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寧格勒遭到波蘭武裝入侵,俄羅斯動用核武器將敵人擊退”——近日,波蘭媒體《Wprost》披露了俄羅斯與白俄羅斯在今年9月的“西方-2009”聯(lián)合軍演中使用核武器擊退“波蘭入侵者”的演習情節(jié)。該爆料在波蘭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少波蘭媒體把此事與“蘇軍入侵波蘭70周年”聯(lián)系起來。據波蘭新聞網11月2日報道,波蘭國會議員卡羅爾·卡爾斯基已向歐盟委員會就俄白“核軍演”提出抗議。
此次“核軍演”并非首例,在冷戰(zhàn)時期,還一度存在引爆核彈的核軍演。1956年,蘇聯(lián)105空降師272名傘兵在核爆炸43分鐘后空投至距離爆心僅幾十米處,以檢驗部隊對核大戰(zhàn)的適應能力。但是進入21世紀后,除幾個新核國家,各核大國紛紛停止核試驗,核爆炸型核演習基本劃上句號,但不爆炸的核演習卻方興未艾。
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的“西方-2009”軍演,就屬于這種不爆炸的核演習。不爆炸的核軍演一般通過戰(zhàn)略武裝力量的部署、集結、調動和實際操練,檢驗本國對敵國實施核打擊、核反擊的能力。這種核演習一般都會假定一個背景,如美國2005年11月舉行的“全球風暴”核演習,假定“東北方某國”聯(lián)合盟友向美國阿拉斯加發(fā)動先發(fā)制人的核攻擊,美國戰(zhàn)略力量在躲過敵第一輪打擊后實施核反擊,最終取得勝利;而2007年舉行的“警覺之盾-07”演習則假定美國和4個國家同時爆發(fā)核戰(zhàn),以考驗美國戰(zhàn)略核指揮體系在遭到對方先發(fā)制人偷襲、并被部分破壞的情況下,是否有能力發(fā)動核反擊并獲勝。英、法等國的核潛艇,也經常帶彈演練二次核打擊的戰(zhàn)術動作。
一般而言,核演習為避免刺激他國,對敵國都采用代號。俄白“西方-2009”軍演中,以“西方”指代波蘭等北約國家。而美國“全球風暴”演習中,敵國代號為“斯洛莫尼亞”,敵國在遠東盟國的代號為“東北亞紫色國家”(據認為影射俄羅斯和朝鮮);而“警覺之盾-07”的4個敵國則分別被叫做“伊爾明格漢姆”、“魯別克”、“尼瑪茲”和“丘利亞”(被認為分別影射伊朗、俄羅斯、朝鮮和中國)。
軍演中,俄軍通過模擬計算,得出了動用空軍對波蘭本土進行核打擊可以取勝的結論。一般而言,核演習在推算毀傷概率時,通常由電腦模型判定。由于電腦和模擬系統(tǒng)的普及,許多核演習可以模擬非常復雜的行動,如美國的“全球風暴”自始至終未發(fā)射一枚實彈,但據《華盛頓郵報》報道,遍及全球的美國陸、海、空基戰(zhàn)略核力量在這次演習中都得到了充分檢驗。
盡管美國一直不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出于種種考慮,其核演習的背景設置,通常都會假定本方首先遭到對方核襲擊,然后進行核反擊;但包括“西方-2009”在內的俄軍核演習,幾乎都假定本方首先進行核攻擊。分析人士認為,俄白聯(lián)合進行“核軍演”引發(fā)波蘭抗議,不僅因為是模擬了先發(fā)制人的核打擊,而且開了在局部戰(zhàn)爭演習中動用核武的先河。根據俄羅斯媒體的報道,俄羅斯近年來一直在降低“核門檻”。1993年,《俄羅斯軍事學說主要條例》確定了可以先發(fā)制人的核打擊原則。2000年《俄羅斯國家安全戰(zhàn)略》則允許使用核武器抵御常規(guī)武器侵略。將在今年年底向俄總統(tǒng)提交的新軍事學說則進一步明確,俄軍在局部沖突時也可以使用核武器。分析人士認為,“西方-2009”軍演可能是俄羅斯對新學說的演練。▲
本報特約記者 陶短房
俄使用“核武器”擊退“波蘭入侵者”演習引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