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星辰
曾看到一篇對比中西方教師如何講述《灰姑娘》故事的文章。文章通過對比中西方教師講述《灰姑娘》故事的不同方式,通過對比師生互動的差異,通過對比教師引導方式的不同,從細節(jié)之處全面展現(xiàn)了同樣一堂課,不同的講述方式、引導方式,所產(chǎn)生的教育效果上的巨大差異,也使得教育心理技巧運用的重要性突顯了出來。
下面節(jié)選文章部分內(nèi)容,一起來看一下中西方教師講述《灰姑娘》故事的差異。
中國:
老師:今天我們講灰姑娘的故事,大家都預習了嗎?
學生:這還要預習?老得都掉渣了。
老師:灰姑娘是格林童話還是安徒生童話?他的作者是誰?哪年出生?作者生平事跡如何?
學生:……書上不都寫了嗎?
老師:這故事的重大意義是什么?
學生:得,這肯定要考的了。
老師:好,開始講課文,誰先給分個段,并說明一下這么分段的理由。
學生:前后各一段,中間一段,總分總……
老師:大家注意這句話。這句話是個比喻句,是明喻還是暗喻?作者為什么這么寫?
(學生有人開始睡覺)
老師:大家注意這個詞,我如果換成另外一個詞,為什么不如作者的好?
(又有n人開始睡覺)……
老師:怎么這么多人睡覺啊?你們要知道,不好好上課就不能考好成績,不能考好成績就不能上大學,不能上大學就不能……你們要明白這些做人的道理。
西方:
老師先請一個孩子上臺給同學講一講這個故事。
孩子很快講完了,老師對他表示了感謝,然后開始提問。
老師:你們喜歡故事里面的哪一個?不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學生:喜歡辛黛瑞拉(灰姑娘),還有王子,不喜歡她的后媽和后媽帶來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愛、漂亮。后媽和姐姐對辛黛瑞拉不好。
老師:如果在午夜12點的時候,辛黛瑞拉沒有來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馬車,你們想一想,可能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學生:辛黛瑞拉會變成原來臟臟的樣子,穿著破舊的衣服。哎呀,那就慘啦。
老師:所以,你們一定要做一個守時的人,不然就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
好,下一個問題: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媽,你會不會阻止辛黛瑞拉去參加王子的舞會?你們一定要誠實喲!
(過了一會兒,有孩子舉手回答)
學生:是的,如果我是辛黛瑞拉的后媽,我也會阻止她去參加王子的舞會。
老師:為什么?
學生:因為,因為我愛自己的女兒,我希望自己的女兒當上王后。
老師:是的,所以,我們看到的后媽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其實她們只是對別人不夠好,可是她們對自己的孩子卻很好,你們明白了嗎?她們不是壞人,只是她們還不能夠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其他的孩子。
孩子們,下一個問題:辛黛瑞拉的后媽不讓她去參加王子的舞會,甚至把門鎖起來,她為什么能夠去,而且成為舞會上最美麗的姑娘呢?
學生:因為有仙女幫助她,給她漂亮的衣服,還把南瓜變成馬車,把狗和老鼠變成仆人。
老師:對,你們說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沒有得到仙女的幫助,她是不可能去參加舞會的,是不是?
學生:是的!
老師: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幫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時刻成功地跑回家嗎?
學生:不會,那樣她就可以成功地嚇到王子了。(全班大笑)
老師:雖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幫助,但是,只有仙女的幫助還不夠。所以,孩子們,無論走到哪里,我們都是需要朋友的。我們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們需要他們,我也希望你們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老師:最后一個問題,這個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過了好一會)
學生:午夜12點以后所有的東西都要變回原樣,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沒有變回去。
老師:天哪,你們太棒了!你們看,就是偉大的作家也有出錯的時候,所以,出錯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擔保,如果你們當中誰將來要當作家,一定比這個作家更棒!你們相信嗎?
