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明
[摘要]語言的模糊性是語言的一個重要特點,股市語言模糊詞語有其存在的條件,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本文以示例的方式分析了形容詞、名詞、動詞,以及其他詞匯在股評語言中語義的模糊性。
[關(guān)鍵詞]語言模糊性股評語言語義感染義位
人們在讀報刊上的股評、收聽收看廣播電視中的股市分析節(jié)目會常常感到似懂非懂,有時甚至不知所云。這一方面是因為股評中存在的專業(yè)術(shù)語不易理解,但另一方面原因在于股評人士有意識地、大量地使用了模糊語言和模糊詞語。股評的核心價值在于它對未來股市走勢能夠做出正確的預(yù)測,但既然是預(yù)測,那么就無法保證能同將來的實際完全相符。而股評的準確性牽涉到眾多股民的切身利益,它是如此重要而使股評人士必須慎言慎行,避免絕對化的語言和明確的論斷,以期最大幅度地減少漏洞。因此股評人士都不約而同地傾向于這樣一種語言效果,即無論未來股市行情如何發(fā)展,在他們的股評中都能找到依據(jù)。要實現(xiàn)這種效果,充分利用語言的模糊性、大量運用模糊詞語便成為必然的選擇。
語言模糊性
“模糊”這個概念成為一個學(xué)術(shù)術(shù)語,是從美國科學(xué)家札德(L.A.Zadeh)1965年發(fā)表的論文《模糊集》(Fuzzy sets)開始的。而在談及模糊語言時,麥克斯·布萊克(Mar Black)說:“一個模糊的語詞,就是一個沒有嚴格地劃出應(yīng)用范圍的普遍語詞”?!澳:恼Z詞總是有某種交界的區(qū)域狀態(tài)的,這些過渡狀態(tài)即“交界現(xiàn)象說明了語詞的模糊性的根源”。
陳原指出:“語言的模糊性是普遍的客觀存在?!庇捎谌祟惖乃季S中存在的不確定性,而在現(xiàn)實物質(zhì)世界中有相當一部分客體沒有精確的界限。因此作為表達人類思維活動、描述現(xiàn)實客體的自然語言,也就必然存在相當一部分語義模糊的詞語。股市語言作為語言的有機組成部分,自然也毫不例外地存在著大量的模糊詞語,使股市語言具有了模糊性。
股市詞語義位的模糊性
股市詞語中具有模糊義的義位常見的詞匯有形容詞、名詞、動詞、數(shù)詞、量詞、方位詞以及副詞,本文通過示例的方式對部分詞性在股市中表達的模糊性進行闡述。
股評形容詞義位模糊性。大部分形容詞在運用于股市評論中都有模糊性現(xiàn)象,尤其是具有相對性含義的形容詞,如大/中/小,高/低,長/短/寬/窄等,這些形容詞級別之間不存在涇渭分明的界限。評價一個客體的大或小,高或低,由于客觀標準不同和主觀上感知的差異而產(chǎn)生的相對性,使這些形容詞具有了模糊性。這些模糊詞在同其他詞語相結(jié)合形成新詞語的時候,往往使新詞語也具有了模糊性。
舉例來說,“高開”意為高價格開盤?!伴_”的語義是明確的,即開盤;“高”的語義是模糊的,它與“低”的界限不清楚,具有相對性。當“開”與“高”搭配時,受“高”的語義感染,其語義界限也模糊起來,即“高開”與“低開”之間的界限是不明確的。在“高開”價格與“低開”價格之間存在著眾多的價位,這是一個連續(xù)漸變的過程,很難在某個價位上把兩者一刀分開。正如石安石所指出的:“邊界不明是模糊語義的本質(zhì)”。
張喬指出:“有的由于語義感染的作用,語義界限可以在精確——模糊之間反復(fù)變化”。股市詞語中的“黑馬股、白馬股”等詞語正是這類詞語的典型代表:“黑(模糊)”——“黑馬(精確)”——“黑馬股(模糊)”。“黑馬股”“白馬股”的概念是模糊的,“黑馬股”是指股價在一定的期間內(nèi)漲幅較大的股票;“白馬股”是指股價表現(xiàn)較為穩(wěn)健的股票。雖然兩者的價格波動幅度不同,幅度與幅度之間的界限難以劃分。于是盡管人們一般認為“白馬股一向是秉承投資理念的投資者的追求對象,而投機資金更樂意在黑馬中尋找獲利空間”。但事實上投資者和投機者卻往往會同時介入某些相同的股票,這恰恰說明了對于“黑馬股”和“白馬股”的界定依賴于人的主觀判斷,對于同一支股票有人認為是“黑馬”,有人則認為是“白馬”,它們的界限是模糊的。
股市名詞的義位模糊性。具有模糊義的名詞或名詞性詞語數(shù)量較多,大多數(shù)是由具有相對義的單音節(jié)形容詞作為語素同其他語素結(jié)合構(gòu)造而成的。因為形容詞本身的模糊性,通過“語義感染”作用而使整個名詞具有了模糊性。
