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本武,曹迅飛,左 輝,黃 偉
(武漢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入黨動機,即推動申請入黨的同志為達到入黨目的而進行的不懈努力的心理動因,或者說他從內心為什么要入黨。黨章明確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黨員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奮斗終身?!边@是根據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和最終奮斗目標對黨員提出的最基本要求。顯然,只有對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充滿熱愛,信仰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服務祖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積極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共產主義理論,不斷從思想上豐富和提高自己,堅定為共產主義奮斗的信念,由此提出入黨要求,才是唯一正確的入黨動機,因為它與黨的性質、宗旨、奮斗目標和黨員條件是一致的[1]。但是,由于國際形勢以及國內環(huán)境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當代大學生的入黨動機日益趨向多樣化與復雜化。
為此,筆者擬就當代大學生入黨動機的若干問題,對武漢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法商學院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部分同學進行了書面問卷調查。調查采用隨機的方式,共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87份,有效回收率96%。根據調查結果,筆者發(fā)現(xiàn)仍有部分大學生入黨動機不明確,存在模糊、不純,甚至是錯誤的入黨動機,具體情況如下:
調查表主要包括4個方面,基本情況、對黨的了解、入黨動機和對共產黨員的整體評價情況。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大一、大二、大三學生分別占26%、42%和2%,其中選擇“信仰共產主義”的占67%,沒有明確信仰的有28%;對黨的了解情況方面:68%的同學認為自己對黨的了解程度一般,分別有14%和18%選擇“了解”和“不了解”,96%的學生在回答“倘若你不是黨員,是否想入黨”時選擇了“是”;入黨動機方面:在回答“你為什么入黨”時,選擇“因為大家都申請,自己不申請就太落后了”的占26%,選擇“入黨能在評獎評優(yōu)時特殊加分,而且會影響學生鑒定上的德育評定”的占12%,選擇“是因為覺得入黨是一種榮譽,這可以讓自己在政治上鍍金,可以增光添彩”的占36%,選擇“為了以后更好地找工作”的占17%,選擇“因為直覺上覺得入黨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是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的堅實一步”的占38%,選擇“為了不辜負長輩的希望,為了給家人爭光”的占20%;在回答“你會在什么樣的前提條件下申請入黨”時,選擇“不損害集體利益的前提下兼顧個人利益”和“條件已符合的前提下申請入黨”的分別占22%和78%;在“你對周圍同學寫入黨申請書的看法”調查中,認為“追求共產主義信念”的占32%,有29%的學生選擇了“為給自己學習成才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對共產黨員的整體評價方面:認為共產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突出,威信很高”的占45%,認為“沒有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威信很差”的占7%。
通過對以上數據的處理分析,可以把當代大學生入黨動機分為以下4類。
這一類型的大學生熱衷于探求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比較注重個人的價值作用,對生活充滿熱情,樂于學習、勤于思考和勇于追求。他們認為入黨能更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更好地成長、更完美,雖有加入黨組織的愿望,但卻僅僅把組織上入黨作為一種成才的政治標準,沒有把加入黨組織作為自己政治上的畢生追求。他們比較注重于組織上入黨而不是思想上入黨,且大都上進心強,在某些方面有特長,想通過入黨,為個人施展才華尋找用武之地。調查報告顯示,有22%的同學選擇“在不損害集體利益的前提下兼顧個人利益”,29%的同學在回答“你對周圍同學寫入黨申請書的看法”時選擇了“給自己學習成才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這實際上也代表了這部分同學寫入黨申請書時的看法,在大學生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這一類型的大學生一般有較為明確的自我人生設計和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在價值取向上,他們有較強的兼容性和復合性,在義與利、奉獻與索取、社會與個人的關系模式中,不做嚴格的邊界性取舍,而是力圖同時兼顧。雖然這一類型的大學生入黨動機能夠在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抉擇中尋求平衡,但在兩者沖突的情況下,通常申請入黨主體有利己主義的念頭閃現(xiàn)或張揚[2]。
