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堂田
面癱屬中醫(yī)學的“中風”范疇,又稱為“口眼歪斜”或“口僻”。筆者自1995~2008年采用導引加針藥治療面癱,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介紹如下。
治療方法:
1.外氣導引:患者仰臥,全身放松,雙目微閉。術者用勞宮穴沿患者百會穴下至涌泉穴依次引氣下行3遍,再沿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陰、足三陽經(jīng)穴上的起穴至止穴引氣3遍。
2.針灸透穴:地倉透頰車,陽白透魚腰,下關透頰車。配穴:合谷、內(nèi)關、外關、聽會、風池、翳風、迎香等。每天上午針灸1次,辨證取穴,留針30~60分鐘(根據(jù)病情輕重、病程長短及病狀而定)。病之初起,雙側(cè)取穴;病程長者(3個月以上)先針健側(cè),后針患側(cè),用平補平瀉手法。一般7天為一個療程。
3.中藥:初起因病邪入肌表,治以疏風散寒,活血通絡,方用牽正散加味:白附子、黃芪各20克,防風、地龍各15克,僵蠶、川芎、鉤藤各12克,全蝎6克,蜈蚣3條。病的后期(病程3個月以上)因病程長,患者體質(zhì)虛弱,邪氣留滯,為增強抵抗力,方用補陽還五湯加減:生黃芪30克,當歸、川芎、生地、白附子各15克,赤芍、僵蠶、鉤藤各12克,羌活、地龍各12克,全蝎6克。
病案舉例:
患者劉某,男,23歲,2006年4月12日初診。患者3天前突然右眼閉不上,嘴向左側(cè)歪斜、流口水。檢查:右側(cè)蹙額,皺眉減弱,口角向健側(cè)歪斜,鼓腮漏氣,口角流水。右耳后乳突壓痛(+)。舌淡、苔薄白、脈沉細。診斷:周圍性面癱(核上性)。中醫(yī)診斷:風寒阻痹。治療:照上述方法先導引疏氣,然后祛風、通絡、活血、化瘀。針灸:地倉透頰車,陽白透魚腰,下關透頰車,攢竹、四白、迎香、合谷、曲池。中藥:如上所述方中“牽正散”加味。
心得體會:
導引能使患者精神放松,消除針灸懼怕感,更重要的是導引能打通任督兩脈,使陽氣上升,使氣血正常運行,疏通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陰、足三陽經(jīng)脈的真氣循環(huán),以激發(fā)和活化經(jīng)絡組織,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針刺能刺激經(jīng)絡,行氣活血,能祛風散寒,補氣、補血,加強行氣、行血的作用,改善循環(huán)功能,通經(jīng)活絡,消散化瘀。導引加針藥齊下,既能疏通經(jīng)脈,又能起到激活受阻穴道之功能,促使氣血暢通,調(diào)節(jié)人體平衡,使受損的組織盡快得以修復。
〖編輯:遲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