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合意
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 北京 100016
淺談機電設備傳動系統(tǒng)分析與安裝課程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案設計
楊合意
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 北京 100016
機電設備傳動系統(tǒng)分析與安裝課程作為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yè)的一門核心課程,要適應高職教育強化能力培養(yǎng)的發(fā)展趨勢,加強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案的科學設計。在教學方案設計時,重點是依據(jù)課程標準制定的五個能力為目標,遵循學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基本規(guī)律,以真實工作任務為線索,采用“工作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進行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zhì)結構設計。確立具體明晰的能力目標,開發(fā)出以“工學結合”的學習任務,研制出“學做合一”的學習活動,制定清晰、可操作的考核標準;要通過符合任務驅動性質(zhì)教學的設計思路,解析、確立本門課程教學的總體方案、具體方案及運作各階段項目課題的實施和過程要求,以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和實際技能的訓練,達到強化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教育教學目標。
課程;教學;方案;設計
機電設備傳動系統(tǒng)分析與安裝課程作為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yè)的一門核心課程,要適應高職教育強化能力培養(yǎng)的發(fā)展趨勢,加強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案的科學設計。重點是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把傳統(tǒng)課堂教學按教材章節(jié)順序進行的模式變?yōu)槿蝿镇寗?、項目教學模式,要通過符合任務驅動性質(zhì)教學的設計思路,解析、確立本門課程教學的總體方案、具體方案及運作各階段項目課題的實施和過程要求,以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和實際技能的訓練,達到強化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教育教學目標。
依據(jù)本門課程標準制定的5個能力目標和走訪調(diào)研一些大中型企業(yè)及一些很有發(fā)展前景的科研單位后進行的分析、研究都表明: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特別是近年來北京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的迅速崛起,社會人才需求格局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機電一體化專業(yè)作為電子技術、機械制造加工、模具設計與制造等專業(yè)的補充與延伸,機電類應用技能型人才將成為各企業(yè)爭奪的對象。被調(diào)研的單位都涉及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大部分崗位需求綜合素質(zhì)高,具備機、電技術綜合應用知識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機電設備傳動系統(tǒng)分析與安裝課程教學方案的設計,要遵循學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基本規(guī)律,以真實工作任務為線索,采用“工作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典型設備實驗臺為載體,機械傳動裝置實例分析為導向,序化教學內(nèi)容,按照教、學、做相結合、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要求,精心設計具體的學習任務、學習活動;實現(xiàn)學生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縮小與用人單位需求的距離;并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達到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使學生得到崗位實際工作的訓練,初步形成企業(yè)(崗位)工作經(jīng)歷。
本課程采用項目任務驅動教學法,每項子任務就是一個項目。以項目的設計和功能完善為動力,逐步深入、全面展開課程內(nèi)容。從機電設備傳動系統(tǒng)完成、動作功能的分析與機構制作、結構設計入手,從機械傳動零件的識別、選擇出發(fā),按照機械傳動裝置裝配圖進行典型部件的組裝、調(diào)整的順序來實現(xiàn)項目內(nèi)容的展開。學生通過完成項目的學習,達到學會分析、制作和機械傳動系統(tǒng)的裝調(diào)目的。
整個教學過程采用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方式進行考核,每個學生獨自完成三維機構系統(tǒng)創(chuàng)新綜合實驗臺拼裝和傳動系統(tǒng)實驗裝置組裝。以“課堂問答、練習作業(yè)、實際操作”的形式作為項目成果評價的主要依據(jù),5個項目任務分別考評。相關技術文檔的準確性、規(guī)范性和完整性納入考核范圍。根據(jù)項目的差異,考核內(nèi)容根據(jù)工作過程大致有資料的收集與方案的論證、基本功能測試包括“實例分析、工程圖的繪制、機構測繪、機構拼裝和傳動系統(tǒng)組裝”及自述答辯等考核。
為了便于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手段的實施,教學活動的實施采用小班制教學,每周半天(4學時)為1個教學單元,將每周4學時作為1個教學單元,即連續(xù)上課4學時。依托三維機構系統(tǒng)創(chuàng)新綜合實驗臺和傳動系統(tǒng)實驗裝置綜合實驗箱展開教學。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完成理論與實踐教學,還需開放實驗室,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各個項目的測試任務,這樣即可以將課堂內(nèi)容延伸到課堂外,強化了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又可以彌補課時的限制,保證下一次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本課程通過完成5項典型工作任務,15個教學項目達到培養(yǎng)學生對機電設備里的傳動系統(tǒng)分析與安裝調(diào)試及機構創(chuàng)新目的。
本課程教學總體方案要通過完成5項典型工作任務、15個教學項目的設計達到培養(yǎng)學生對機電設備里的傳動系統(tǒng)分析與安裝的目的,其基本架構及要求如下:
任務1:進行機電設備傳動機構工程圖形的繪制。該任務包含3個項目:
(1)繪制機構運動簡圖;
(2)判別機構是否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
(3)典型機構測繪。
任務2:識別典型機電設備里的傳動機構基本類型。該任務包含2個項目:
(1)傳動機構基本類型認識;
(2)傳動機構運動形式判別。
任務3:進行典型機電設備傳動系統(tǒng)功能、動作分析。 該任務包含3個項目:
(1)對不同傳動機構的主、從動構件工作性質(zhì)和動作功能分析;
(2)根據(jù)各傳動機構的功能要求,判定機構的運動特性;
