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群英
隨著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肝硬化的緩解率、生存時間有所增加。但由于其是一種慢性、進行性、彌漫性肝病,常見并發(fā)癥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感染等。肝硬化患者常表現情緒低落、沉默少言、郁郁寡歡的不良情緒,如不及時給予心理和社會支持,有的患者甚至產生輕生厭世的自殺行為。為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對肝硬化有一個正確認識,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預防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本院加強對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疏導,通過兩年來的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2009年3月--2010年3月,我們對住院肝硬化患者采用抑郁量表進行篩選,由于我院肝硬化患者多為中、老年人,故選用Brink的GDS量表進行評定,此量表共30條目。評定標準與題后答案相一致者得1分,O~10分正常;11~20分輕度抑郁;21~30分中、重度抑郁。經量表測定,選擇在我院治療的、存在不同程度精神抑郁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為心理疏導觀察對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齡37~75歲,平均54.5歲;文化程度:文盲47例,占78.33%,其余13例均為初中以下;肝炎后肝硬化27例,乙醇性肝硬化10例,毒物和藥物性肝硬化8例,膽汁性肝硬化13例,不明原因肝硬化2例;好轉55例,死亡5例;平均住院天數37.5 d。
1.2方法
1.2.1問卷調查對60例患者采用自制問卷進行抑郁原因的調查,填表前與受試者面談,消除其顧慮,然后采用統一指導語。文化程度較低,不能理解題意者,調查者予以解釋,征得同意后代為填寫,見表1。
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大部分患者是文化程度低,對疾病知識不了解,生活、事業(yè)、家庭矛盾突出,極易出現不良心理狀態(tài),抑郁較為突出。
1.2.2心理疏導的內容和方式要求責任護士對患者入院時除進行人院介紹外,為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權,適時對患者介紹治療護理的方案,使患者心中有數,消除陌生與恐懼感。入院后由責任護士針對患者產生抑郁的原因進行有關肝硬化治療進展,及科內采用的新治療技術知識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對該疾病有科學的認識,并針對每個患者的個性特征、情緒特點和心理反應進行心理疏導,堅持對患者進行非語言交流和語言交流,每日對接受心理疏導后患者及家屬行為的改變狀態(tài)評價一次,再作出評估,確定新的內容,如此循環(huán)。為使心理疏導工作能落實,將“護患溝通”納入護士職責和護理常規(guī)中,并成為考核本科護理人員工作的重要指標之一。分工每名護士負責1個病室(病人3-4名)的溝通,護士均能安排時間進行,使每個患者在住院期間心理疏導少則3次,多則10余次。都能按要求填寫談話記錄表并存檔。
1.2.3對護士進行培訓科室為此組織護士學習“護患溝通禮儀”、“護患溝通方式、技巧”及有關專業(yè)知識,如心理學、肝硬化治療的新進展等,使護士逐漸掌握溝通技巧,使此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2結果
在心里干預前后采用GPS量表測評,60例精神抑郁肝硬化患者經過心理疏導,抑郁程度有明顯改善,見表2。
3討論
心理疏導營造了護理人文關懷的氛圍,融洽了護患關系,愉悅了抑郁患者的心靈,使患者對醫(yī)院和醫(yī)護人員有重新的認識和正確的評估,提升了醫(yī)院形象;通過心理干預,護理人員能進一步學習到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變化對病人心理影響的規(guī)律及護理經驗,拉進護患雙方的距離,可提升相互尊重、信任、平等、合作的新型護患關系。由于護士主動與患者談心交流,滿足了患者心理上需求,設身處地的為患者著想,從各方面關心體貼患者,同時也對患者家屬加強健康教育,使其正確對待患者,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及生活上的照顧,從而減輕他們的抑郁和痛楚,溫暖了抑郁患者的心靈。
心理疏導使健康教育得以落實,護患交流中護士真誠、親切、體貼的語言,是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地配合并參于治療中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與手段。通過對60例抑郁患者進行針對性溝通后,使患者認識自己所患疾病的相關知識及并發(fā)癥的防治,飲食、休息調養(yǎng)知識、用藥和正常的生活方式,減少肝臟繼續(xù)受損的機會,克服消極恐懼情緒,提高生活質量,改善抑郁程度,促進心理康復,主動積極配合治療、護理。
3參考文獻
[1]汪向東,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wèi)生,1993,增刊:2
[2]楊紅梅,介入手術病人全程護理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2,17(5):382
[3]陳紅宇,彭慧丹,李娟,等,護理人文關懷與護患溝通[J],南方護理學報,2005,12(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