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艷,胡紅霞,趙 倩
(1.開封市隴海醫(yī)院檢驗科,河南開封 475000;2.開封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河南開封 475003;3.鄭州市第八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河南鄭州 450000)
隨著蛋白標志物如肌紅蛋白和心肌肌鈣蛋白的研究進展,美國臨床化學學會NACB和IFCC的委員會建議,MI的診斷標準從酶擴展到蛋白質(zh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心臟病學協(xié)會同樣把心肌肌鈣蛋白列為診斷ACS的標志物。所有臨床學術(shù)機構(gòu)和檢驗學術(shù)團體分別得出這一結(jié)論,即心肌肌鈣蛋白是ACS診斷、危險程度分級和治療指導的最好標志物。所以,筆者建議臨床醫(yī)師使用心肌標志物時應逐漸改變首選CK-MB的做法,而是把檢測血清肌鈣蛋白I(cTnI)作為臨床診斷心肌梗死(AMI)的第一標準,也可用于急診胸痛患者的評估。本文采用金標法檢測cTnI和Mb,使用速率法檢測患者心肌酶?,F(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07年8月~2008年8月急診心肌梗死患者115例,其中,男78例,女 37例;年齡42~81歲,平均(60.3±11.5)歲。所有病例排除肌肉損傷及肝腎功能不全史。
cTnI、Mb采用膠體金法(杭州艾康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提供),心肌酶(OLYMPUS AU640生化分析儀配套試劑)采用速率法檢測。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115例患者定性檢測結(jié)果:在入院后24 h內(nèi)cTnI、CK-MB和Mb對AMI的敏感性分別為94.8%、85.4%和75.6%;cTnI和Mb聯(lián)合檢測對AMI的敏感性為99.1%,特異性為87.3%,陽性預期值為94.5%;cTnI檢測對預測所有病例30 d住院期間發(fā)生死亡的風險比率為3.08。AMI患者AST、CK、CK-MB、LDH、α-HBDH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結(jié)果分別為(167.83±49.52)IU/L、(1206.42±324.45)IU/L、(171.25±68.92)IU/L、(458.64±149.27)IU/L、(538.74±214.18)IU/L,與對照組比較,結(jié)果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 均<0.0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最嚴重的后果,臨床上根據(jù)典型的胸痛病史、心電圖的演變特點及血清酶學測定,診斷一般不困難,但是約32%的AMI患者由于缺乏典型臨床表現(xiàn)、心電圖特征和心肌酶學改變,容易誤診、漏診[1]。最近歐洲心臟病學會(ESC)、美國心臟病學會(ACC)以及美國心臟學會(AHA)對檢測MI的生化標志物的應用作出建議。用于有缺血癥狀(如急性、進展性或新近的MI)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SC)患者分級重新定義的標準是除依據(jù)血清(漿)心肌肌鈣蛋白(I或T)濃度的升高外,還應考慮心肌損傷的早期生化標志物(如肌紅蛋白和CK-MB亞型)[2]。cTnI和Mb聯(lián)合檢測對診斷AMI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cTnI在胸痛4~6 h診斷敏感性達100%,其含量與心肌受損面積成正比[3],并隨時間增加,發(fā)作12 h后達到平臺濃度,不受骨骼肌損傷的影響,血液中持續(xù)5~7 d,診斷窗口寬,對心肌損傷特異性優(yōu)于CK-MB[4],并對心臟事件有預測作用,可用于患者危險度和預后的評價,逐漸成為診斷AMI的“金標準”[5]。本組AMI發(fā)病4 h后cTnI和Mb敏感性及特異性均高于CK-MB。因此,近年來,國內(nèi)外醫(yī)院都已使用cTnI、Mb、CK-MB作為診斷AMI的新指標??蓪⑷呗?lián)合測定作為提高敏感性和特異性的首選方法[6-8],能降低AMI的誤診、漏診。
[1]馬旭,馬陟.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15例誤診分析[J].現(xiàn)代保健:醫(yī)學創(chuàng)新研究,2007,4(32):146.
[2]潘柏申.心肌肌鈣蛋白的臨床應用[J].上海醫(yī)學檢驗雜志,2000,15(5):264-266
[3]陳曉曦,姚發(fā)輝.急性心肌梗死近期并發(fā)癥與血清肌鈣蛋白I水平變化的關系[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2005,3(11):824-826.
[4]梅帥虎,陳芝華,陳艷萍,等.血清肌鈣蛋白I對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價值探討[J].醫(yī)學臨床研究,2004,21(4):345-346.
[5]羅軍,劉云兵.心肌肌鈣蛋白在心血管診治中的應用[J].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2005,26(1):38-39.
[6]張華,陳華,李永興,等.心肌損傷標志物的聯(lián)合測定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應用[J].江西醫(yī)學檢驗,2007,25(5):104-105.
[7]牛長斌.不典型心肌梗死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9,47(23):184-185.
[8]賈紅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肌酶水平的變化[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7):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