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秋
中國的散文是一派大氣象,人人都可以為之,人人也都可以批評之,一句話,只要你心中有情,情之所致,你都可能寫出一篇散文來。
但是,自己寫的“好不好”,寫的“像不像”,那就由不得你了,那就得等讀者說了算。所以,你的讀者也許會說“好”或者“不好”,也許說你寫的“像不像”我們時下真實的生活,也就是你寫出來的東西假不假,不用你解釋,一目了然。而有人還會這樣發(fā)問:“難道散文就只是寫的像不像就完事了嗎?”他的言下之意是,如果你的這篇散文的標題讓他重新作文,他會比你寫的更好。
當然,你或者會說這只是他一個人的一廂情愿罷了。
說到底,寫散文就好比玩數(shù)碼相機一樣容易,不用學,誰都會,沒有年齡限制,沒有地域區(qū)別,什么時候都是如此。緊接著,下一個問題就出來了:“誰比誰寫的更好?”
能做到“我的散文比你寫的更好”的人少之又少,為什么呢?因為散文太難寫了,太想寫好但總是寫不好,不僅我們這樣感嘆,古人也曾經(jīng)這樣感嘆過。歷數(shù)先秦時期的散文,到唐宋八大家的名篇佳作,僅僅從流傳下來的一些篇什去比較,能讓我們一口說出來的佳句真的很稀少,比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讓我們至今能吟誦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間也”的名句,這是游記一類的散文。難道后人就沒有寫過好的游記散文嗎?多了,不用舉年代特別遠的例子,就說當代,就說今天或者我寫這篇文章的此刻,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在寫游記散文呢。但是,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歐陽修體散文之后已經(jīng)很少有人從他的影子下走出來了,一千多年過去了,我們看到的游記散文還只是停留在歐陽修體散文的模式,也就是說這類散文沒有什么進步,沒有什么創(chuàng)新。但是到了1996年左右,余秋雨的游記散文出來了,他在游山玩水之余加入了“文化”,他把散文當作一種文化來對待,單單他的創(chuàng)新精神,就高出許多人許多倍。
當然,我們還會有這樣的憂慮:余秋雨散文出現(xiàn)之后,有多少人在模仿“余體”,想把自己的游記散文寫的超過余秋雨,但是現(xiàn)在,還沒有人能在創(chuàng)新方面與之相提并論。
在散文中呈現(xiàn)生活的真實,呈現(xiàn)生活中的自己,我認為才是我們寫好散文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