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變榮
摘要:作者以《六國論》為教學實例,通過設立教學目標,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進行具體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
關鍵詞:《六國論》;教學;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136(2009)29-0097-02
1課標·教材·學情
筆者所教的是職業(yè)高中的學生,在這些學生中,他們有的學習基礎差,有的是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多數學生對學習充滿了恐懼和無奈。因此,筆者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切實做到目標的具體化、可行性,引導學生圍繞目標一步步完成學習任務。筆者還特別加強學生的心理激勵,對學生進行細致的點評指導,嚴格地檢查督促其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做到不讓一個學生掉隊?!读鶉摗氛撟C結構規(guī)范,說理氣勢充沛,很適合學生學習。通過本課的學習,應引導學生摸索出一條學習文言文的路子,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
2教學目標
(1)整理、積累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文言詞匯。準確識別、翻譯特殊句子,攻破理解上的難點,如無標志的被動句、省略句、狀語后置句等。
(2)準確把握典范的論證結構:開宗明義一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一卒章顯志,從而理解與掌握史論文的特點——借古諷今。
(3)學生能調動自己的文言文閱讀經驗和審美經驗的積累,通過沉吟涵詠對古文進行體味和品嘗,豐富感情世界,提高文學素養(yǎng)。
3自主學習過程設計
3.1初讀課文。梳理基礎。完成目標一
(1)范讀,正音斷句。
(2)學生分成兩組,就各節(jié)文言知識分別互為提問組和解答組,并指導學生把所學文言知識進行歸納和積累,制成學習卡片。老師要及時點撥,對學生所取得的進步進行表揚激勵。
第一節(jié):兵(兵器)賂秦(賄賂秦國)力虧(實力虧損)道(原因)或(有的人)互喪(相繼滅亡)率(全部)蓋(因為)完(保全)
第二節(jié):厥(他們的)暴(冒著)厭(通“饜”滿足)彌(更加)判(確定)事(侍奉)得(對)
古今異義詞:其實(古,它的實際數量;今,副詞,表所說的實際情況。)
祖父(古,祖輩、父輩;今,爸爸的爸爸。)
然后(古,這樣以后;今,連詞,表接著某個動作或情況之后。)
至于(古,到了……結局;今,表示達到某種程度。)
句式:秦以攻取之外,,J、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省略句)
分析:省略句要準確補出,承前補,蒙后補,將前后互補起來。
第三節(jié):與(親附)再(兩次)卻(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退卻)洎(等到)讒(讒言)孤危(國勢孤立危急)向使(假使)當(通“倘”,如果)易(輕易)
古今異義:智力(古,智慧和武力;今,聰明程度。)
不行(古,不去做;今指不誰。)
句式: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判斷句)
趙嘗五戰(zhàn)于秦(狀語后置句)
洎牧以讒誅(被動句點撥:本句從后文“邯鄲為郡”看,“李牧”是受害者,“以讒”而“誅”,這個被動句的意思就清晰了。)
第四節(jié):西向(向西)下咽(咽下咽喉)日(一天天)月(一月月)為(治理)
句式: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被動句)
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被動句)
第五節(jié):茍(如果)從(追隨)是(這)
古今異義:可以(兩個詞,可,可以,以,憑借;今,一個詞,表示可能或能夠。)
故事(古,舊事,前例;今,用作講述對象的事情。)
句式:其勢弱于秦(狀語后置句)
一詞多義:得、而、以、日、猶
(3)指導學生嘗試通譯全文。
3.2研讀課文。討論交流。完成目標二
(1)學生分組活動,將個人所列的“結構提綱”在組內交流互補,修正之后,評出最佳提綱。
①起:開宗明義。
中心論點:六國破滅,弊在賂秦。
分論點:
a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b不賂者以賂者喪。
②承: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第二段承分論點一,明不賂秦而滅的道理。論證方法有對比、引用、比喻。
第三段承分論點二,明不賂者隨賂者亡的道理。論證方法有對比、假設。
③轉:第四段由古轉今,得出論斷——“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
④合:第五段諷喻北宋王朝勿重蹈六國滅亡的覆轍。
(2)用史實說話,是對比論證的主要依據,下面我們來一起提煉第二、三段所列史實,比較分析,說明論證效果。
學生組內交流,推選優(yōu)秀者發(fā)言。
明確:①韓國、魏國、楚國:以地賂秦,以致滅亡。②齊國:未嘗賂秦,但“與贏而不助五國”,“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③燕國、趙國:“義不賂秦”,但“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
上述史實表明,六國滅亡的具體原因雖有不同,但從根本上說均因“賂秦”,或直接“賂秦”而亡,或因別國“賂秦”孤立而亡。充分的史實對照,鮮明地凸顯了“弊在賂秦”的道理。
(3)《六國論》是一篇史論文,那么根據上文學生能歸納出史論文的特點是什么嗎?
敘述評論歷史事實,總結歷史教訓,諷喻時政。由史而今,敘史是為了諷今。
3.3沉吟涵詠。拓展引申,完成目標三
(1)蘇洵作《六國論》可以說是情理并重,情濃濃,意濃濃。明確:
(簡介時代背景)蘇洵在文中鮮明地反對“賂秦”,便是找準了聯系歷史與現實的契合點。他在文章的后兩段抒發(fā)了自己的博大情懷,“嗚呼”“悲夫”“哉”“矣”的連續(xù)長嘆,流露出他對“以地賂秦”的憎惡,對“為國者”畏懼強權的激憤和痛惜,尤其是尾聲,蘇洵直接拿六國與北宋作比,而且強調北宋的天地廣大,以此再重蹈六國的覆轍,那可是連六國也比不上啊!可以想象,他這樣說,心情何其懇切而沉重,雖婉轉又非常尖銳,用心良苦!沒有深遠的目光,沒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胸襟,是寫不出如此感染力極強的千古佳作的。
下面讓學生朗讀,既要讀出作者的說理氣勢,更要讀出作者那種為國麗憂的情懷。進行小組朗讀競賽。各組評論,形成共識。試指名背誦課文。(2)讀寫鏈接。在我們的同學中,有許多人因為學習基礎差自暴自棄,有許多人只顧個人眼前的享受,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今天,我們就針對這種現狀,學習蘇洵借古諷今的寫法,寫一段600字的議論文予以規(guī)勸。要求:借鑒本文的論證結構,學習用史實說話。
(3)交流大家所寫。
4反思與強化
作為職業(yè)高中的語文老師,一定要讓學生多開口說、讀,多動筆圈、畫,尤其是字、詞、句的翻譯,因為許多學生存在“眼高手低”毛病。課堂時間不夠,應作為筆頭作業(yè)完成,使教學目的落到實處。
文章結構規(guī)范嚴謹,充滿著圓通的智慧美和對稱的藝術美。我們的學生寫作水平有限,這種范式結構恰恰為他們提供了好的范本。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中學生作文是打基礎階段,規(guī)范是首要的。先人規(guī),后變通。
文言文必須多讀,熟讀成誦,把文章裝進腦子里,才有積累收獲可言?!读鶉摗愤@樣的經典,應邊理解,邊誦讀,以讀帶誦,以誦促讀,學完背會。這樣會使我們的學生非常有成就感,從而起到激勵的作用,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