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華
[摘要]面對多元社會思潮對大學生思想觀念的沖擊,高校校園文化要充分發(fā)揮其導向功能,引導大學生理智鑒別各種社會思潮,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建構符合當代社會發(fā)展需要的理想的人格模式。
[關鍵詞]多元社會思潮高校校園文化 導向功能
一、校園文化及其導向功能
校園文化是在學校長期的辦學過程中,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提高師生文化素質、道德素質和審美情操,由學校師生在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造的學校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動文化的總和。高校校園文化屬于亞文化的范疇,它既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體現(xiàn)社會文化的特征,又代表了社會文化的先進層次,要引導社會文化的發(fā)展。高校校園文化具有文化的一般功能,即社會或群體分野的標志,使社會或群體的行為規(guī)范系統(tǒng)化,以及整合、社會化的功能。高校校園文化不僅在高校教育、社會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在高校辦學的實踐中也發(fā)揮著重要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對大學生的導向功能。
這里的導向功能,是指高校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行為規(guī)范、生活方式和人格建構等方面所起的引導作用。首先,高校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具有導向作用。高校校園文化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外在氛圍,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高校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行為目標具有導向作用。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在價值理想、價值追求和道德要求上總是同當前我們所倡導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保持一致,所以,高校校園文化對培養(yǎng)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求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再次,高校校園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人格建構具有導向作用。在文化沖突的年代,無論是民族,還是個人都面臨著人格模式的選擇。只有選擇了適應時代需要的正確人格模式,才能保持民族的興盛和實現(xiàn)個人的全面發(fā)展。
二、影響大學生的多元社會思潮
1.新自由主義思潮。主張“自由化”、全面私有化和市場化;全面否定公有制、否定社會主義、否定國家干預;極力鼓吹以超級大國為主導的全球經(jīng)濟、政治、文化一體化,即資本主義全球化。其實質是要在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
2.拜金主義思潮。拜金主義就是盲目崇拜金錢,把金錢價值看作最高價值,一切價值都要服從于金錢價值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拜金主義危害嚴重:拜金主義與人的全面發(fā)展相背離,把人降低為金錢的奴隸;拜金主義盛行的社會必然是一個物欲橫流、人情冷漠、爾虞我詐、道德淪喪、信仰缺失的社會;經(jīng)濟領域如果任由拜金主義泛濫,就會使經(jīng)濟秩序陷入混亂,誠信喪失;政治領域如果盛行拜金主義,我們黨和政府就會失去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文化領域如果盛行拜金主義,整個社會就沒有了精神支柱和凝聚力,社會發(fā)展就失去意義和價值。
3.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主要表現(xiàn)在:貶低和否定革命,詆毀和嘲弄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進行的反帝反封建斗爭;認為經(jīng)濟文化落后的中國沒有資格搞社會主義,應“以英美為師”;歪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否定或掩蓋它的主流。
4.殖民主義文化思潮。認為只有徹底西化,才能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因此竭力為近代殖民者唱贊歌,認為西方殖民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東方歷史的發(fā)展進程,成為東方民族走上現(xiàn)代文明的唯一現(xiàn)實良機”。盲目崇洋媚外,西方文化熱等是這一思潮的具體表現(xiàn)。
三、充分發(fā)揮高校校園文化的導向功能
1.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念的導向功能。大學生在年齡上絕大多數(shù)正處于青年中期,這一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基本穩(wěn)定的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但大學生由于生理、心理發(fā)展和社會化程度的局限,其價值觀還不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所以,價值觀形成的環(huán)境就顯得特別重要。校園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靈魂,它既繼承了歷史傳統(tǒng),又體現(xiàn)了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即包括一定的價值取向、目標認同,又包括以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為核心的人文精神,以及去偽存真、實事求是、懷疑批判、理性實證的科學精神。學校的各級教育工作者應把校園精神文化體現(xiàn)于每一個教育環(huán)節(jié),營造一種積極進取、奮發(fā)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把它內化為自覺的價值追求,幫助大學生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的侵蝕,這有助于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對大學生行為目標的導向功能。學校是人社會化的重要環(huán)境條件之一,學校教育對人的社會化具有更強的指導作用,且具有系統(tǒng)性,它一方面?zhèn)魇诟鞣N科學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努力培育和樹立學生的價值觀念。這需要教育者,尤其是輔導員和兩課教師發(fā)揮重要作用,幫助學生系統(tǒng)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培育學生堅持用辨正的觀點和方法看問題,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并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使大學生能在各種社會思潮的沖擊中站穩(wěn)腳跟,不至于迷失人生的方向。只有能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樹立社會主義理想的人,走向社會后才能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者,成為中華民族的脊梁。
3.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對大學生人格建構的導向功能。人格是人通過社會實踐所獲得的,具有內在統(tǒng)一性和相對穩(wěn)定性的個人特質結構,是人的思想和行為的綜合。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時代背景下,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人格,應是由進取性、創(chuàng)造性、協(xié)調性三種精神要素有機組合而成,具有若干優(yōu)良品格的全面發(fā)展的模式。其特征為:自強精神;關心社會生活;競爭意識、民主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具有創(chuàng)業(yè)的沖動和個人效能感;法紀觀念以及協(xié)調性品格。消極社會思潮的影響有可能使大學生在人格建構過程中誤入歧途,如成為享樂派、非道德派,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才標準不符合。高校應積極開展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活動,喚起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得到發(fā)揮,通過校園制度建設加強學生的制度規(guī)范意識,通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喚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消費。
參考文獻:
[1]郭廣銀,楊明等.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119.
[2]鄢本鳳.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須警惕五大社會思潮[J].中國青年研究,2008,(2):61-66.
[3]陳秉公,溫德才.新時期青年修養(yǎng)十五講[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