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麗芳 珠海市斗門區(qū)實驗中學 519100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與方法
呂麗芳 珠海市斗門區(qū)實驗中學 519100
閱讀作為英語學習的一項基本技能,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發(fā)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廣泛的閱讀毫無疑問是獲得一個學習英語的良好語言環(huán)境的最好途徑,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閱讀策略并能在閱讀過程中有效地使用,不僅有利于學生運用科學的閱讀策略提高閱讀效率,而且有助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英語教師本身的知識儲備、語言觀、教學方式等極大地影響著學生的英語閱讀策略的形成。如何讓初中生掌握在一定時間內(nèi)正確獲取文章信息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精讀和泛讀的方法和習慣;如何能夠通過閱讀來獲取必要的社會閱歷、時事政治、科技文化;如何利用閱讀來培養(yǎng)自身的推理、分析、邏輯和聯(lián)想能力;如何利用已有的閱讀策略和閱讀能力為以后高一級的英語閱讀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些問題的解決才是初中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教師的也是學生的。
閱讀教學不是純粹地利用閱讀材料來傳授新知識,不是一個單詞或一句話的解釋,不是以掌握閱讀材料中出現(xiàn)的新語言知識為最終目的。閱讀是一種技能,是一種手段。學生通過閱讀來了解世界。初中生的外語閱讀學習在他們一生的外語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我們只是把閱讀材料簡單的拆開,分解和解析。那么學生便會把閱讀看成是對印刷符號的解碼,將詞匯結(jié)構(gòu)作為理解的唯一前提,無論讀什么文章均采取同一種模式:細嚼慢咽,字斟句酌,自上而下,從詞到句,甚至導致學生對某些語言形式毫無必要的“鉆牛角尖”。教師應該注意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特別是要培養(yǎng)學生準確捕獲有效信息,解決閱讀理解中的各類問題的能力。
目前在很多學校的英語教學中,為滿足應試教育的高分要求,許多教師在整個閱讀教學活動中缺乏整體規(guī)劃,只注重訓練形式,一味做模擬題,忽略對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指導。這些做法都是極其錯誤的。教師應經(jīng)常提醒學生,在閱讀中學生首先應該是語言的學習者,而不是考場上一考生。好的語言學習者往往能從有限的語言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汲取營養(yǎng),往往能以欣賞的心態(tài)輕松地參與閱讀,他知道應將注意的重點置于何處,什么地方詳讀,什么地方略讀,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領航員”的作用,防止學生在“茫茫題海”中迷失方向。糾正學生在閱讀中的不良習慣,是英語教師不容推卸的責任。在很多學生中普遍存在的諸如聲讀、心讀、指讀、扭頭等直接影響閱讀速度的不良習慣,必須及時給予糾正,真正讓學生養(yǎng)成“看讀”的習慣。
可以說,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的先決條件。初中生的閱讀速度普遍較慢,且無法獨立讀懂閱讀課教材的內(nèi)容,教師不得不在課上花大量時間講解,以求按規(guī)定的進度完成教學任務。因此,閱讀習慣顯得更加重要。良好的閱讀習慣,能有效地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并能讓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教學活動中。讀的方式有聲讀、心讀和看讀等。從信息傳輸?shù)慕嵌瓤矗x和看有著質(zhì)的不同。讀的程序是:詞形一詞音一詞義。看的程序是:詞形一詞義。一般來說,看的速度快于讀的速度。閱讀時,有的學生習慣地發(fā)出每個詞的讀音,有的學生發(fā)音器官雖沒有活動,但在心里還是自言自語地讀,這些都是聲讀現(xiàn)象。聲讀有助于增強語感,但是如果閱讀活動僅停留在聲讀階段,將會嚴重影響閱讀速度的提高。因此,教師要訓練學生從聲讀過渡到看讀,培養(yǎng)起直接理解書面意義的閱讀能力。
初中英語教材中的課文,歷來被視作精讀的主要材料。然而僅僅局限于課本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大量課外閱讀來增加學生閱讀實踐的機會。因此精選閱讀材料便成為每一位英語教師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能否給學生提供大量“優(yōu)質(zhì)”的閱讀材料,直接影響英語閱讀教學的效果。
怎樣才算是好的閱讀材料呢?首先,應力求材料難度適中,材料的難度與生詞量的多少、句型結(jié)構(gòu)的復雜程度、遣詞造句的語言風格、慣用法的使用等因素密切相關。教師在語言材料難度的控制上應掌握這樣一個原則:學生在“不太輕松”的閱讀過程中“能夠”讀懂文章大意,把握文章要點。即避免材料“偏難”或“偏易”。難度過大的材料讓學生望而生畏,摸不著門,容易挫傷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且不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偏易的文章學生感覺平淡無奇,無“味”可“嚼”,達不到應有的閱讀效果。因此,教師應根據(jù)所教學生的實際水平,選擇與之相適應的語言材料。對于材料中體現(xiàn)難度的個別詞句,要求學生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以及語境,在反復閱讀后做出合理的推斷。讓學生體會“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的心理過程。這種寶貴的心理體驗的不斷積累,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無疑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另外,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還應做到:一是確保材料在用詞、表達習慣諸方面“原汁原味”,堅決避免使用“英語字,中國味”的材料。二是盡量選用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具有濃厚時代氣息的素材,以材料的趣味性、知識性、實用性刺激學生的閱讀欲望,變“要我讀”為“我要讀”。比如學生對普遍感興趣的網(wǎng)絡信息、時政敘評、文體動態(tài)等內(nèi)容有關的材料,往往表現(xiàn)出濃厚的參與意識。學生通過閱讀,不僅提高了外語水平,而且增長了知識,可謂“一箭雙雕”。
猜測詞義是閱讀能力之一,也是會考、高考必考的形式。閱讀不是被動接受型語言活動,而是一種心理學上的猜測活動。一個單詞,一個句子,其本身沒有什么意義,它只是提供了一個思維方向,讓讀者根據(jù)自己各方面的知識對閱讀內(nèi)容進行猜測推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先教詞匯或者讓學生先學習詞匯,再講解文章,這是教學的一種模式。但在母語閱讀時,人們并不總是閱讀每一個詞;當遇到生詞時,通常也不會中止閱讀去查明詞義。同樣英語閱讀過程中,并不需要掌握所有的單詞,而是利用語境和知識去推測和推斷。從培養(yǎng)閱讀策略提高閱讀能力的角度看,應引導學生猜測詞義。猜測詞義的主要方法是“推斷”。推斷的依據(jù)有很多,比如可以通過解釋說明來猜測用語(如that is;that is to say;for example等)的提示猜測詞義,也可以通過對比來猜測,這種方法一般可以利用文中的同義詞,反義詞來推測。常見的引出同義詞的標志性詞語有or,like,similarly;常見的反義詞語境線索有yet, but, unlike,however,although, not…but,instead of等;可以通過句子的前后關系和因果關系來猜測。例如:
(1)It rained heavily. That's why the football match was postponed.
