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璟
2009年,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西藏自治區(qū)委員會成立50周年之際,一位87歲的老人執(zhí)意要再次回到西藏,送上自己的祝福。他就是親歷了西藏變革風云,見證了西藏的“成長”、發(fā)展,奔走在青藏鐵路建設背后的“西藏區(qū)委第一書記”、一位抗寇擊敵的將軍——陰法唐。
時隔兩年,當聽到陰老再次進藏的消息時,記者再次撥通了陰老的電話,表達對他的仰慕。電話那邊,洪亮的嗓音、爽朗的笑聲,使記憶切換到2年前第一次與他見面的場景:身材不高,頭發(fā)雖已蒼白,但紅光滿面,精神十足。采訪期間,陰老舉手投足間透露出爽練。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總會呵呵的笑起來,很有意趣?;貞浨逦杀?似乎只要我再次敲開他家的那扇門,一切還可以重新開始。
投身革命 抗寇擊敵
1942年,陰老任冀魯豫八分區(qū)蒲縣縣大隊政委。有一次,日寇“掃蕩”蒲縣,日軍汽車部隊隆隆駛來,形勢緊迫,陰老接受命令掩護組織撤退。他只帶了30人,埋伏在打谷場,用四輪車堵住路,等待日寇到來。當日寇汽車部隊進入手榴彈投程范圍時,四方槍聲齊起,手榴彈爆炸聲轟鳴,大部分日寇還沒明白過來就已被炸死,完全喪失了抵抗力。這就是名噪一時的“蒲縣小蘆莊戰(zhàn)役”。
1946年,陰老擔任冀魯豫軍區(qū)八分區(qū)獨立團團政委。解放戰(zhàn)爭期間,他參加了幾大著名戰(zhàn)役,轉戰(zhàn)神州各地,在槍林彈雨里奮擊勇進?!捌綕h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魯西南戰(zhàn)役、進軍大別山……”陰老掰著手指頭邊數(shù)邊回憶。
1950年,時任18軍52師副政委的陰老隨部隊進軍西藏?!爱敃r,我們在叢山冰河盤踞的高原上,在高寒缺氧大量負重的情況下邊打邊走。路上行軍沒有房屋帳篷,戰(zhàn)士倒地就睡,晚上下了雪,早上起來白茫茫的一片,看不到一個人。一招呼人一個一個才從雪里面鉆出來……”陰老邊回憶邊講述,“14天行進了1400華里,部隊克服了難以細數(shù)的艱苦困難。神奇地繞到昌都背后堵住了向西藏方向撤退的道路,包圍了敵軍,漂亮地贏得了昌都戰(zhàn)役?!蓖?0月,西藏昌都解放后,完成進藏任務的陰老便留在了西藏,開始負責地方工作。這是陰老第一次進藏,一呆就是20多年。
心系藏脈 身證藏史
“進去了不等于站住了,站住了不等于站穩(wěn)了?!庇捎跉v史遺留原因,起初,當?shù)刈诮虅萘χ醒胝椭袊嗣窠夥跑姸己艿钟|,接觸氛圍緊張,工作展開棘手。化開這座積年累月形成的“堅冰”比進藏更加困難。
1952年,陰法唐任中共西藏工作委員會孜江分工委書記。江孜地區(qū)是“全西藏大貴族最多的地方”,地區(qū)情況更為復雜。為了維護祖國的統(tǒng)一和安定,爭取上層貴族,團結他們進入統(tǒng)一戰(zhàn)線。黨中央和“三大領主”簽署了“十七條協(xié)議”。對西藏的“特別”情況采取“特別”政策,尊重宗教與當?shù)亓曀椎摹疤貏e”。希望當時的貴族為了西藏的安定繁榮和祖國的統(tǒng)一團結做出貢獻。
為了積極宣傳黨的“寬親”政策,說服“三大領主”,陰老為此沒少“磨嘴皮子”。他親自一家一戶登門拜訪。無論是閉門羹、冷言冷語,還是長途跋涉饑餐露宿,他都保持不懈熱誠宣傳“十七條協(xié)議”、“藏漢一家”、“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黨的宗教、民族政策”等等。還舉辦節(jié)日聚會、辦文藝團體演出宣傳等。功夫不負有心人,走過艱難,吃過苦頭,陰老團結了進步人士,結交了很多上層朋友。
