮寫“公合”而來,還有人認為是從“更好”這個詞轉(zhuǎn)化來的。tycoon大款、巨亨,指有錢有勢的商人或者企業(yè)家。是閩粵之地的音譯。鴉片戰(zhàn)爭前,中國商人名聲在外。馬可·波羅在書里描寫的東方,物阜民豐,黃金鋪地。來中國走一遭,就學會了大亨這個詞。
3.文化宗教方面
Mandarin(官話)(來自“滿大人(中國清朝的官吏)”)現(xiàn)在指漢語Kylin(1857年來自“麒麟”);Confucius孔子。顯然是從“孔夫子”音譯而來。IChing《易經(jīng)》;Tao(1736年來自“道”);Lao-tzu老子。TaoTeChing《道德經(jīng)》。Tong秘密組織,幫會。從漢語“堂”派生而來。Yinyang(1671年來自“陰陽”);FengShui風水,1797年來自“風水”。它凝聚了古代中國在活人住宅和死人墓地方面的思考。風水的整體原則是“趨利避害”,這也是安全生存的信條。
4.藝術娛樂體育方面
Kungfu(1966年來自“功夫”);sanda或sanshou(散打);Mahjong或Mah-jong(1920年來自“麻將”);Taichi(1736年來自“太極”);Sampan(1620年來自“舢板”,指單帆或需用槳劃的小船);Bonsai盆栽(花卉的一種)。Casino賭場,“Casino”是福建話的音譯。據(jù)傳,最初移民到美國的福建民工,拿到一點微薄的工資,便在無聊之際聚眾賭博,試試運氣。每次開局,都會嚷嚷:“開始了!開始了!”陰差陽錯地搭給英語一個現(xiàn)代詞匯。
在外文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的英文版《文學藝術》(Literature and the Arts)一書中,漢語借詞就可俯拾皆是。例如:pinju(評劇)、Yuju(豫劇)、Erhuang(二簧)、Huiju(徽劇)、hanju(漢劇)、Jingbai(京白)、dan(旦)、sheng(生)、wudan(武旦)、chou(丑)、qinyi(青衣)、hualian(花臉)、daomadan(刀馬旦)、caidan(彩旦)等等幾十個詞語。
5.政治方面
Tuchun(1917年來自“督軍”);Yamen(1747年來自“衙門”);Qi Bo(來自“情報”)。running dogs走狗,中國式英語貼切地表達了一種見利忘義、供人驅(qū)使的“走狗”。英語世界接納了“走狗”和漢語的思維。接納詞匯的同時,無形中也接受了中國人的價值觀。paper tiger紙老虎,這令人難忘和揚眉吐氣的一個詞。締造者是毛澤東。是博學的詩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運籌帷幄的軍事天才。上世紀50年代的“美帝”、六七十年代的“蘇修”,都變成了毛澤東嘲笑的色厲內(nèi)荏的“紙老虎”。這種蔑視強敵、自強不息的精神,是中國人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6.經(jīng)濟方面
我國的貨幣單位也已列入英美辭書的詞條之內(nèi):fen(分),jiao(角),yuan(元)。有趣的是,yuan這個詞是貨幣單位,在英語中又經(jīng)歷了詞義范圍擴大的過程,可以用來泛指錢(money),例如:Most of the protesters,however,were people waiting for job-the unemployed.No job,no yuan.其中的No job,no yuan只能翻譯成“沒有工作,就沒有錢”。
7.科技方面
當中國人即將邁出太空第一步的時候,一個以中文為詞根新造出的英文單詞“Taikonaut”(“太空人”),也在世界各地關于“神七”的報道中頻頻出現(xiàn)。新單詞是漢語拼音“太空”(“Taikong”)和希臘詞“naus”(航行者)組成。西方媒體越來越多地用這個新詞來稱呼中國航天員。這個誕生不久的英語單詞已被收入主流英文辭典中。
“‘太空人被西方接受,并收錄到主流英文辭典,反映出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日益增強的科技。
另外,還有一些常用話,雖然里面沒有一個中文字,但公認是從中國話里搬來的。比如“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見。“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從以上舉例可以看出,新時期來源于其他語言的詞匯,數(shù)量大、涉及面廣。隨著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貿(mào)易往來、移民雜居、戰(zhàn)爭征服等各種形態(tài)的接觸,語言處在不斷的變化和發(fā)展中。在語言的動態(tài)變化中,詞匯的變化是最敏感、最快捷、最頻繁的。吸收和使用外來詞成為語言詞匯變化的重要因素。外來詞是不同語言文化交流、社會進步、科技發(fā)展的產(chǎn)物。吸收和使用外來詞是一個民族語言發(fā)展過程中的自然現(xiàn)象。任何一種語言,在與外族的社會交流中,都會受到外族語言的影響,吸收一定數(shù)量的外來詞語,以豐富本族語言的詞匯系統(tǒng),增強自身語言的表達能力。語言總是在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因為產(chǎn)生和使用它的社會是在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語言也會隨時新陳代謝,而且會長時間地和其他語言共同存于同一社會,同時在主流語言中留下屬于自己的痕跡,這是語言的發(fā)展規(guī)律。物竟天擇,適者生存。語言中的詞匯大概也是“詞竟天擇,適者生存”吧。“新詞語是社會的產(chǎn)物,孰優(yōu)孰劣,當由社會檢驗,去留取舍、還需時間決定,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將曇花一現(xiàn),有的進入語言共核(common core)”。
參考文獻:
[1]邢福義.文化語言學[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
[2]顧嘉祖.語言與文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3]高永偉,陸谷孫.當代英語新詞語詞典[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4]汪榕培,常竣躍.英語詞匯中漢語借詞的來源[J].成都:四川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4).
[5]汪榕培.英語詞匯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