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建,李暉
(肇慶學院教育學院,廣東肇慶526061)
池田大作“伊甸園”中的人本教育觀
胡海建,李暉
(肇慶學院教育學院,廣東肇慶526061)
池田大作是一位宗教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教育家。作為虔誠的佛家弟子的他所生活的時代是科學技術高度發(fā)達的時代,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也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與生存的危機,所以池田大作希望找到一個寄托他精神世界的“伊甸園”。其思想內核包括人格的形成,熱愛生命、尊重人權的生命至上觀,保護環(huán)境的自然生態(tài)觀。他希望以此來拯救當今面臨危機與威脅的人類命運。
池田大作;“伊甸園”;人本教育觀
池田大作是一位宗教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教育家,但他主要是一位教育家。他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創(chuàng)立了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完整教育體系——創(chuàng)價教育體系,我們認為這就是池田大作在東方創(chuàng)立的“伊甸園”。
池田大作作為一位宗教思想家,他的思想必然打上宗教的烙?。煌瑫r他又是一位社會活動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又必然與人本主義思想密切相關,并以人本主義思想去指導他的社會與教育實踐活動。所以池田大作“伊甸園”的理論內核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以“天人感應”為核心的宗教思想。宗教思想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人類通過“天人感應”的思想去寄托自己的理想與追求。然而不管是西方的基督教,還是東方的佛教都有積極的一面,那就是用“天人感應”的思想去布撒去惡行善、大愛無垠的人本教義。作為虔誠的佛家弟子的池田大作也提出了與“權利欲念所驅使,生命內在之‘惡’”作斗爭的人間革命思想。
二是大愛的人本教育觀。池田大作所生活的時代是科學技術高度發(fā)達的時代,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又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與生存的危機,所以池田大作希望找到一個寄托他精神世界的“伊甸園”,而“伊甸園”的主旨就是用大愛的人本教育觀拯救當今面臨危機與威脅的人類命運。
基督教的經(jīng)典《圣經(jīng)》說上帝在創(chuàng)世的第6天,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土造了一個人——亞當,接著在東方的伊甸建了個園子,讓他所造的人住在里面。園子里有各種各樣的美麗的果樹,果子可作為人的食物,園子正當中是生命樹與分辨善惡的智慧樹,園子里有一條河及其分出的4條支流,園子里有各種飛禽走獸,后來上帝為了讓亞當擺脫獨居的孤獨又用亞當身上的一根肋骨造了個女人。在這個園子里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的動植物之間和諧相處,沒有濫采濫伐,沒有環(huán)境污染,沒有戰(zhàn)爭廝殺,充滿寧靜與詳和,人類在自然的原生態(tài)中生活與生存[1]??梢姟妒ソ?jīng)》的“伊甸園”只是一種寫在經(jīng)典中的理想教義,是基督信徒們對人際關系、社會關系、國家關系的一種理想與追求,還屬于人類精神的歸屬與理想家園。
而池田的“伊甸園”卻是現(xiàn)實與理想的結晶。池田面臨的時代是科學技術在不斷進步的時代,但這種進步一方面引發(fā)的軍備擴張給國家、民族與人類帶來嚴重的戰(zhàn)爭威脅與生存危機;另一方面是自然環(huán)境日益惡劣,人類面臨失去美麗與祥和的家園。池田面對人類的危機希望用他的社會與教育行動和“慈悲”、“利他”的佛性思想保衛(wèi)和平、保護環(huán)境,重構和平與和諧的理想與現(xiàn)實家園。
池田大作的大愛人本教育觀的形成與他自身的實踐和對人類命運的關注緊密相關,這一主旨貫穿于他的宗教思想、國家思想、環(huán)境保護思想及其實踐活動,主要源于他的宗教人本思想。
作為佛家弟子的池田大作的宗教思想應是他所有思想的出發(fā)點及前提,即思想源。池田為日本宗教界的領袖,其宗教思想對一個國度及其社會思潮都會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而他的與眾不同卻是不單純地拘泥于宗教教條,而是創(chuàng)造性地把宗教思想與人本教育觀有機結合,在日本社會產(chǎn)生了積極意義。池田的宗教人本觀集中體現(xiàn)在他的人間革命思想。關于什么是人間革命,池田有一段很精采的論述。他說:“以自律之精神與之(之為生命內在之惡)斗爭,憑借利他與慈悲的雙翼,向善的天空飛翔,以自我完善為終極目標的研磨,這,我稱之為人間革命”[2]156。池田的人間革命觀反映了他的生命觀與人類觀,而要實現(xiàn)這一“自我完善的終極目標”,就要根據(jù)人的“自律精神”用“利他與慈悲”去與惡斗爭。池田所斗爭的惡就是“為不信與自私所愚弄,為權利欲念所驅使,生命內在之‘惡’”[2]156。