主要表現(xiàn)在入黨動機上的實用主義和功能主義。調查報告顯示,有17%的同學在回答“你為什么入黨”(多項選擇)時選擇了“為了以后更好地找工作”,這表明有部分大學生把入黨定位為提高能力和鍛煉自我的機會,或異化為追求個人發(fā)展,打造擇業(yè)就業(yè)競爭資本的功能性手段。這種類型的學生主要有以下幾種思想:認為共產黨是執(zhí)政黨,如果自己不是黨員,將來會在使用和提拔上受到影響,入黨可以為自己未來的名、利、權等方面獲取政治資本和實惠,他們受社會腐敗風氣的侵擾,腦中或輕或重地存在黨員→從政→謀利的思維;認為入黨可以有更多機會被選拔為主要學生干部,能在評獎評優(yōu)時獲得特殊照顧;認為入黨會影響學生鑒定上的德育評定等[2]。這類學生為了達到盡快實現(xiàn)程序上的組織發(fā)展,往往表現(xiàn)出入黨愿望十分迫切,經常主動找組織,找老師談心,有的甚至請客送禮,拉關系,找門路。
這一類型的入黨主體在動機上表現(xiàn)為自我虛榮性和被動性。自我虛榮性表現(xiàn)為部分學生為了滿足虛榮心而追求入黨。調查報告顯示,在回答“你為什么入黨”(多項選擇題)時,36%的同學選擇了“是因為覺得入黨是一種榮譽,這可以讓自己在政治上鍍金,可以增光添彩”。他們認為“共產黨員”這一稱號是榮譽的象征,希望通過入黨來體現(xiàn)個人的價值,但政治上不成熟,思想認識膚淺,對入黨的終極意義認知不明。被動性表現(xiàn)為有些學生本人的入黨意愿并不強烈,但父母、老師卻很重視他的入黨問題,在他們的規(guī)勸甚至壓力逼迫下,被動地遞交了入黨申請。調查報告顯示,有20%的同學入黨是因為“為了不辜負長輩的希望,為了給家人爭光”。這類學生往往缺乏自主精神和內在積極性,在入黨問題上缺乏恒心和毅力。在現(xiàn)實生活中,持有這種入黨動機的同學不太熱衷于公益活動和集體生活。
社會心理學認為,同輩群體之間在心理志趣上有較強的示范和感染作用,在行為選擇上會出現(xiàn)從眾附和、跟風隨流的傾向[2]。調查報告顯示,有26%的同學在回答“你為什么入黨”(多項選擇)時選擇了“因為大家都申請,自己不申請就太落后了”,這部分學生看到周圍很多同學都寫了申請,惟恐自己“落后”,跟不上“潮流”,在從眾心理的驅使下遞交入黨申請。他們大多沒有從實質上理解黨員的政治責任和應承擔的社會義務,而是基于“因為大家都申請,自己不申請就太落后了”,特別是當前大學校園中,入黨熱潮集中表現(xiàn)在低年級的班級同時集中遞交入黨申請書的現(xiàn)象。還有部分學生看到不少同學申請入黨一年多時間即被吸收入黨,或者聽別人說在大學期間入黨相對容易,只要學習好或工作好,多拉攏同學,多接近老師,就可以入黨,于是抱著試試看的投機心理遞交了入黨申請。此類學生對待申請入黨的問題缺乏認真嚴肅的態(tài)度,他們爭取入黨的行為往往有始無終[3]。
形成入黨動機的因素是多方面、深層次的,它是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同輩群體、大學思想教育體系和個人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通過調查分析,筆者認為當前影響大學生入黨動機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國內外環(huán)境是個體社會化的宏觀背景,它包括國際形勢及國內環(huán)境。
2.1.1 國際形勢的影響
人類進入21世紀后,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日益明顯。經濟全球化也伴隨著政治全球化,不同生產方式、消費方式、價值觀念相互碰撞,相互滲透。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憑借其科技和經濟實力的優(yōu)勢,對全球傳媒實行壟斷經營,從而向全球灌輸和傾銷西方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蘇東劇變”之后,西方發(fā)達國家對中國的文化滲透更加猛烈,高等學校更是文化滲透與和平演變的前沿陣地。由于青年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之中,又具有強烈的好奇意識,他們的思想很容易受環(huán)境影響產生困惑和疑慮,有的經受不住考驗,就會步入思想誤區(qū)。特別是入世之后,這種經濟、政治、文化、價值觀的侵蝕和滲透更加激烈,對大學生的思想和入黨動機的負面影響表現(xiàn)得更加顯著。
2.1.2 國內環(huán)境的影響