孩子們歡呼雀躍……
從以上對比中,我們看到了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異,也看到了不同教育方式下孩子們的不同反應。對于東西方教育方式的差異已有很多文章進行過深入討論和分析,在此就不再贅述,本文主要從教育心理的角度來加以分析和探討。
一、注意力的原理及利用
當人們“聚精會神”、“目不轉(zhuǎn)睛”地把整個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時,這就是注意。注意力可以分為無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類。無意注意是一種事先沒有預定目的,并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太家正在上課,一個遲到的學生突然推門而入,大家就會不由自主地注意他。有意注意是一種有預定目的、在必要時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當學習遇到困難或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干擾因素時,我們通過意志努力,使注意力維持在學習的內(nèi)容上。有意后注意是一種特殊的注意形式,有自覺目的,是不需要努力就能保持的注意。例如,學生熟練自如地解答習題,司機駕輕就熟地操縱車輛。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只依靠有意注意進行學習,就會因過分緊張而引起身心疲勞和注意渙散。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無意注意的規(guī)律來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和學習的效率。無意注意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因而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正確運用無意注意,既可減輕學習負擔,又可提高學習效率。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盡量創(chuàng)設有利環(huán)境,自然而然地吸引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注意,如講課時適當變換語氣、語言風趣幽默、利用體態(tài)、手勢等。在人的主觀狀態(tài)方面,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興趣、知識經(jīng)驗和情緒特點。
如果學生更多的是靠意志力來維持有意注意,那么意志力相對薄弱的同學的學習效果就難以保證。如此,學生就會感到學習吃力,甚至出現(xiàn)厭學、逃學等現(xiàn)象。
二、引導式提問的技巧
提問是一種藝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否提出有效的問題也是其教學水平和對教育心理掌握水平的體現(xiàn)。教師提出的有效問題,不僅可以使學生積極回答,而且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因此教師在課堂提問前,應該清楚提問的目的所在。一般而言,教師的提問可以有以下不同的目的。
1激發(fā)興趣和吸引注意力。如本文中引用的:“你們喜歡故事里面的哪一個?不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2回憶具體知識或信息。如:“辛黛瑞拉的后媽不讓她去參加王子的舞會,甚至把門鎖起來,她為什么能夠去,而且成為舞會上最美麗的姑娘呢?”
3鼓勵更高層次的思維活動。如:
“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媽,你會不會阻止辛黛瑞拉去參加王子的舞會?”
4發(fā)現(xiàn)問題。如:“這個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提問是一個很好的渠道,在教師與學生的一問一答中,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主要的知識內(nèi)容,同時還能進一步思考,把得到的啟發(fā)遷移到生活中更多的事情中。
三、給予學生及時的強化和鼓勵
鼓勵或表揚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主要是強化學生恰當?shù)挠^念和行為,對他們所表現(xiàn)出的期望觀念和期望行為提供反饋。教師對學生的肯定評價具有積極的強化作用,能鼓勵學生產(chǎn)生再接再厲、積極向上的力量,同時獲得一種“我能行”的正向的自我效能感。這種積極力量和正向的自我效能感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長遠的,對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和維持也起著重要作用。
在西方版本的灰姑娘故事講述中,老師多次說到的“是的”,“對,你們說得很好”,“天哪,你們太棒了”就是很好地采用了強化和鼓勵技巧的例子。這些看起來很簡單的字眼,對學生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他們能不斷地感到自己被認同、被鼓勵,學習起來越來越有興趣,因此往往會有更多額外的收獲。此外,通過這種方式建立起來的課堂氣氛是和諧融洽的,教師和學生都感到很愉悅。
以上三點關于教育心理技巧的討論是看完中西方教師講述灰姑娘故事的差異有感而發(fā)的。此外,教師抱有怎樣的教育理念,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可能會對其能否積極靈活地運用教育心理技巧起著決定性的影響。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蓋茨(A.L.Gates)曾經(jīng)向教師們提出建議:當別人向你詢及類似“你是教數(shù)學的老師嗎?”的問題時,你最恰當?shù)幕卮饝撌牵?/p>
“我不是教數(shù)學的老師,我是教學生學數(shù)學的老師。”該建議倡導的就是一種合理的教育理念,一種正確的教師角色定位。該理念和定位是為了幫助教師們?yōu)樽约航處煹慕巧枰哉_的定位。
畢竟,教師只有在正確合理的教育理念和角色定位下,教育心理的技術和技巧才有可能得到相應的重視和靈活地運用,教育的效果才能發(fā)生根本的轉(zhuǎn)變。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jīng)大學稅務學院08級稅務班)
責任編輯王紅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