正如《圣經(jīng)》所說人類的墮落是因蛇的引誘、女人的貪欲、男人的輕信而偷吃禁果,最終被上帝趕出寧靜的家園——伊甸園。在池田的佛教思想中典型地體現(xiàn)出人類因為不誠信、自私自利與權利欲而在人自身就產(chǎn)生了惡的邪念,而惡的邪念導致戰(zhàn)爭、兇殺、環(huán)境惡劣,最后人類被趕出了自己寧靜和諧的家園。池田出于一個信佛之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危機感,力圖通過自己的宗教思想與社會活動重構人類的精神家園,所以他號召“向善的天空飛翔”。
池田的思想己經(jīng)完全超出了宗教的范疇,而是在譜寫大愛人本教育觀的精采樂章,這一思想包括人格的形成,熱愛生命、尊重人權的生命至上觀,保護環(huán)境的自然生態(tài)觀。這些觀念對人類尤其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道德修養(yǎng)與道德重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保衛(wèi)世界和平、保護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對構建人類和諧安寧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對促進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時代意義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是學會做一個“利他”與“慈悲”的人,學會做一個明辨善惡的人,學會做一個誠信、無私的人,重構人與人之間和善的社會家園。中日兩國都是受儒家思想影響深遠的國度,池田也不例外地受到孔子和儒家思想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感染,池田的思想深處無不閃爍孔子的智慧與光芒。孔子的思想歷經(jīng)2 000多年時代的磨煉,歷經(jīng)風雨的洗禮,還如一棵常青樹,充滿生機與活力,是因為他的道德教育、道德修養(yǎng)以人為本,以人為出發(fā)點,強調做人這個根本,即“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專心致力于基礎性的工作,基礎就樹立了,道就產(chǎn)生了。君子專心致力于做人這一道德修養(yǎng)之根本,以孝悌作為仁之根本就確立和產(chǎn)生了。這是孔子哲學思想的最高范疇,又是倫理道德的最高準則。那么,如何實現(xiàn)這一根本?一是孝,二是悌,三是忠,四是信,五是禮,六是義。
這些思想與池田的做“利他”與“慈悲”的人,做一個明辨善惡的人,做一個誠信、無私的人都是一致的,都有利于構建和善與和諧的社會家園。
二是以慈悲之心熱愛生命、尊重人權的生命至上之大愛人本教育觀重構和諧寧靜的家園。池田的這一思想在他的許多著作中都是濃墨重彩的著筆,他從家庭成員之間的愛擴大升華為民族與國家之間的大愛。他堅決反對那種“不愛骨肉雙親、兄弟的人”,更反對“不愛自己子女的人”。他認為這種風氣會導致“輕視自己的生命,自殺或者發(fā)展到自殺暴力的傾向”[3]180。在國家與民族之間的關系上他非常擔心軍備擴張與技術進步給人類帶來的生存危機。他認為“受到擔心和恐懼的驅使而加強軍備”,會因為“一次小小的事件”,“而引起一場大戰(zhàn)”[4]180。他對科學技術的進步帶來的巨大力量表示極其憂慮。如果人類“不想把這種力量用于謀取全人類的幸福和維護作為人的尊嚴”,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確保對他人的優(yōu)越感這一競爭心理來利用這一力量”[4]174,后果將是很可怕的,以致造成人類的生存出現(xiàn)危機,環(huán)境遭受嚴重破壞,人類的生命權受到空前的挑戰(zhàn)與威脅。
因此他意識到“戰(zhàn)爭與和平問題”“是目前最重要的課題”,為此他大聲疾呼“排除戰(zhàn)爭,選擇和平,從未像現(xiàn)代這樣具有如此的重要性”[5]54,“放棄戰(zhàn)爭對于人類核時代的生存是絕對必要的”[5]125。可見池田的“慈悲”、“利他”的佛性思想延伸到家庭就是對家庭骨肉雙親、兄弟、子女的愛,延伸到國家與民族就是放棄戰(zhàn)爭,保衛(wèi)和平,從而捍衛(wèi)人類的生存權、生命權,彰顯大愛無垠的人本教育觀。