首先,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主義建設由計劃經濟模式轉變?yōu)槭袌鼋洕J?,社會情況發(fā)生了深刻而復雜的變化。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社會生活方式、社會組織形式、就業(yè)崗位和就業(yè)方式等方面日益多樣化,在價值觀上也表現(xiàn)出多元化[4]。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抬頭甚至泛濫,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一些沉渣在社會上趁機浮起。調查報告顯示,有7%的同學認為黨員“沒有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威信很差?!边@表明黨內的腐敗現(xiàn)象和社會上的不正之風給大學生的思想投下了陰影。其次,擴招和就業(yè)、競爭所帶來的壓力也使大學生思想發(fā)生了復雜的變化。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大學生就業(yè)體制由原來的計劃分配轉變?yōu)樽灾鲹駱I(yè)、雙向選擇。面對激烈的擇業(yè)競爭,個人條件是否優(yōu)越成為擇業(yè)成功的關鍵。許多用人單位把是否是黨員作為畢業(yè)生素質和能力的信號,學生黨員往往被搶手的單位錄用,并安排到重要崗位,這就使得許多大學生把入黨作為目標,希望自己的政治面貌一欄能在大學畢業(yè)時填上“黨員”二字,把入黨作為謀取私利的資本,產生了扭曲的入黨動機。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作為信息傳播新的媒體對高校師生的生活、學習、思想等方面起著越來越廣泛的影響?;ヂ?lián)網的積極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互聯(lián)網對當代大學生的消極影響也是多方面的:互聯(lián)網以西方語言為主導,英語文化在網上居于霸權地位進而使得當今世界面臨單一文化的威脅,容易導致長期沉溺于互聯(lián)網的青年一代對母語和本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淡漠;西方敵對勢力利用其對信息傳播的控制,極力向世界特別是堅持社會主義的中國宣傳它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進行文化滲透與和平演變,對我國思想文化戰(zhàn)線形成巨大的沖擊,對求知欲強,辨別能力相對較弱的大學生更是如此;互聯(lián)網上的信息良莠不齊,既有大量有價值的信息,也充斥著許多黑色、黃色、暴力等有害信息,這些垃圾信息易于把青年大學生引入歧途,導致他們自我放縱,不道德和違法行為時有發(fā)生[5]。
家長望子成龍,也表現(xiàn)在了對待孩子入黨的態(tài)度上。有“需求”就有“供給”,社會上一些用人單位“黨員優(yōu)先”的做法,不僅使部分大學生入黨動機出現(xiàn)偏差,也使某些家長的思想出現(xiàn)偏差,認為孩子入黨可以在就業(yè)中增加競爭砝碼,為家族增添榮耀。然而,他們并沒有在日常生活中重視德育,采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入黨,而是灌輸一些“別人能入黨,你就能入黨”、“把同學關系搞好,多接近老師,不行送點禮”等諸類思想,“強迫”孩子入黨,在子女價值觀念功利化的問題上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應該承認,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改變了精英教育模式,使得原本可能大多處于待業(yè)狀態(tài)、引領社會亞文化潮流的“社會青年”隨著高校擴招大量進入大學校園,而“社會青年”的進入打破了校園文化的單純,它同時伴隨著大量不良習慣和生活方式的導入,從而侵蝕和改造著大學原來優(yōu)良的學風和教風,也帶來了某些負面的思想,這些都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學生黨建工作的難度[2]。
隨著教育的市場化、產業(yè)化的漸進,投身經濟、適應市場成為部分大學生發(fā)展自我的重要標準和內容,他們把市場經濟中一些消極現(xiàn)象如利益至上、金錢萬能等引入自己的生活。大學實行收費、雙向選擇、自主擇業(yè)政策后,使學生的經濟、心理、就業(yè)壓力日益增大,相當多的大學生擇業(yè)原則為:高薪、白領、大城市,部分大學生出現(xiàn)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這些都從不同角度影響著大學生的理想和追求,影響著他們正確入黨動機的形成[5]。
當前高校黨員培養(yǎng)教育體系在思想和內容上的時代性脫節(jié)。一是對思想政治工作和學生黨建工作隊伍的專職化和制度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更多的只是把這一群體當成“救火隊員”、“全能選手”,這導致了高校思想政治和學生黨建工作隊伍的角色尷尬。二是當大學生的群體特征出現(xiàn)新面貌時,高校的管理服務模式依然是舊瓶裝新酒,很難博得學生的認同,工作效果不夠理想。主要表現(xiàn)為理論學習時間充裕,特別注重形勢與政策教育,但在教育方法上依然進行灌輸式教育;由于現(xiàn)代資訊發(fā)達,黨建工作者自身的信息汲取渠道和質量有時還不如培養(yǎng)教育考察對象來得豐富多元,從而降低了入黨積極分子對教育聯(lián)系人的心理認同,理論學習興趣也逐漸減低。三是由于高校黨建工作隊伍與申請入黨學生規(guī)模的比例較為懸殊,導致任務指標式的量化培養(yǎng)傾向較明顯,只注重完成量,不注意保證質;集中教育較多,個別互動和深度教育較少,對學生黨員評價容易以偏概全;只注重初期的教育考察,對入黨后的再教育意識普遍弱化。四是為了激發(fā)和強化黨員骨干和學生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學生黨建工作者有時在有意無意地滿足學生的功利需求和虛榮心理,入黨的政治價值被部分地異化為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的激勵手段,從而慢慢形成對學生政治價值取向上的誤導。五是道德教育與道德實踐的反差。校園圍墻內外的反差,理想教育與社會現(xiàn)實的反差使學生內心拓積著強烈的矛盾空間;高校大學生黨員培養(yǎng)教育體系的思想滯后和內容脫節(jié),造成學生蘊涵于入黨動機的激情與理性大打折扣,從而帶來黨員發(fā)展路徑上不良的后續(xù)連鎖效應[2]。
