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云
河南郟縣人民醫(yī)院 郟縣 467100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疾病,主要為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高而引起皮膚、鞏膜黃染。藍光照射療法是一種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簡單易行的治療方法,但在光療中可能會出現諸多護理問題。如患兒發(fā)生精神疲憊、潛在皮膚受損等,如處理不當,極易引發(fā)醫(yī)患矛盾。為了提高護理質量,改善醫(yī)患關系,我們對新生兒黃疸光療中存在的護理問題進行了總結、分析,并提出護理對策。現報告如下。
選擇2009-01~2009-12我科NICU新生兒182例,年齡5~ 35 d,其中男 96例,占 52.7%;女 86例,占 47.3%,孕周≥37周,體質量≥2300 g。其中確診ABO溶血1例,高膽紅素血癥181例,光療30 h 165例,16~24 h 16例。患兒出現發(fā)熱、流涕21例,腹瀉43例。
使用北京生產的NC-Y8BG和NC-Y3CGS型微電腦雙面光療箱。上、下各平列20W 燈管5~6支,燈管距皮膚距離上面約40cm,下面約33cm。燈管累計使用時間超過1000 h更換燈管[1]?;純喝胂淝笆覂葴囟日{至25~28℃,箱溫預熱到32℃左右,統(tǒng)一用科室制作的遮光眼罩和尿布,眼罩保護雙眼,以尿布遮蓋會陰及肛門,余裸露,并清潔皮膚,不涂油,不涂粉,每次照射時間8~12 h(根據醫(yī)囑),照射時采用側臥位和仰臥位交替,及時測體溫,調整箱溫,更換尿布,使患兒處于舒適狀態(tài),患兒出箱后撤去眼罩,清潔皮膚,更換尿布,及時記錄皮膚黃染情況。
3.1 知識缺乏 因獨生子女的特殊性,關心患兒疾病除了父母親,還有雙方老人及親屬。由于醫(yī)護人員的宣教不夠,家屬普遍對新生兒黃疸缺乏特定性的認識,他們對疾病的原因、治療方法、預后等了解甚少,以致于同一患兒,數人多次詢問病情,影響了正常工作,從而導致醫(yī)患矛盾。
3.2 精神疲乏 光療時藍光燈的熱能較強,總數200~300 W,患兒處于相對的高溫中。由于新生兒體溫調節(jié)中樞發(fā)育尚未成熟,極易引起發(fā)熱,體溫高達38~39℃,同時由于光療時改變了原來舒適的環(huán)境,使患兒特別容易哭吵、出汗、煩躁多動等,多方面導致患兒耗能增加,精神疲乏。
3.3 潛在的皮膚受損 臉部、前胸皮膚劃傷:足月兒指甲超出指端,活動時易劃破臉及前胸的皮膚。外踝皮膚擦傷:雙足反復與床平面有機玻璃摩擦,可使外踝皮膚擦傷。雙大腿前側皮膚擦傷:下肢活動度大,易與尿不濕固定膠貼摩擦,擦傷大腿前側皮膚。紅臀:患兒大小便后未及時更換尿不濕,糞便、尿液的刺激及尿不濕內濕熱的小環(huán)境,導致紅臀的發(fā)生。
3.4 體溫升高 光療時,未及時觀察患兒體溫及室溫、箱溫過高,患兒出箱后,箱內外溫差、洗澡等導致受涼,出現流涕發(fā)熱等癥狀,引發(fā)患兒家屬不滿。
3.5 哺乳能力下降 光療時患兒必須與母親分離,哺乳方式也隨之改變。由吸吮母乳改為奶杯喂養(yǎng),往往不能滿足嬰兒大口吸吮乳液的需要,常成為被動吞咽,導致哺乳能力下降。
3.6 語言溝通障礙 新生兒是個特殊的群體,只會用哭鬧來表示自己的不適及各種需要。
光療的作用及不良反應,囑母親及時運用吸奶器保護奶源等有關事宜,及時與家屬溝通患兒的病情,做到以誠相待,避免醫(yī)患矛盾的發(fā)生。密切觀察病情,預防膽紅素腦病,注意皮膚、鞏膜、大小便的色澤變化和神經系統(tǒng)的表現。用經皮測膽儀測定藍光治療前和藍光治療6 h后的膽紅素值;測量部位:前額、面額部、前胸部,每次取3個部位的平均值,單位為mg/dl。觀察黃疸進展情況,如患兒出現拒食、嗜睡、肌張力異常等膽紅素腦病的早期表現,立即通知醫(yī)生,及時采取措施。當血清結合膽紅素>68μmol/L,并且血清谷丙轉氨酶和堿性磷酸酶增高時,光療可使皮膚呈青銅色,即青銅癥。如發(fā)現皮膚出現青銅癥,停止光療,青銅癥可自行消退[2]。常規(guī)體溫監(jiān)測,每2~4 h測體溫1次,光療室溫度控制在25~28℃,根據測得的體溫及時調節(jié)光療箱的設置溫度,將體溫控制在36.7~37.3℃的中性溫度,光療時盡量減少哭鬧,降低能耗,使患兒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出箱后,對患兒進行皮膚清潔,避免受涼,造成發(fā)熱、流涕等不良后果。
入室時常規(guī)對患兒全面評估,注意皮膚的完整性,有無紅臀、膿皰疹等,發(fā)現問題及時與家屬聯系,加強保護性措施的落實,光療前常規(guī)做到:(1)剪短指甲,以防劃傷皮膚;(2)包裹患兒足根,包裹時不宜太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huán),我們選用尼龍小襪子兜住足跟,系于踝關節(jié)前側,暴露足趾,便于觀察趾端循環(huán)。(3)及時更換尿不濕,每2 h更換1次,尿不濕固定時膠貼要盡量向上向中間粘貼,特別愛動的患兒可前后反過來使用,固定膠貼于背部。(4)喂飽后放入藍光箱,光療時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
對于不會言語的特殊群體,應根據馬斯洛人類基本需要層次理論及臨床經驗逐一處理,首先要滿足生理的需要,如是否需要哺乳、是否需要更換尿布,箱溫是否過高或過低,是否有發(fā)熱、腹脹、腹瀉等不適,其次是安全的需要,光療時患兒全身裸露,無依無靠,失去了安全感。再次是愛的需要,光療時患兒較平時更需要父母及親人的愛,我們可通過視覺和觸覺給予安慰,相互溝通,如控制患兒四肢,改變患兒體位,側位或俯臥,俯臥時應將患兒的頭轉向一側,以免捂住鼻孔,睡醒后應予仰臥,防止膝蓋擦傷。使患兒四肢有了依靠,獲得了安全感,同時應給予愛的提示,輕聲安慰及溫柔的撫摸,保持患兒安靜。
哺乳時要耐心誘導,將患兒抱入懷中喂入少量的奶,邊喂邊輕聲引導,讓患兒主動用舌頭舔吸入吞咽,保持原始的吞咽及吸吮功能,使患兒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滿足,保持正常的哺乳能力。
[1]趙國梅.藍光燈管累計時間對治療效果的影響[J].實用護理雜志,2009,5(25):55.
[2]楊錫強.兒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