為了能夠“站穩(wěn)”,擴大黨和軍隊的政治影響。陰老努力做好群眾服務工作。修橋補路、幫助群眾干活、聽寒探饑、給青年、婦女做思想工作……在這些身邊點點滴滴的事情中,陰老無聲地在傳達著黨和中央的聲音,如三月春雨流進藏民心中。
在藏民秋收的田地里,在和藏民混雜一起的勞動中,在部隊開荒自給的人流間,很難認出來那個“泥人”,那個揮汗如雨的人,就是書記陰法唐。
1954年,江孜出現(xiàn)了史前未有的“浩劫”性水災,在這場劫難中死亡1000多人。這在地廣人稀的西藏是損失慘重的。有的村莊整個“消失”,只留了一棵樹,成為“無人區(qū)”。陰法唐聯(lián)系西藏“三大領主”緊急成立救災委員會,撥款賑災,要把物資發(fā)放到群眾手中,減除差役。然而,這些作法與“三大領主”發(fā)生了強烈的沖突。陰老經(jīng)過艱苦的工作才爭取到資金平均發(fā)放給群眾,而差役卻只能象征性的解決。拿到黨和中央政府的糧食、帳篷、衣服,激動的藏民熱淚盈眶無以言表。緊緊握住工作人員的手:“黨中央、毛主席處處為我們著想!”“所以這個感情啊……”陰法唐語重心長地感嘆“越來越深?!?/p>
1959年,西藏上層反動“三大領主”等叛國分子,武裝叛亂。群眾工作扎實的孜江地區(qū)情況較輕,平叛工作很快結束。陰老抓住機會,“借勢推力”推行“邊平叛邊改革”。
改革工作要扎實。期間,陰老親自跑到山巔巒背的牧區(qū)點,進行試點改革。在牛羊帳篷里“蹲”上兩個多月;在農區(qū)點再“蹲”上兩個月。同時,推行減租減息、土地改革。取消農奴和農奴主階級之分;對組織參加叛亂的“三大領主”開斗爭大會;把叛亂的“三大領主”的土地分給農民;贖買沒有叛亂的上層貴族土地?!白谓倪_賴莊園就分給了群眾”。講到這,陰老更興奮了。
有了自己土地的群眾深愛感動,奔走相告。有的直接跑到剛分的地里睡覺,有的跑到地里,捧起一把土高高揚起“我解放了!”群眾坦開一片心,真情甘唱共產(chǎn)黨,深信毛主席。“堅冰”熔化成一江春水。血脈情深溶成一家。藏民見到工作人員都稱“老師”,把解放軍稱作“菩薩兵”。
21年的群眾工作、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平叛、土改……砸碎了禁錮在人民身上的鐵鏈,推翻了封建農奴制度。西藏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青天白云的高原上回響著嘹亮的《翻身農奴把歌唱》。這些淚水,這些歌唱,這些歡笑,這些歲月,這些面孔,陰老一一見證。
重返藏土 發(fā)展經(jīng)濟
穩(wěn)定團結群眾,保障邊境和平。在中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陰老還擔任了中印邊境反擊戰(zhàn)作戰(zhàn)指揮。1971年“文革”時期,陰老被調出西藏,任福州軍區(qū)副政委。1978年,調任濟南軍區(qū)任副政委。但對于西藏,陰老“總感覺還有回來的時候?!?/p>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央首抓西藏問題。1980年3月,中央召開西藏工作座談會,研究西藏問題。陰老主動申請重返西藏工作。
1980年,陰老以“西藏區(qū)委第一書記”、“西藏自治區(qū)第三屆政協(xié)主席”的身份再次登上這片土地。在黨的政策指引下,在改革開放的思路引領下,文革期間十萬多人的冤假錯案一年內全部平反。西藏很快糾正了左的錯誤,工作重點也很快轉移到經(jīng)濟建設上。
陰老根據(jù)西藏當?shù)氐那闆r,實事求是貫徹落實中央政策。“農區(qū)土地歸戶使用,自主經(jīng)營長期不變”;“牧區(qū)牛羊牲畜歸戶自由自養(yǎng),長期不變”;“免農業(yè)稅”……經(jīng)濟很快得到了發(fā)展。同時,陰老再三強調“不再做那些為了‘補空白,即使‘沒原料、‘沒條件也要硬上的項目”。
為了吸引人才參加西藏建設,1982年,陰老在《中國青年報》上發(fā)表了署名為《歡迎有志之士到西藏去》的文章。文章發(fā)表后,信如雪片飛來。當時有近4000大學生自愿入藏。他們當中不乏杰出人士,胡春華就是其中之一。