入黨是大學生政治價值和獻身精神的選擇,它承載著一種社會責任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價值,在青年大學生身上有宏大的成長教育空間和行為可塑性,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入黨動機應當與“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fā)展”的理念相融合。首先要正視大學生中出現(xiàn)的入黨動機偏差問題。調查報告顯示,67%的同學信仰“共產主義”,96%的同學“想”入黨,這表明當代大學生的主流具有基于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奮斗信念的正確入黨動機,我們在政治上要充分信任他們,對大學生的入黨積極性應該肯定。時任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于2005年3月在南京大學給學生作《科學發(fā)展在江蘇》的報告后,應某位學生要求回答“當代大學生的入黨動機是功利多一些還是信仰多一些”的問題時,他說,“現(xiàn)在大學生要求入黨時想得比較多的是個人動機,但他畢竟想的是個人的進步,這種個人的進步追求會在他將來的道路上逐漸融合到民族的進步追求、國家的進步事業(yè)當中去,這是一個終生奮斗的過程。大學生要求入黨我認為是件好事,雖然他還比較幼稚,不太成熟,甚至帶有個人的一些想法,但都應該鼓勵。[6]”可見,偏差性的入黨動機可以通過矯治和教育引導到促進社會文化進步、體現(xiàn)黨員先進性的軌道上來。針對大學生申請入黨的偏差性動機及其深層因素,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進行矯治。
加強黨性教育,使學生全面認識了解中國共產黨與一名合格共產黨員的要求是根本。部分學生身上表現(xiàn)出的種種不良價值觀歸根到底是因為對中國共產黨的性質、綱領和宗旨等缺乏一個正確完整的認識,在對學生的教育、培養(yǎng)、考察中,特別在具體實踐指導中,應結合不同的價值觀與價值取向,有針對性地作正反比較,不斷明確與強化入黨動機中的正確價值觀與價值取向,要讓爭取入黨的大學生意識到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一種政治信仰的確立,是一種思想道德價值的選擇,是對自我道德修養(yǎng)的更高要求,要隨時為人民服務而無私奉獻,從而樹立起新的入黨動機[7]。
(1)把規(guī)模性、理論性教育和日常實踐教育結合起來,使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回歸生活、社會和日常,從而與學生的全面成長成才需求有機地整合起來?,F(xiàn)在“自學→集中上黨課→觀看錄像→聽報告→撰寫學習心得”的黨員教育慣常模式忽視了學生從日常生活實踐自我感悟的過程。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沒有真實、細膩的感性認識,很難上升到抽象系統(tǒng)的理性認識。因此,新時期的入黨動機培養(yǎng)教育工作應與社團、學術創(chuàng)新和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建立高校之間、高校與社區(qū)之間的文化互動機制,讓社會生活實踐的養(yǎng)分豐富和滋養(yǎng)學生的大腦,在循序漸進中孕育正確的入黨動機[2]。
(2)以疏代堵、疏導結合,實現(xiàn)由說教灌輸型教育向引導性教育的轉變?,F(xiàn)代社會信息傳播速度加快、信息量增大、知識爆炸,而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隊伍大多還擔任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日常管理工作者的角色,基層管理服務工作的千頭萬緒導致他們疲于應付工作,難以及時掌握和更新知識,有時對重要的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現(xiàn)象給不出一個有說服力的答案,只能靠說教和灌輸來教育學生,缺乏深入細致、貼近學生心靈的東西,對大學生學習生活中碰到的很多問題缺少引導[8]。因此當務之急,黨建工作者應著重把握社會的新形勢、學生的新特點,從而深入地推進大學生黨員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首先要及時把握當下社會的發(fā)展特征,把黨員的培養(yǎng)教育同為社會的發(fā)展服務和提高學生自我素質結合起來;其次要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現(xiàn)實性與可操作性,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教學生做人,把握公民道德的基本要義,然后再有機地過渡到更高層次的黨員身份和角色扮演上。