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榮花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進入寫作的意境中,我從學習課文入手,訓練學生仿寫的能力。教科書中的課文大部分是名家之作,其中的譴詞造句、布局謀篇各具特色,這些都是學生學習作文的鋪路石。教師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讀課文,并用優(yōu)美的語言觸動學生的心靈,用激揚的語調帶動學生的情感,用奔放的情感帶領學生暢游作者寫作出來的情景,帶給學生美的感受和遐想。仿寫可以把學生內心的情感流露出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那么,學生仿寫從何處著手呢?
一、句式仿寫
冀教版五年級上冊《匆匆》一課中,“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讓學生反復朗讀后,說一說從中明白了什么?學生說出:⑴修辭手法的運用:排比和設問。⑵句中有三組反義詞:去和來,枯和青,謝和開,組成一個排比句。⑶表現時間匆匆而去。教師點撥:作者用大自然的枯榮來表明時間飛逝的痕跡,接著由景及人,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戀。我又提出仿寫訓練要求:同學們回想一下,根據春夏秋冬季節(jié)的變化,運用排比句式進行仿寫。學生興致很高,立即想到了許多植物、動物、日月星辰等。這個練習對學生來說易如反掌。一名學生寫道:太陽落了,有再升起的時候;大雁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樹葉落了,有再長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童年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位學生除了運用排比仿寫,由“日子”想到爛漫的“童年”也會一去不復返。
句式的仿寫,不僅能使學生掌握修辭手法的運用,鞏固標點符號的用法,還會使他們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課文中的比喻句、夸張句、排比句等,還有一些特殊句式,如帶關聯(lián)詞的,我們都可以從小處練筆,訓練學生的語感,為習作打基礎。
二、段落仿寫
冀教版四年級下冊冰心的文章《肥皂泡》,其中有一段:“這夢幻般的肥皂泡,是我們自己小心地輕輕吹起的……我想借著扇子的輕風,把她們一個個送上天去,送過海去。到天上……”五光十色的肥皂泡,在冰心奶奶的心中如此美麗,她們神奇地飄向遠方。教師帶領學生品讀后,問學生:你在吹肥皂泡時又有何感想呢?先用吸管蘸上肥皂水,然后吹出,想一想,你的肥皂泡又會飛向哪里呢?又會給誰帶去驚喜呢?一名學生寫道:“……我想借著扇子的輕風把她們一個個送到天上,送過田野。到天上,悄悄地挨著星星,和明月做伴,追著小白兔去找嫦娥姐姐?;蛘哳澪∥〉仫h過樓房,飛躍高山,又緩緩地落下,落到一朵盛開的牡丹花上,落到一片火紅的楓葉上,落到一只酣睡的小狗耳朵上……”
學生在寫作中用一些其他詞來代替,如“緩緩”代替了“慢慢”、“顫巍巍”代替了“輕悠悠”等。給學生一片想象的天空,讓學生自由飛翔,給學生更多的創(chuàng)造空間,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自我展示機會。教師在教學中要真正做到學文和作文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 詩歌仿寫
冀教版五年級上冊《天晴了的時候》,作者在天晴時,觀察了有代表性的事物:泥路、小草、小白菊和鳳蝶兒。它們經受風雨洗滌后,小草“洗凈了”塵垢,小白菊“抬起了頭”,鳳蝶兒的翅膀變成了“飾彩的智慧書頁”,其中的比喻和擬人修辭使語言更加優(yōu)美、生動。寫人時“赤、攜、踏、涉”這一系列的動詞運用,似一幅移動的畫卷。
風、霜、雨、雪這些自然現象,學生并不陌生。那么下雨時,又是怎樣的一幅情景呢?學生先回憶一下,然后再全班交流,可以按由上到下,由遠到近的順序來寫。
如一名同學寫道:
天下雨的時候
天下雨的時候,
打著傘到外面去瞅瞅,
干巴巴的鄉(xiāng)間小路,
已被淋透,
泥土的芳香讓人嗅。
柳樹向我擺手,
示意我不要向前走。
青蛙站在荷葉下,
“咕呱——咕呱——”
不停地彈奏。
路旁的小黃花,
勇敢地抬起頭,
任憑雨點兒“啪嗒——啪嗒——”
落個夠。
我向小黃花點頭,
我向樹兒招手,
迎著風,冒著雨,
勇敢地向前走……
這位學生告訴我,“柳樹”是指媽媽,媽媽把自己看成“溫室里的小花”,不能經受風吹和雨打,“迎風冒雨”指經受各種考驗。學生不僅把雨中情景采用了擬人手法,而且寫出自己決心接受挑戰(zhàn),擁有堅定不移向前走的精神和力量。
另外,還有寫作結構的仿寫,如《桂林山水》一課中“總——分——總”的寫作結構,學生寫《我的家鄉(xiāng)》時可采用,具體寫出家鄉(xiāng)的特征。
總之,學生的思路被打開,會由一種事物聯(lián)想到與之相關的其他事物,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使他們不再感到無話可說,對文本的理解也更深刻。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不妨試試,你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