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幼小銜接制度的設計與創(chuàng)新

2010-03-23 13:18:05
天津市教科院學報 2010年6期
關鍵詞:幼小幼兒園兒童

白 燕

(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天津 300191)

幼小銜接制度的設計與創(chuàng)新

白 燕

(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天津 300191)

小學新生通常存在各種不適應現(xiàn)象,幼兒園與小學之間也存在著單一、單方、表面、超前和滯后銜接等問題。一個和諧的幼小銜接制度,既要考慮兒童心理發(fā)展方面的內在因素,更要考慮制度設計方面的外在因素。因此,必須通過制度設計與創(chuàng)新,建立一個制度化、易操作的幼小銜接指導體系,促進多元因素平穩(wěn)順暢地對接,為小學新生的角色轉變設計一個緩沖空間,才能保障兒童在兩個學段的轉換過程中,順利地實現(xiàn)角色同步轉變。

幼小銜接;制度;創(chuàng)新

統(tǒng)計資料顯示,天津市每年約有8~10萬新生入小學。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這是人生的一大轉折。它意味著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向正規(guī)學習邁出了最初的一步。他們能否適應小學生活?是否存在困難?我們的幼小銜接制度應如何保障他們順利實現(xiàn)從幼兒到小學生的角色轉變?這些都是人們十分關心的問題。

一、小學新生角色轉變過程中的幾種不適應現(xiàn)象

據(jù)調查,每年的入學新生,對小學學習生活產生各種不適應的情況十分常見。他們普遍感到上課時間長、作業(yè)多、不好玩,因而身體疲勞、睡眠不足、食欲不振、體重下降等狀況在部分學生中經常出現(xiàn);一些小學新生的學業(yè)失敗率高,自信心下降,學習興趣低落,產生了焦慮、厭學情緒和各種心理壓力;另一些小學新生則出現(xiàn)課堂違規(guī)現(xiàn)象多、攻擊性強等行為;還有的孩子留戀幼兒園生活,甚至羨慕退休的爺爺、奶奶,萌生出“我什么時候退休”的天真愿望。[1]

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歸納,我們可以看到處于幼兒園和小學銜接階段的兒童,通常存在著下列三個方面的六種不適應問題:

1.人際關系方面

對師生關系不適應。兒童入學后,必須離開“第二個母親”角色的關系人——幼兒園教師,而去面對嚴格要求、學習期望高的小學教師,必須逐漸擺脫對父母和老師的依戀,學會獨立自主完成學業(yè)、解決各種矛盾。這個從依賴到獨立的過程,容易使兒童感到壓力和負擔。

對伙伴關系的不適應。兒童入小學后與幼兒園的友伴分離,需重新建立新的伙伴關系,結交新朋友,尋找自己在團體中的位置并為班級所認同。這個分離與重建的過程,容易產生孤獨、焦慮感,使一些兒童感到困惑。

2.教學方式方面

對教師的教學方法不適應。小學教師正規(guī)的科目教學方法與幼兒園教師的自由游戲、探索學習和發(fā)現(xiàn)式教學方法有較大區(qū)別,另外還有家庭作業(yè)及考核等方面的不同。兒童必須有適當?shù)臅r間加以適應。

對小學生的學習方式不適應。幼兒期的自由、活潑、自發(fā)的學習方式,被轉換成分科學習、有作業(yè)、受教師支配的學習方式,要求兒童較多地利用有意注意,進行有意志控制的學習。在這一轉換過程中,兒童容易陷入不注意狀態(tài)或學習障礙。

3.行為要求方面

對行為規(guī)范不適應。幼兒園倡導的是“保教并重”,小學注重文化學習,因而通常在幼兒園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個人要求,在小學不再被重視。兒童入小學后,必須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融入集體,他們以往感性的行為準則將漸漸被理性和規(guī)則所控制。

對期望水平不適應。幼兒園時期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行為習慣為主要目標的活動被正規(guī)的學習活動取代,家長和教師都會對上了學的兒童給予新的期望和壓力,如為了學業(yè)而減少兒童游戲、看電視的時間等。學習要求從寬松到嚴格,兒童當然感到緊張。

之所以會出現(xiàn)上述種種不適應問題,是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處于從幼兒到小學生的角色轉換過程中,并且這一轉換不是漸進性的,而是突如其來的。從入學的第一天起,他們就要與過去習慣了的生活完全告別。6、7歲的兒童對這種突然的變化是很難承受的,因而產生種種不適應,也就在情理之中。

從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兒童的發(fā)展是有階段性和連續(xù)性的。學前期和學齡期是兩個不同的年齡階段,這兩個年齡階段的兒童有其不同的年齡特點及主導活動。學前期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特征,主導活動是游戲;而學齡期是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主導活動是學習。但是這兩個階段又是連續(xù)和慚進發(fā)展的。兒童從一個年齡階段邁向另一個年齡階段,其身心發(fā)展、活動的轉變需要有個逐漸的發(fā)展過程。

研究表明,這些不適應問題并不是不可避免的。1990年至1994年間,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原國家教委幼教處聯(lián)合進行了“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的研究”,[2]結果顯示:如果學前期為幼兒做好社會適應性與抽象邏輯思維的準備,在小學低年級又不在這兩方面對兒童提出過高要求,則幼兒入小學后面臨的學習適應困難和社會適應困難均可克服。問題的關鍵是,應重視和尊重兒童各發(fā)展階段的特點,要從幼小銜接的制度建設和創(chuàng)新方面,為小學新生的角色轉變設計一個緩沖空間,由此出發(fā),逐步引導他們向下一個階段和諧地轉換、發(fā)展。

