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柳
通過28例胸外傷及胸外疾病的臨床追蹤分析,雙管胸腔閉式引流術(shù)在一些胸外傷及胸部疾病治療中有決定性作用,治療效果十分滿意。
本組患者28例,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齡8~52歲,平均38.5歲。其中胸外傷者占18例,膿胸4例。
局麻下行胸腔閉式引流術(shù),放置胸腔閉式引渡管于患側(cè)第2肋間鎖骨中線及腋中線第6~8肋間,其中自發(fā)血氣胸:分別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于患側(cè)第2肋間鎖骨中線及腋中線第6~8肋間,上、下2根;血氣胸: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上、下2根;膿胸: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上、下2根。
本組病例行胸腔閉式引流術(shù),開始于腋中線第6~8肋間放置引流管F(32~36)引流2~3d后,患側(cè)肺葉復張不理想后采用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2根,鎖骨中線第2肋骨放置口徑F20引流管1根,于腋中線第6~8肋間放置口徑F(32~36)引流管1根,引流2~3d后,肺葉復張,胸腔積血積氣引流十分理想,其中有1例引流不暢,形成包裹性積液者,再次將下管引流口擴大至約4.5cm,用手指放進胸腔內(nèi)輕柔剝離粘連組織后,2~3d引流通暢且徹底,拔去引流管痊愈出院。
此病例中有2例在患胸上部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4例在患胸下部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術(shù)后2~3d,肺葉復張不理想,積流液引流不理想,同樣改行上下雙管引流術(shù)上管F20,下管F(32~36)再次放置引流管2根后十分理想。其中有2例形成包裹性積液后,同樣再將下管原引流口擴大4~5cm,用手指放進胸腔輕柔剝離粘連組織后,2~3d引流通暢且徹底,拔管后治愈出院。
病者多貧窮,無錢醫(yī)治,病程長,就診后采用以上方法,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上下雙管,上管F20,下管F(32~36),下管通常擴大切口4.5cm,用手指放進胸腔輕柔剝離粘連組織后引流十分通暢,在此期間分別用溫鹽水加慶大霉素沖洗膿腔,上管注水,下管出水,沖洗每日2次,治療后十分理想,治愈出院。
以上病例有一定手術(shù)適應(yīng)證,不是所有病例都用此方法,若血氣胸達開胸指征者應(yīng)行開胸手術(shù)。
雙管胸腔閉式引流術(shù)適應(yīng)證[1-3]:①血氣胸每日穿刺抽液,抽氣經(jīng)3d以上未能抽吸干凈者(氣胸<30%,血胸<500~800mL)。②血液較膿稠和已有小血凝塊,不易抽出者,膿液較膿稠和伴有膿塊,不易抽出者。③血胸懷疑有感染者。④膿胸不需開胸手術(shù)者。⑤血氣胸不需開胸手術(shù)者。⑥單管胸腔閉式引流術(shù)不暢者均可使用雙管胸腔內(nèi)式引流術(shù)引流。
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①出血;②漏氣;③引流管位置錯誤;④肺水腫;⑤胸腔感染;⑥殘余血胸;⑦氣胸復發(fā)。
4.1 水往低處流,氣往高處走。
4.2 肺葉在安置上管時復張速度加快,可以導致下管在肺葉復張的壓力下加快液體的排出。
4.3 包裹性積液在用手指剝離下可以把包裹膜剝離開而致液體流出,在肺葉復張的壓力下加快液體的排出。
4.4 膿胸在剝離后采用加入抗生素的液體沖洗下,可以使治療效果更好。
[1]顧愷時.顧愷時胸心外科手術(shù)學[M].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3:407-520.
[2]張效公.胸外科主治醫(yī)生500問[M].2版.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5:25-29.
[3]Spencer S主編,石應(yīng)康主譯.胸心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29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