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斌,周敏敏,趙建榮
(文成縣人民醫(yī)院 泌尿外科,浙江 溫州 325300)
尿道狹窄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疾病,其治療亦是泌尿外科較棘手的問題之一。其治療方法包括開放手術、冷刀切開、電切以及激光治療等,上述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也有一定比例的狹窄復發(fā)、尿失禁、性功能障礙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為探索基層醫(yī)院治療尿道狹窄的新方法,結合本院的現(xiàn)有條件,采用經(jīng)尿道等離子針狀電極切開為主的方法治療尿道狹窄,療效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1例為2007年3月至2010年2月由本院收治,年齡32~78歲,平均52歲。臨床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排尿費力、線細、滴瀝狀,最大尿流率(Qmax)11~4 mL/s,平均7 mL/s,膀胱殘余尿為120~35 mL,平均65 mL。均經(jīng)尿道鏡檢查及雙向尿道造影檢查確診。狹窄段長度0.5~1.8 cm,其中<1 cm的8例,其余分別為1.2 cm、1.4 cm、1.8 cm。前列腺手術后狹窄5例,騎跨傷引起狹窄2例,骨盆骨折致狹窄1例,炎性狹窄2例,尿道結石引起狹窄的1例。無合并膀胱結石。狹窄部位5例在后尿道,6例在前尿道,其中1例有假道形成。11例均已行2次以上尿道擴張術,未成功或仍不能正常排尿。
1.2 治療方法 連續(xù)硬膜外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采用日本奧林巴斯公司生產(chǎn)的等離子電切系統(tǒng),使用生理鹽水沖洗液。外管鞘為26 Fr,內(nèi)管鞘為24 Fr,12°鏡頭,針狀電極混切功率200 W,環(huán)形電極切割280 W,凝固80 W。①直視下插入尿道狹窄遠端,若狹窄段<1 cm,尿道走向能辨認,則不置引導物,若辨認困難,則從膀胱造瘺口插入探子、輸尿管導管或斑馬導絲引導。一般直接以針狀電極作放射狀切開狹窄尿道,逐漸擴大管腔并向前推進鏡鞘,直到鏡鞘順利通過狹窄段進入膀胱。前尿道狹窄選擇5點、7點切開,后尿道狹窄在3點、12點、9點處切開。若針狀電極難以夠到狹窄尿道,可先用冷刀在一處作較淺切開,然后換用等離子電切系統(tǒng)。②換用小號斜行電切環(huán),切除狹窄段尿道疤痕及瓣膜樣組織,修平尿道腔。③壓迫膀胱被動排尿暢,留置18~20 Fr導尿管4~6周,拔除導管后行尿道擴張術,每2~3周一次,共2~6次。
1.3 結果 本組11例均順利完成腔內(nèi)手術,無改開放手術病例。手術時間15~60 min,出血5~20 mL,術后排尿暢,出院時Qmsx 18~26 mL/s,平均21 mL/s,膀胱無殘余尿。術后無尿失禁、尿道直腸瘺等并發(fā)癥。隨訪3~12個月,平均6.5個月,排尿通暢,無狹窄復發(fā),性功能和術前無變化。
男性尿道狹窄和閉鎖常見原因為外傷性、炎癥性和醫(yī)源性。因尿道解剖生理的特殊性,尿道狹窄的治療一直是泌尿外科最棘手的問題之一[1-2]。尿道狹窄的傳統(tǒng)手術有尿道修補、吻合、會師、成形術等,但均創(chuàng)傷大,失敗及復發(fā)率較高。自1972年Saches首次應用冷刀技術行尿道內(nèi)切開術以來,這種腔內(nèi)技術已在臨床廣泛應用,并日臻完善,被認為是尿道疤痕狹窄的首選療法[3]。但單純冷刀切開術不能完整切除尿道疤痕組織且手術精度差,切割開后的組織參差不齊,遇有堅韌的疤痕時不易切開,容易滑過而損傷正常組織,故其療效維持時間較短,復發(fā)率較高,有報道稱兩年內(nèi)復發(fā)率高達50%~75%。
自經(jīng)尿道等離子電切應用在臨床以來,已有很多學者將該項技術應用于治療尿道疤痕狹窄,取得了較好的療效[4]。采用等離子電切治療尿道狹窄與單純尿道切開、腔內(nèi)冷刀切開或加疤痕電切手術相比較,有如下明顯優(yōu)點:①低溫切割汽化,其工作溫度為40~70℃,切割時表面形成的凝固層為0.5~1.0mm厚,對組織的熱穿透損傷極少,有利于尿道上皮爬行修復,再狹窄發(fā)生率低。②針狀電極切割精確,深淺容易控制,不易損傷海綿體及括約肌等,出血很少,視野清晰。③應用生理鹽水做工作介質(zhì),減少組織吸收,避免組織水腫、細胞壞死,從而減少疤痕形成,防止狹窄復發(fā)[5]。另外可有效避免糖水外滲所引起的組織黏連及疤痕形成。
通過臨床實踐,在采用等離子電切術治療尿道狹窄時,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應遵循先少后多、由近及遠、逐漸擴大的原則,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②前尿道在5、7點切開,切除疤痕時不宜過深,以免形成尿瘺。后尿道在3、9、12點切開,切除疤痕時切忌超過外括約肌平面,尤其曾行前列腺手術者。在推進或退鏡時注意觀察外括約肌環(huán)形收縮開啟,避免損傷外括約肌導致尿失禁。③電切疤痕時宜用小號電切環(huán),小片切除,寧淺勿深,不必追求切除所有的疤痕組織,以建立通道為目的。④盡可能切除通道中遺留的瓣膜樣組織和參差不齊的組織,使局部僵硬感消失,形成光滑平整的通道,可順利通過18~20 Fr導尿管,無阻塞感。⑤術后定時消毒尿道外口,及時引流尿道內(nèi)分泌物,以及拔管后預防性尿道擴張,均可減少尿道狹窄的復發(fā)。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經(jīng)尿道等離子電切用于治療尿道狹窄具有低溫切割、切割準確、損傷小、出血少、操作簡單等優(yōu)點,初步治療效果較為滿意,但由于本組病例數(shù)少,未能作對照研究,對上述結論尚需作進一步探討。
[1] Mundy AR. Management of urethral strictures[J].Postgrad Med J,2006,82(970):489-493.
[2] Sievert KD,Seibold J,Stenzl A.A comparison of one-stage procedures for post-taumatic urethral stricture repair[J].Int Braz J Urol,2006,32(4):486-488.
[3] 曾祥福,高冰,魏守順,等.腔內(nèi)手術治療尿道狹窄及閉鎖10年回顧(230例報告)[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1,22(10):631-632.
[4] 祝黎潔,吳升,王忠,等.經(jīng)尿道超脈沖等離子治療尿道狹窄[J].中華男科學雜志,2007,13(3):219-221.
[5] 郁建迪,孫百鳴.軟性膀胱鏡聯(lián)合雙極等離子電切治療復雜性后尿道狹窄及閉鎖[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6,21(8):61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