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霞
廣州市小學英語教材“Success With English”從2002年開始實施。教材中的“Project”和“Did you know?”板塊被安排在單元教材第三課“Lets go further”拓展學習課中,屬于探究性學習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的任務和活動緊扣單元的學習話題,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既重視英語基礎(chǔ)知識的掌握,又重視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尤其是在口頭表達和閱讀寫作技能方面,具有很好的引領(lǐng)作用。但筆者發(fā)現(xiàn),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教材內(nèi)容容量較大,教學時間緊,教學任務重,有些教師僅僅將這兩板塊的內(nèi)容作簡單介紹,輕輕帶過,甚至把它們作為學生課外自學的材料。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探討如何從《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目標出發(fā),利用這兩個板塊,充分發(fā)掘和有效拓展課程資源,拓展學生的讀與寫的能力。
這兩個板塊提供了以讀和寫為主的綜合型語言材料和活動,材料題材多樣。“Project”板塊有寫作類:書寫信件、故事、填寫表格、創(chuàng)作電視節(jié)目、設(shè)計時刻表、制定旅行計劃等;語言表達類:人物采訪、故事講述、口頭報告等;另外還有情景活動類、自主探究類等。“Did you know?”板塊則提供相關(guān)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有助于學生拓展英語文化知識和書面表達能力。它們設(shè)計上共有的特點是文化性、思想性、時代性和探究性。
一、話題引領(lǐng),自主探究,拓展讀與寫
我們在實際教學中知道,單單靠教材語篇的閱讀是不夠的,會限制學生能力和興趣的發(fā)展。筆者覺得在有限的課程教學時間里要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拈喿x拓展,應充分利用“Project”和“Did you know?”板塊內(nèi)提供的具有鮮明話題特點的閱讀材料和信息,因勢利導,拓展學生的主題閱讀。以六年級上冊Book 7 Module 2 Unit 9 為例,此單元的話題是如何邀請友人參加某項活動。“Project”內(nèi)容為:Fill in the invitation card from Janet to Sally.筆者結(jié)合此話題,先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調(diào)動他們對這節(jié)課的閱讀興趣:“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party with your good friends? Who would you like to invite? What foods and drinks would you like to take? Then how to invite your friends?”逐步引出“Can you help Sally write an invitation?”的學習任務,接著通過填寫邀請卡的練習,引導學生對閱讀中遇到的知識和句型進行鞏固和歸納,旨在為語言的運用和完成寫作任務做鋪墊。然后提出閱讀和寫作的任務:“Design a poster for a party! Before it,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other countriesparties?”由此引入“Did you know?”板塊的短文閱讀“Some facts about parties in foreign countries”。在閱讀中,學生豐富了文化知識,提高了閱讀能力,享受到了閱讀的快樂。通過對各國獨特的party文化和活動的閱讀了解,啟發(fā)學生設(shè)計一個中國式的party,并仿照“Project”中的邀請函的寫作方式和格式,完成寫作任務。這樣,通過話題引領(lǐng)、自主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在趣中讀,在讀中實現(xiàn)文化背景知識的輸入和寫作的指導。
二、從說入手,以說帶寫
“Project”和“Did you know?”板塊緊扣單元的話題設(shè)計,進行一項或完成一個任務,即讓學生用英語去做事,通常這也是一項語言交際任務,如調(diào)查訪問、填寫表格、回答問題、活動設(shè)計和故事討論等,使學生通過大量的伙伴活動和小組活動獲得說語言的機會。以四年級下冊Unit 6 “Project”為例,此單元涉及“Hobbies”,教材提供了一本“Hobby Book By Mary”的Mary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的畫冊。筆者先以談話的形式引入話題,復習三種表達愛好的句型:I like+ ving./ I am playing .../ I enjoy+ving.提問:“What is Mary doing in these picture?”學生回答:“She is swimming. She is playing badminton. She is reading. Does she like them? Does she enjoy swimming/ badminton/ reading?”通過小組互動的語言活動,筆者從他們的談話中,歸納出要點:一般現(xiàn)在時的構(gòu)成結(jié)構(gòu)和動詞like doing /enjoy doing的用法。緊接著,筆者提出運用主要句型與不同的同學交流自己的喜好,聽的同學要肯定或糾正對方的表達。下一步,筆者提出閱讀“Did you know?”內(nèi)容,了解各國同齡人的喜好運動。在口頭上進行充分的說的操練后,筆者布置學生設(shè)計一本介紹個人喜好活動的畫冊,并在收集完作品后,進行校內(nèi)展覽、評比,將優(yōu)秀作品投稿到《現(xiàn)代中小學生報》。筆者認為,在學生的口頭操練中,可及時發(fā)現(xiàn)錯誤,為筆頭練習掃清障礙,大大提高寫的準確性和實效性。
三、從讀入手,以讀拓寫
閱讀是理解和吸收書面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寫作的必經(jīng)渠道和重要方法,只有通過成功而有效的輸入,才能激活和拓展學生寫作的輸出。在五六年級“Did you know?”板塊中,提供了許多可供學生仿寫的優(yōu)秀例文。以五年級下冊Module 5 “Eating Habits”的“Did you know?”板塊為例,此文提供了廣州和倫敦兩個城市孩子們的一日三餐時間和飲食習慣的信息。筆者先以問題導讀全文:How many meals do Guangzhou pupils eat every day? Do London children have three meals a day? When do Guangzhou pupils have three meals? Do people have tea break time in London? What do we call? What about Guangzhou children?Do they have tea break? What do they have?這些問題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從中了解英國的下午茶文化和廣州小學生的課間餐的意義,掌握了全文主旨,通過概括內(nèi)容,提煉出寫作架構(gòu)。接著,筆者提出寫一篇短文,介紹自己和家人的飲食習慣,可先仿照閱讀短文的結(jié)構(gòu),創(chuàng)建自己或家人的“Eating habit”的“Mind Map”,以此思路結(jié)構(gòu)來展開寫作。如:
四、幾點建議
1. 教師應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Project”和“Did you know?”進行讀寫任務的適當擴充、延伸或置換、刪除。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利用各種有利于學生發(fā)展需要的教學手段、方法和策略。應注意閱讀和寫作活動的明確的目的性、可操作性。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強調(diào)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來完成任務,盡可能讓學生在合作實踐中,閱讀和寫作得到提高和發(fā)展。
2. 板塊的內(nèi)容具有鮮明的跨文化色彩,富有強烈的時代氣息,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充實自己,加強文化素養(yǎng),拓寬知識面,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和教學水平。
3. 教師不可忽視課后對學生作品的評價和采用的激勵手段??蓮牟煌嵌冗M行評價,如最佳書寫、最佳創(chuàng)意、最佳美工、最佳作品、最佳表現(xiàn)獎、最佳分工合作獎等,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和手段進行作品展示,在每個班創(chuàng)建一個英語“Project”展示角,專門展示學生的作品,供大家欣賞。另外,可建議學生相互交換寫作作品閱讀,資源共享,知識共享,同時也擴充了知識,開拓了視野。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