(3)找出工作機構完成某個動作時,所需要的有效運動路程。
任務4:會拼裝多種平面?zhèn)鲃訖C構和機構制作與創(chuàng)新。該任務包含4個項目:
(1)判別平面機構的類型;
(2)靈活拼裝18種平面?zhèn)鲃訖C構;
(3)檢測各種平面機構活動構件的運動參數(shù);
(4)機構制作與創(chuàng)新。
任務5:熟練安裝、調(diào)整機電設備傳動裝置和不同的軸系部件與箱體部件。該任務包含3個項目:
(1)讀懂機械傳動裝置裝配圖;
(2)熟悉機械傳動系統(tǒng)結構設計要點和裝、調(diào)常識;
(3)進行各種機械傳動裝置和不同軸系結構的安裝和調(diào)試。
本課程采用項目教學法,每項子任務就是1個項目。以項目的設計和功能完善為動力,逐步深入、全面展開課程內(nèi)容。從機電設備傳動系統(tǒng)完成、動作功能的分析與機構制作、結構設計入手,從機械傳動零件的識別、選擇出發(fā),按照機械傳動裝置裝配圖進行典型部件的組裝、調(diào)整的順序來實現(xiàn)項目內(nèi)容的展開。學生通過完成項目的學習,達到學會分析、制作和機械傳動系統(tǒng)的裝調(diào)目的。
(1)會進行機電設備傳動機構工程圖形的繪制;
(2)能準確判別機電設備里的傳動機構基本類型;
(3)能對機電傳動裝置的功能、動作分析;
(4)會拼裝多種平面?zhèn)鲃訖C構和機構制作與創(chuàng)新;
(5)熟練安裝、調(diào)整機電設備傳動裝置和不同的軸系部件與箱體部件。
本課程采用項目教學法,每項子任務就是1個項目。項目完成后,需要提交的學習成果資料如下:
(1)合理可行的項目工作計劃;
(2)滿足技術指標要求的項目作業(yè)和機構制作作品;
(3)完整的項目設計報告。
整個教學過程采用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方式進行考核,每個學生獨自完成三維機構系統(tǒng)創(chuàng)新綜合實驗臺拼裝和傳動系統(tǒng)實驗裝置組裝。以“課堂問答、練習作業(yè)、實際操作”的形式作為項目成果評價的主要依據(jù),5個項目任務分別考評。相關技術文檔的準確性、規(guī)范性和完整性納入考核范圍。根據(jù)項目的差異,考核內(nèi)容根據(jù)工作過程大致有資料的收集與方案的論證、基本功能測試包括“實例分析、工程圖的繪制、機構測繪、機構拼裝和傳動系統(tǒng)組裝”及自述答辯等。
本課程的總成績構成是:每個項目任務占10%,合計占50%。
前3個任務完成后,安排1次理論測驗,試卷成績占20%。
后2個任務完成后,安排1次實操考試,成績占30%。
即總成績=項目考評成績×50%+理論考試成績×20%+實操考試成績×30%。
為了便于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手段的實施,教學活動的實施采用小班制教學,每周半天(4學時)為1個教學單元,將每周4學時作為1個教學單元,即連續(xù)上課4學時。依托三維機構系統(tǒng)創(chuàng)新綜合實驗臺和傳動系統(tǒng)實驗裝置綜合實驗箱展開教學。
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完成理論與實踐教學,還需開放實驗室,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各個項目的測試任務,這樣即可以將課堂內(nèi)容延伸到課堂外,強化了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又可以彌補課時的限制,保證下一次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1]劉惠堅,徐月華.建立車間式實訓室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6,238
[2]姜大源,吳全全.德國職業(yè)教育學習領域的課程方案研究[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7,258
[3]歐盟.Asia-Link項目"關于課程開發(fā)的課程設計"課題組學習領域課程開發(fā)手冊,2007
[4]石炳存.“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yè)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開發(fā)”世界華商經(jīng)濟年鑒[J].高校教育研究,2009,2
A discussion on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 design of the course of transmission system analysis and installation of mechatronical equipment
Yang Heyi
Beij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Beijing,100015,China
As a core curriculum of mechatronics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the course of transmission system analysis and installation of mechatronical equipment should adapt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ability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strengthen the scientific design of task-driven teaching mode.While designing the teaching method,the key point is to take the five kinds of abilities set by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s the target,and to follow the basic rules of cultivating th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students,as well as using the task-driven teaching mode and designing the structure of knowledge,ability and quality of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clues of real tasks.You should also set clear goals,develop the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method, design practice-based activities,and formulate clear and exercisable testing standards.Through meeting the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the overall scheme, the concrete scheme and the implementing requirements of each sub-task should also be analyzed and established,in order to teach students knowledge and train their skills,and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targets of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ng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course; teaching; method; design
book=141,ebook=817
2010-07-05
楊合意,本科,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