1984年,全國人均收入340元左右,西藏人均收入300多元。已經(jīng)由原來的倒數(shù)第二,躍升到第20位。陰老二次進藏工作的5年里,社會團結、國防鞏固。1985年7月,陰老再次被調出西藏,任北京第二炮兵副政委。
陰老兩次進藏、兩次離開,26載風雨,26載藏情,他執(zhí)著地行走在高原路上不屈不撓,鍥而不舍。再次離開西藏,殷老藏緣未盡。
夢系鐵路 奔走呼吁
1978年,鐵道部鐵道兵開會認為,滇藏鐵路比青藏鐵路優(yōu)越,上報中央先修滇藏鐵路。中央批示:滇藏路好,青藏鐵路放棄。正在鋪設的青藏鐵路被凍結,而后滇藏路也因資金不濟而擱淺。為此,陰老憂心忡忡。1981年12月18日,在中央召開的工作會議上,陰老說“西藏不修鐵路不會大富起來”, 特別強調了修青藏鐵路的必要性,建議將青藏鐵路列入“六五”計劃。報告獲得了當時鐵道部部長楊萬里的認同,青藏鐵路工程啟動。
然而,1984年“修鐵路不如修公路,修公路不如搞航空”的說法使青藏鐵路再次“結霜”。
1990年已經(jīng)調離西藏五年的陰老回西藏調查研究,在報告中他再次建議“下決心修青藏鐵路”。并為新華社堅持寫內參,極力呼吁青藏鐵路工程的啟動。
1994年,病床上的陰老在向江澤民匯報工作時,仍舊沒有忘記強調修建青藏鐵路。并建議將青藏鐵路列入2000年前工作計劃中。這次匯報引起了江澤民的關注。在4天以后的第三次西藏工作會議上,江澤民提出:要做好進藏鐵路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聽到這個指示,陰老含淚而笑。
接著,陰老找尋到了青藏鐵路規(guī)劃圖,在國家計委鐵道部搜集了資料和數(shù)據(jù),經(jīng)過各方面了解情況后,1999年開始起草報告。2000年2月10日,陰老將《關于青藏鐵路復工的報告》提交給中央領導。報告中明確提到了修建青藏鐵路的意義。突出強調“現(xiàn)在是拍板的問題,不是爭論的問題?!奔啊霸缧拊缡找妗钡挠^點。報告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重視。2000年4月,江澤民聽完十五大計劃項目報告時,提出:怎么沒有青藏鐵路。青藏鐵路已經(jīng)成為國家領導人的關注的項目。之后鐵道部兩位副部長先后去考察了青藏鐵路。
十五屆四中全會西南組會議中,江澤民作出重要批示:青藏鐵路十分必要,應下決心盡快開工。2001年2月,國務院批準立項。同年6月29日,青藏鐵路開工建設。
2004年,陰老坐在汽車上,沿著青藏線再次考察西藏,發(fā)現(xiàn)青藏鐵路已經(jīng)沒有太難的工程,完全可以提前通車。咨詢完專家后,陰老向中央提交了建議青藏鐵路提前通車的報告。12月,胡錦濤批示:同意提前通車。這使得2007年通車的青藏鐵路提前一年投入使用。
12000公里的路程,行駛了近半個世紀;期盼了幾十年的汽笛聲,終于在2006年7月1日拉響了。為了青藏鐵路陰老三次在會議上呼吁,寫過六份報告,多次通過新聞媒體呼吁,前后奔走20年。陰老下這般“苦功夫”,不懈不餒究竟為何?似乎陰老的一句話最能窺其心思:“西藏人民最需要什么?一個發(fā)展中的西藏,沒有鐵路,西藏是不會大富起來的……”在陰老心中,“為西藏人民修建一條鐵路”的愿望是他的不竭動力。
陰老見證了西藏的成長和變革,幾十年風雨歲月沖刷著出光潔玉石般的藏情。如今回憶起來,電影膠片般掠過:西藏農奴勞作;社會主義制度改革;一張張淳樸的笑臉;高樓平地而起;改革開放包產(chǎn)到戶;一直到現(xiàn)代化的拉薩?!坝H身經(jīng)歷的,親自建的。”陰老的西藏記憶是一部濃縮了的西藏近代史。
再一次,記者又聽到了同樣的話:“如果再讓我干,我還想為藏民做些事情?!?就像陰老發(fā)起成立的“陰法唐西藏教育基金會”,至今仍舊在不間斷地支持著西藏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