三是保護環(huán)境,重構自然生態(tài)的家園。池田生活的時代是自然環(huán)境日益惡劣,人類瀕臨失去家園的危險的時代:河流干涸、森林濫采、大氣污染、沙漠化加劇、動物絕種、全球變暖……所以保護環(huán)境,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重構自然生態(tài)的家園是全球人類面臨的當務之急。池田為此倡導“人間革命”以解決人類面臨日益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問題?!叭碎g革命”的作用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應用宗教來發(fā)展和改善最深層次的意識?!倍恰皩嶋H社會內的接觸和活動?!弊罱K的結果是“當越來越多人做到內在和外在的人類革命時,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大自然的關系會變得和諧?!?/p>
總之,池田從他的宗教觀出發(fā),引發(fā)他的人生觀、生命觀、環(huán)境觀,進而形成他的大愛人本教育觀。也就是以人為本,愛和平、愛人類、愛環(huán)境、愛雙親、愛兄弟、愛子女、愛國家、愛民族、愛正義、愛誠信、愛“慈悲”、愛“利他”,大愛無垠。而大愛的落腳點就是教育,只有教育才能解決人類深層次的問題,才能實現(xiàn)人類之間、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所以池田從教師觀、教育目的、教育的地位、教育的內容、學生觀等方面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他的大愛人本教育觀。他認為教師應該對教育事業(yè)充滿激情,要熱愛教育事業(yè)、要熱愛自己的學生?!八袕氖陆逃囊磺袡C關和教師都應當具有飽滿的熱情和牢固的教育理念”,“我覺得再沒有比能遇上充滿熱情的良師的青年更幸福的了”[6]。又如他在論述教育為了什么時又指出“教育的根本課題是在于回答人類應當怎樣存在,人生應該怎樣度過這些人類最重要的問題”[3]149。
[1]唐詩忠,張楚梅.圣經(jīng)故事[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
[2]創(chuàng)價學會及其歷任會長.關愛人性善待生命[M].長沙:湖南師大出版社,2003.
[3]阿·湯因比,池田大作.展望21世紀[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5.
[4]池田大作,奧銳里歐·貝恰.21世紀的警鐘[M].北京:中國廣播出版社,1988.
[5]池田大作.池田大作集[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7.
[6]池田大作.人生箴言[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1995:138.
The Humanistic Educational Outlook in Daisaku Ikeda’s“Garden of Eden”
HU Haijian,LI Hui
(School of Education,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Guangdong,526061,China)
Daisaku Ikeda is a religious thinker,social activist and an educator.As a devout Buddhist disciple he lives in an era of highly-develop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but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bring endless disasters and survival crisis to human beings.So Daisaku Ikeda hopes to find a“Garden of Eden”for his spiritual world,which centres around the thoughts of personality formation,life loving,respecting human rights,prioritizing life,and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naturalism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order to save mankind from the current crisis and the threats.
Ikeda Daisuke;“Garden of Eden”;humanistic educational outlook
G40-09
A
1009-8445(2010)03-0018-03
(責任編輯:楊杰)
2010-01-06;修改日期:2010-03-18
胡海建(1964-),男,湖南寧鄉(xiāng)人,肇慶學院教育學院教授,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