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則要寓情于教、以身作則、以情感人,不追求速度,而是一步一步消解學生入黨動機的被動性,將黨員先進性轉化為學生政治素養(yǎng)上的自覺訴求。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已由課堂拓展到了網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信息社會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我們應通過建立“紅色網站”,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使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時,要把事關大學生學習生活如就業(yè)考研、校園文化、貧困資助、勤工助學等方面的重要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為學生形成正確的入黨動機營造全新的平臺。北京大學的“紅旗在線”等優(yōu)秀思政網站,已經逐漸成為學生黨建工作的良好載體。
首先是“兩課”教師。要適時改革“兩課”教育,要求授課老師授課時不但要注重基本原理的分析,還要將最新時勢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融入到課堂和教材中來。其次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學生政治輔導員)。通過改善他們的工作環(huán)境,肯定他們的工作成績來化解他們的角色矛盾,從而提升學生對黨建工作隊伍的心理認同。
當前,各種社會問題和矛盾比較集中,這是社會轉型期的特點,而學生看問題相對較片面,部分學生對社會的陰暗面關注較多。我們要正視社會問題、正視發(fā)展矛盾,通過組織、引導學生討論重大的社會問題和事件,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在理性反思中意識到社會發(fā)展的問題只能在發(fā)展中解決的道理,學會在處理復雜的社會關系中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同時,要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學生既作為群體性存在,又是具有自我個性的主體,“人文關懷”是對作為主體的人的生命與生存質量的關注,是對人應有的人格、尊嚴和需求的肯定[9]。只有把學生視為有自我訴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的個體,才能更好地與之溝通,才能讓學生對我們的教育產生認同感,在自我實現(xiàn)中不斷改造自己,持續(xù)考驗和錘煉自己的共產主義信念,歷久彌堅。
影響入黨動機的因素是多方面、深層次的,入黨動機的形成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其科學的形成機理。高校思想政治和學生黨建工作者應充分研究時代特點,認清社會轉型、變化的大背景,與時俱進,在開展工作時適時做出科學的調整。教育應當以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員培養(yǎng)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從而對學生深入地進行黨性教育。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才能科學地構建與時俱進的高校黨建體系,錘煉和端正學生的入黨動機,從而有效地發(fā)揮新時期學生黨員群體的先進性。
參考文獻:
[1]何定雄.大學生入黨培訓教程[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238-242.
[2]周明寶.背景嬗變與機制創(chuàng)新:社會學視角下當前大學生的入黨動機偏差研究[EB/OL].[2005-11-10].http://www.cycs.org/Article.asp?Category=1&Column=100&ID=856.html.
[3]蔣松.如何端正大學生的入黨動機[EB/OL].[2005-12-14].http://xzf.2000y.net/mb/2/ReadNews. asp?NewsID=48516.html.
[4]彭漪漣,蔣建民.鄧小平決策理論與實踐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32-238.
[5]殷士勇.校園網絡文化下的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09(2):56-58.
[6]祖六四.江蘇省委書記稱當代大學生入黨個人動機較多[N].揚子晚報,2005-03-27(1).
[7]顏曉初,戴亞虹.談價值觀對大學生入黨動機的影響[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22(4):65.
[8]任治忠.尋找精神的家園——關于當代大學生思想教育問題的研究及對策分析[J].社會主義論壇,2004(7):19-22.
[9]林茜,施姬.護理需要人文關懷[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