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玉鳳
1五大優(yōu)點。雙胞山藥與普通山藥相比有5個突出優(yōu)點:①品質極優(yōu)。塊莖肉質細膩黏滑,刨皮后自然存放,其雪白肉質數(shù)天不變色,可炒食、紅燒、油炸、做湯、蒸煮,易酥不爛,營養(yǎng)豐富。②高產(chǎn)高效。該品種單株塊莖2根,俗稱“雙胞”,雙胞率70%~80%,有少數(shù)單胞,偶有三胞、四胞。塊莖長50~65厘米,圓柱形,不斜長,易采挖,單根重500~1000克,最大可達2000克。畝產(chǎn)量比普通品種高20%一30%,一般正常年景下畝產(chǎn)量在3000千克以上,經(jīng)濟效益明顯提高。③短蔓易種。該品種短蔓地爬,主莖長到40厘米高時,由嫩梢開始自然萎縮,逐漸團伏地面,從而促使分枝旺盛生長,分枝多達7~8條。蔓長50~60厘米,僅為普通山藥的三分之一,匍匐地面,抗風保墑。④抗逆性強。無論抗病抗蟲抗旱能力均比普通山藥品種強。⑤外形美觀。山藥長得直,皮色黃,比普通山藥好看,口味好且有賣相,易銷售,價格高。
2整地播種。雙胞山藥每畝種5000株為宜,即行距65~70厘米,株距20~23厘米。由于山藥耐旱不耐澇,必須選擇地勢高、水系配套、肥沃疏松和土層深厚的沙質或夾沙黃土壤。田塊應整成中間高兩頭低,以便兩頭排水,防止積水。冬季或初春根據(jù)播種規(guī)格,深翻山藥生長溝上下土層(重茬種植免深翻)。山藥生長溝寬22~25厘米、深60~70厘米。溝要挖直、上下同寬,忌打亂土層。方法是:先將第一鍬上層土(20~30厘米)挖成大塊放在溝旁,然后再將第二鍬下層土(35~40厘米)挖成薄片(2~3厘米厚),仍放在溝內(nèi),讓其凍松熟化后再將挖放在溝旁的上層土耙人溝內(nèi)拍細堆高起壟。起高壟前要將第二鍬下層土輕踩壓實。深翻整地時要拾凈磚瓦、石塊等雜物,以防山藥塊莖畸形。整地挖溝也可用機械進行,可大大減輕種植山藥的勞動強度。試驗證明,種塊大小對山藥產(chǎn)量有直接影響,一般要求一個種塊不少于50克重。
3施足基肥。山藥的生長期長,需肥量大。因此,基肥一定要足,且以有機肥如人畜糞、豆餅、菜餅等為主,適當加施高濃度硫酸鉀復合肥。因山藥是忌氯作物,可以在耕翻時施有機肥。注意播種時化肥不要與種塊接觸,否則易造成山藥畸形。基肥施得不足的,苗期和甩蔓期以氮肥為主,施1~2次20%腐熟人畜糞水或化肥。若用化肥每次畝施10~15千克尿素、5~10千克硫酸鉀或15~20千克高氮鉀型復混肥。方法是距植株30厘米左右開溝施后覆土。在現(xiàn)蕾時,用同樣的方法,每畝一次或分次施30~40千克氮磷鉀復混肥。中后期還可噴施幾次0.2%磷酸二氫鉀或腐殖酸葉面肥。若播前施足基肥,則少施肥或酌情施肥?;侍岢谏顪?,集中施用后覆土再播種:如果每畝有機肥用量超過萬斤,也可和磷肥一起撒施后耕翻入土:追肥要溝施后覆土。施肥要與挖溝排水、中耕除草、防治病蟲害和輪作倒茬相結合,不要連作或與根莖作物輪作,因為它會導致鉀營養(yǎng)缺乏。
4病蟲防治。一是農(nóng)業(yè)防治。采用抗病品種、輪作、整地、田面清潔、施肥、灌溉等措施達到避免或減輕山藥病蟲害的發(fā)生。二是化學防治。山藥病蟲害的防治主要有種薯處理、土壤消毒和植株噴藥3種。值得注意的是在山藥收獲前1個月,切忌用藥,以防止對塊莖造成污染,影響山藥品質。進行化學防治時要使用高效、低殘留、低毒安全的農(nóng)藥,并且配合其他防治方法。山藥病蟲害主要有炭疽病、短體線蟲病和葉蜂、蠐螬等。
5全田鋪草。雙胞山藥雖然可以不搭棚架,但若搭個矮棚更好。同時要搞好鋪草。鋪草有3個好處:一是降溫,二是保濕,三是可減輕雜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