(2)Fishes live in water and have fins which help them to swim.
在(1)句中,通過分析句子的前后關系可以知道雨下得很大,導致足球比賽推遲的結(jié)果,由此可以推斷出“postponed”的意思為“推遲”。在(2)句中,運用生活常識就能較為確切地判斷出“fins”的詞義是“鰭”:可以通過英語構(gòu)詞法來猜測,在教學中,教師要經(jīng)常提醒學生注意常用的構(gòu)詞法,如前綴(prefix)加在單詞之前,通常改變詞義,而后綴(suffix)加在詞后,通常不改變詞義,但轉(zhuǎn)變詞性。掌握好這些構(gòu)詞法,有助于在閱讀過程中猜測“生詞”的詞義。
邏輯推理屬于主觀理解范疇,是閱讀理解的深層階段,它貫穿于整個閱讀活動的始終。深層理解和推理判斷是閱讀理解中的難點,要求學生根據(jù)已知的信息以及文中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去挖掘沒有明確表達出來的意思,即隱含意義。它包括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態(tài)度的推理、目的推理、原因推理和結(jié)果推理等。其技巧是通過文章所陳述的觀點或描述的事實,引出合乎邏輯的判斷或推理。推理能力的訓練,能使學生捕獲有效信息,正確地推斷出文章的隱含意義。
閱讀速度快的學生把握文章主旨大意優(yōu)于閱讀速度慢的學生。初中生的閱讀速度要達到每分鐘50~70個單詞。為了讓學生達到和超過這一要求,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進行以下的閱讀技巧訓練。首先可以考慮略讀技巧訓練,略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文章主體大意,辨別文體,以便于掌握文章結(jié)構(gòu)。其閱讀技巧是要把握不同文體的特點,然后根據(jù)其特點去了解文章的主體大意,弄清楚層次與段落,找出段落的主題句(topic sentence),盡快掌握文章的中心主旨和文章的基本結(jié)構(gòu)。其次培養(yǎng)尋讀技巧訓練,尋讀的主要目的是尋找某些特定信息,解決某些具體問題。尋讀是在略讀的基礎上進行的,其閱讀技巧是在略讀步驟后,對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思路有一定的了解,捕獲到了一定的信息,這時就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和依據(jù)。再次培養(yǎng)學生按照意群來閱讀,意群閱讀法是指以意群而不是以單詞為最小閱讀單位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這不僅可以提高閱讀速度,而且有利于句子的整體理解,避免逐詞閱讀逐詞理解。
7、課外閱讀指導
課外閱讀應作為課內(nèi)閱讀的補充與延伸,作為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獲得更多的知識、經(jīng)驗,而豐富的知識、經(jīng)驗又有利于更有效地閱讀。由此循環(huán)往復,閱讀水平將逐漸提高,知識經(jīng)驗也將日益豐富。就英語閱讀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而言,學生必須將閱讀活動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閱讀教學如果僅僅停留在課內(nèi),學生的閱讀實踐則太有限。課外讀得越多,詞匯復現(xiàn)率越高,對單詞和詞組就越熟悉,閱讀的速度就越快,理解能力就越強,進而形成課內(nèi)外閱讀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huán)。課外閱讀應以消遣性閱讀為主,材料的選擇應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權和自由度,也可以向?qū)W生推薦一些閱讀材料,主要是有關英美文化的材料。這時的閱讀才是更具有真實意義的主體自我發(fā)起、自我體驗和評估、自我豐富和提高的閱讀,才是更高層次的主體全面參與的閱讀。而范圍廣的課外閱讀也是擴大背景知識的重要手段。課外閱讀指導,應該按計劃、有重點、分階段、分層次進行,通過開展適量的讀說結(jié)合、讀寫結(jié)合、讀聽結(jié)合等多樣的活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經(jīng)久不衰。閱讀內(nèi)容要求豐富多樣,閱讀方式要依體裁而變。
新的中學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高效的閱讀技能是提高中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教師應從心理語言學的角度出發(fā)了解復雜的閱讀心理過程,深刻理解閱讀理解的實質(zhì),同時還應通過觀察、訪談分析學生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使用策略的情況,以便提供給學生更有效、恰當?shù)牟呗越虒W。
[1]陳力.英語閱讀教學過程分析.英語教師.2008(7)
[2]張淑華.中學英語閱讀教學方法改革初探.考試周刊.2008(31)
[3]鄭治芳.影響英語閱讀的因素及對策.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6)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