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素芳
鄭州大學三附院小兒內科 鄭州 450052
我院在臨床治療此病例觀察到應用山莨菪堿(654-2)和維生素K1足三里穴封閉效果較為滿意,現(xiàn)將126例治療情況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126例患兒中年齡 2~6個月者51例,7個月~2歲者 75例;發(fā)病均在3 d以上,排便次數(shù)在 4次/d以上。
1.2診斷患兒以水樣便為主,4次/d以上。帶有不消化的奶瓣或食物殘渣,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體溫37.5~38.5℃?;純撼?摁[、精神差、吃奶差、腹脹、嘔吐。大便常規(guī):有大量脂肪球,紅細胞、白細胞未見或偶見。
1.3方法山莨菪堿注射液0.1~0.2 mg/(kg·d)維生素K13 mg/d分別注射于雙側足三里穴,進針1~2 cm回抽無血液即可緩慢推注。同時口服ORS溶液,療程1~3 d。脫水患兒視病情給與口服或靜脈補液。除嚴重嘔吐者暫禁食4~6 h(不禁水)外,均應繼續(xù)進食。母乳喂養(yǎng)者繼續(xù)哺乳,暫停輔食。人工喂養(yǎng)者,可喂以等量的米湯或稀釋的牛奶。腹瀉次數(shù)減少后,給予半流質,如粥、面條等。同時觀察排便情況和患兒的神態(tài)反應,隨病情穩(wěn)定好轉,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有效的營養(yǎng)支持能改變預后。
經(jīng)觀察126例患兒治療組65例,治療 3 d后痊愈51例,好轉11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5.4%。對照組61例,治愈31例,好轉15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75.4例。
應用654-2治療期間,少數(shù)患兒出現(xiàn)面色潮紅,在1~2 h后自行消失。也有個別患兒輕度煩躁,一般不需特殊處理亦可自行消失。維生素K1注射后未發(fā)現(xiàn)不適。
654-2治療腹瀉的藥理作用:(1)可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可使分泌的IgA增高而增加機體抗感染能力,以控制腸道感染。(2)可改善腸微循環(huán),促使腸壁炎癥水腫消散,以修復受損的腸黏膜,恢復其正常功能。(3)通過調節(jié)環(huán)磷酸腺苷與環(huán)磷酸鳥苷的含量,抑制腸系統(tǒng),使鈉、氯的重吸收功能增強,從而改善腸-全身循環(huán)。(4)可調節(jié)植物神經(jīng)功能,減慢腸蠕動而達到解痙作用。由于654-2具有以上作用,所以治療嬰幼兒腹瀉收到良好效果。
維生素K1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參與肝內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當維生素K缺乏時,肝臟只能合成這四種凝血因子的無凝血活性的前體蛋白質。因此,維生素K缺乏就會造成凝血障礙,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常發(fā)生皮下、齒齦及胃腸道出血等。由于維生素K在食物中分布很廣,人體腸道的大腸桿菌又能合成維生素K,被人體吸收利用,所以一般不會發(fā)生維生素K缺乏癥。腹瀉患兒及抗生素應用不當,均可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吸收障礙而至凝血酶原水平降低。適時補充維生素K1以預防出血的發(fā)生。
足三里穴位屬于足陽明胃經(jīng),脾胃互為表里,針刺該穴可調解脾胃升清降濁功能,健脾和胃,而達到止瀉目的。用654-2及維生素K1足三里穴位封閉療法,可收到針刺與藥物的雙重作用,以增強療效。
小兒臟腑柔嫩,脾胃薄弱,調節(jié)功能較差,免疫功能也不完善,因病原體直接侵襲作用,使腸黏膜發(fā)生炎癥、充血、水腫、滲出,影響水和食物的消化吸收,導致腹瀉。二藥合用,有利于疾病的恢復,縮短病程。
654-2配合維生素K1足三里穴位封閉治療嬰幼兒腹瀉,在整體上起到了協(xié)同作用,健脾祛濕,調理胃腸功能,防止腸道并發(fā)癥的作用。同時減少了抗生素的使用,避免了因不適當使用抗生素而致小兒腸道菌群失調,二重感染加重腹瀉的不良反應??膳R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