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春芳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始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英語教學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新課程教學的這一基本理念,凸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價值觀。結合新課程的各種理念,筆者通過近兩年的教育教學實踐,通過積極轉變教師角色與教學行為,從中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出發(fā),設計采用了“三步”教學法進行教學,即:第一步、玩著學;第二步、唱著學;第三步、賽著學。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和求知欲,讓他們在輕松和諧的學習興趣最佳狀態(tài)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一、玩著學
現(xiàn)代心理學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的成功不僅取決于智商的高低,還受到"情感智商"的制約與影響。"情商"( EQ )是相對于"智商"( IQ )而言的。過去,人們僅依據(jù)"智商"測試來判斷人的素質(zhì)。但事實證明"智商"高低與人的成功與否難以劃上等號。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更重要的是還應重視學生學習動機、興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從而真正確立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意識。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促進個體素質(zhì)、個性發(fā)展的最主要途徑是人們的實踐活動,而“玩”正是少年兒童這一年齡階段特有的實踐活動形式,是他們的興趣所在。針對中學生的這一天性,筆者在教學中盡可能地利用各種“玩”的機會讓學生接觸到具體事物的形象,做到能聽的讓他們聽到,能看的讓他們看到,能摸的讓他們摸到,能嘗的讓他們嘗到,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會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樣,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教師設計的各種教學活動,不僅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而且學得快、記得牢,很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二、唱著學
體驗性是現(xiàn)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實際的學習活動中,重視直接經(jīng)驗是其中的一種表現(xiàn)。重視直接經(jīng)驗,從課程上講,就是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jīng)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從學習角度來說,就是要把直接經(jīng)驗的改造、發(fā)展作為學習的重要目的,間接經(jīng)驗要整合、轉化為兒童的直接經(jīng)驗,成為兒童素質(zhì)的有機組成部分。從少年心里特征來講,中學生在唱歌時,隨著音樂旋律的起伏變化,會感到松弛、愉快和滿足,從而產(chǎn)生興奮情緒。因此,本人在教學中很大程度地運用了英文歌曲和歌謠,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記憶力,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成就感,為英語學習創(chuàng)造了一個和諧、愉快的環(huán)境。那么,在教學中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歌曲和歌謠的作用,讓它們有效地服務于教學呢?
首先,要對課本上的歌曲進行教唱,同時選教一些國內(nèi)外旋律優(yōu)美、廣泛流行、容易上口且受學生喜愛的英文歌曲,并配上動作,如《Happy New Year》,《Yesterday once more》等。學生在初學階段就能唱出一首首英文歌,這無疑為他們的學習增添了較多的樂趣,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口語語感,也有很大的幫助。
其次,要利用歌曲對學生所學的內(nèi)容進行正確的“遷移”。如,在《This is an apple》這首歌中,就能“遷移”到學生學過的多個英語基本句型,如,“This is …”“That is …”“Its…”“Youre…”等。這樣,上課提問時,學生自然會聯(lián)想到歌曲中有關的句式。
最后,教師可在教學中針對一些重點、難點,用所學句型、詞匯創(chuàng)造性地編歌曲,盡量克服學生對較難知識所產(chǎn)生的畏懼心理,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
在教唱過程中,教師還可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進行自由表演,然后從中選出形象動作讓大家模仿,從而使學生在唱的過程中輕松愉快地掌握單詞和句子。
三、賽著學
心理學認為:中學生好勝心強,求成功欲望強烈。應該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使學生通過思考、調(diào)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性地進行競賽,將“任務型”教學溶入其中,是鞏固所學知識的一個很好手段。競賽的方式很多,像“開火車、接龍游戲、脫口秀、小組朗誦賽、小組表演賽”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教師還可提出各種疑難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競賽,這樣,在競賽中,既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又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放松大膽地交流各自的看法,從而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的語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學習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也得到進一步發(fā)揮,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意識、膽怯等不良心理素質(zhì),從而使學生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當然,在比賽的過程中,教師應對落后的小組給予鼓勵,并加以引導、總結,讓他們在下次比賽中有成功的信心和機會,這樣,學習好的學生和學習差的學生都能享受到競賽以后的收獲和快樂,使他們始終充滿了對學習進步的渴望。
總之,我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以基礎教育課改理念為指導,培養(yǎng)學生珍視對教材、問題等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大膽設想,各抒己見,從多角度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個性,使基礎教育課改新苗開出創(chuàng)新之花、結出創(chuàng)新之果,使中學英語課堂成為師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