股市詞語中存在著許多這類表示相關(guān)關(guān)系的模糊詞語,例如“天量、巨量、大量、小量、地量、無量”這組股市名詞。這一組含“量”的名詞都是用來限定不同大小的股票成交量的。伍鐵平指出:“在探討語言的模糊性時,要注意模糊概念往往出現(xiàn)在概念的邊緣區(qū)域,在中心區(qū)域概念的區(qū)別往往是清楚的?!庇谑俏覀円罁?jù)核心語義所表示的成交量的數(shù)量,由大到小排列為:天量—巨量—大量—小量—地量—無量。這6個詞的概念中心是確切的,但是其概念邊緣的重疊,促成了語義的模糊,最終使他們成為模糊詞。張喬指出:“相關(guān)模糊詞語的不確定性往往呈現(xiàn)互為因果的關(guān)系,某一詞語界限的不確定直接影響到與它相鄰的詞語語義界限的不確定性。”即與“巨量”相鄰的詞語一“天量,大量”沒有確定的語義界限,因此“巨量”的語義界限也就無法確定。另外,這組模糊詞語本身也揭示出“語義感染”的作用不僅是“模糊——模糊”,即“巨、大、小”——“巨量、大量、小量”;還可以是“精確—模糊”,即“天、地、無”——“天量、地量、無量”。其中,“無”雖然意為“沒有,零”,但“無量”卻并不是沒有成交量,它只是極小罷了,可能是幾十萬、幾百萬元,絕對零成交量的情況在實際股市活動中是不存在的。從語用的角度來看,僅一個“成交量”竟然有那么多的模糊詞語來表達,也就難怪股評人士可以輕而易舉地把話說得似是而非,令人如人云里霧里一般了。
股市動詞的義位模糊性。一部分動詞用在股評中具有模糊性,如一般動詞:調(diào)整、整理、盤整等,以及能愿動詞:應(yīng)、該、應(yīng)該、理當、應(yīng)當?shù)?。舉例說明如下:
1)科技股龍頭清華同方也因短期漲幅較大而高位強勢整理,股市在1500點左右徘徊。
“整理”是股價在一段時間內(nèi)持續(xù)小幅度上下波動的狀態(tài)。這個過程之中包含著眾多的上漲和下跌狀態(tài),而“小幅度”本身就是模糊詞語,所以對于同一次漲、跌波動,有人認為是整理的一環(huán),有人卻認為是新的行情發(fā)動。于是“整理”具有了模糊義,行情界限不清。因此,當股評人士無法分辨股市未來走勢或無法解釋當前行市,同時又想避免“誤評”時,便紛紛抓住“整理”這跟救命稻草,或以“調(diào)整、盤整”概之。既然是“整理”就暗示了未來有可能漲,也有可能跌,真可謂“進可攻,退可守”,放之四海而皆準?!罢{(diào)整、盤整”如此頻繁地使用,以致成了股市詞語的高頻詞匯。
其他詞類的股市語義模糊性。除了名詞、動詞、形容詞以外,其他如數(shù)量詞、方位詞和副詞在股評中也表現(xiàn)出語義的模糊性。如數(shù)量詞:多、來、兩、三五、好些、若干、波、輪、段、批等等,這些數(shù)詞和量詞結(jié)合使用,表示不確定的量,因而產(chǎn)生量模糊義。如:
2)目前1600多點的位置恰好是上述箱型的中軸位附近。
這些數(shù)量詞通常同“行情、反彈”等表義抽象的名詞搭配,由于這些名詞所指稱的事物本身就界限不清,于是作為其修飾語的數(shù)量詞也就具有了模糊義。“一波行情或反彈”往往表現(xiàn)為含有多個拐點的曲線,因而究竟從哪一價位點開始算作是“行情或反彈”的發(fā)動,哪一點算作結(jié)束難以精確劃分,尤其是在涉及到多支股票共同參與行情或反彈的情況下,就更是如此。
方位詞“左右、一帶、附近、以上、以下”等也可以表示不精確,具有模糊性。例如:
3)清華同方也因短期漲幅較大而高位強勢整理,股市也在1500點左右徘徊。
副詞本身具有模糊性,尤其是表示程度、概率的副詞。使用模糊性的副詞是股評人士經(jīng)常使用的策略。程度副詞,如:非常、十分、很、太、頗、相當、基本上;概率副詞如:大概、可能、也許、似乎、恐怕等;另外還有部分時間副詞如:通常、往往、驟然等。
4)這次主力已悄然改變了手法,稍稍高開便收陰,讓散戶淺嘗輒止。
5)大盤連續(xù)上攻三個交易日后仍然拒絕調(diào)整,在60天均線處略作反復(fù)便順利越過。
6)在此兩線交叉的時刻,大盤也許會出現(xiàn)一次反彈。
7)兩市成交量驟然放大至280多億元。
張喬認為:“模糊限制副詞可以改變語義的隸屬度(量的改變)或使精確語義模糊化(質(zhì)的改變)?!本哂星耙环N作用的模糊限制詞通常從程度上來限制語義的,把模糊語義分成若干模糊等級,在這不同等級上改變模糊語義的隸屬度,具有使其發(fā)生量變的作用。例如,說股票價格“高”,我們可以用模糊限制語把它分成若干等“特別高、很高、挺高、高、略高、有點兒高”??梢姳硎境潭然蛘吒怕实母痹~都有這種作用,即從量和質(zhì)上使精確語義模糊化。
結(jié)語
股市語言是一種獨立的語言社會變體,股市語言中的模糊語有其存在的條件,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模糊詞語是股市語言交際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正如波蘭著名哲學(xué)家沙夫所言:“交際需要語詞的模糊性”,假如完全消除了語詞的模糊性,語言的交際和表達作用,就會大受限制,其結(jié)果就使語言作為互相交流的工具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