二、幼小和諧銜接制度的考量

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聯(lián)系不夠緊密、不夠順暢,這是現(xiàn)行教育制度在幼小兩個學段相互銜接方面的一個設計問題。考量幼小銜接制度是否科學合理,一個關鍵詞就是和諧。

和諧,即融洽、調和。在哲學的范疇是指對自然和人類社會變化、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是人們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處事的價值觀、方法論;其內涵是事物之間在一定的條件下,具體、動態(tài)、相對、辯證的統(tǒng)一;它表明了不同事物之間相輔相成、互促互補、共同發(fā)展的關系。

辯證唯物主義和諧觀認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也是我們進行教育制度設計的重要支撐。因此,幼小銜接和諧,要求幼小兩個學段之間配合得勻稱、適當、協(xié)調。正如《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所指出,幼兒園和小學應密切聯(lián)系,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

長期以來,我市社會各界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為縮小銜接的坡度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從總體看,幼小銜接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具體表現(xiàn)為:[3]

1.單一銜接

在主觀意識上,單純重視“智”的銜接,忽視體、德、美的銜接,特別是忽視社會適應能力的銜接;在教學工作中,重視知識,特別是數(shù)學、語文、英語知識的銜接,忽視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的銜接和生活經驗的積累。

2.單方銜接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一種雙邊聯(lián)系。然而,目前較普遍的情況是,幼兒園積極地開展幼兒的入學準備工作,主動向小學靠攏,在教育要求、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盡量接近小學;但小學很少考慮初入學兒童的特點,不能主動與幼兒園對接,形成銜接問題上的一頭熱。

3.表面銜接

一些幼兒園和小學對幼小銜接的實質把握不準,雙方多是在外部的環(huán)境和條件的改變(如桌椅擺放形式,課時數(shù)量、課節(jié)時間、午睡時間、游戲時間的增減)上下工夫,忽略了對兒童的適應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的持久性、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等的培養(yǎng)。小學和幼兒教師的相互交流也多吸取對方在教學方法、課堂組織形式方面的特點,而在教育觀念、教學要求、師生關系等方面缺乏溝通。

4.超前銜接

一些幼兒園和小學學前班提前使用小學的教材,甚至照小學的樣子排出課程表;一些幼兒教師在不甚了解小學教學要求的情況下,盲目開展拼音、識字、數(shù)學、外語教學,形成幼兒教育的“小學化”。這種做法,一方面使兒童養(yǎng)成不正確的習慣,如書寫漢字的筆順錯誤,讀拼音不能“直呼”等,致使兒童剛入學就面臨首先糾正錯誤的問題;另一方面重復學習簡單知識,會使小學生產生怠倦,從而形成不專心學習的不良習慣。這種銜接,無異于揠苗助長。

5.滯后銜接

一些幼兒園在兒童入小學前的幾個月才做銜接工作,如帶幼兒去參觀小學,請小學生回園介紹等。這些做法是必要的,但工作滯后。這種忽視行為習慣的日積月累,依靠最后時期的強化訓練、突擊銜接,會驟然加大兒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壓力,不但教育效果不佳,反而使兒童對未來的小學生活產生畏懼和畏難情緒。

幼小銜接,不僅是學習環(huán)境的銜接,也包括教師、朋友、行為規(guī)范和角色期望等方面因素的銜接。一個和諧的幼小銜接制度,既要考慮兒童心理發(fā)展方面的內在因素,更要考慮制度設計方面的外在因素。也就是說,必須通過制度創(chuàng)新,促進多元因素平穩(wěn)順暢地對接,才能保障兒童在兩個學段的轉換過程中,順利地實現(xiàn)角色同步轉變。

三、幼小和諧銜接的關鍵在于制度創(chuàng)新

制度創(chuàng)新是指在人們現(xiàn)有的生產和生活環(huán)境條件下,通過創(chuàng)設新的、更能有效激勵人們行為的制度、規(guī)范體系來實現(xiàn)社會的變革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其意義在于以制度化的方式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固化并持續(xù)發(fā)揮創(chuàng)新成果的作用。

幼小銜接問題是長期被我市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所關注卻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的難題。究其原因就在于一直沒有一個制度化、易操作的幼小銜接指導細則來規(guī)范幼兒園、小學和家長的行為,致使相關單位和人員各行其是。鑒于此,特提請人們綜合考慮下列建議及問題。

建議一:教育行政部門應將幼兒園教育看成是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制定基礎教育的政策法規(guī)時,應將幼兒園也納入其中,通盤考慮。

建議二:盡快制定和頒布幼兒園與小學共同執(zhí)行的《幼小銜接教育實施細則》、《幼小銜接一體化教育制度》、《幼小銜接一體化督導制度》和《幼小銜接教育的運行機制》等政策法規(guī)文件,使幼兒在統(tǒng)一的幼小銜接教育方案中順利地進入小學生活。

建議三:建立“幼小銜接教育培訓基地”,設置“幼小銜接學習準備課程”。

此外,在設計和建設我市幼小銜接制度的過程中,還應特別注意以下問題。[4]

1.關于幼小銜接的指導思想

幼小銜接制度旨在幫助學前兒童實現(xiàn)從幼兒園到小學兩個不同階段教育的平穩(wěn)過渡,讓幼兒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樂地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諧發(fā)展。因此,我市幼小銜接制度的設計和建設,要充分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并體現(xiàn)后繼學習和未來社會對兒童發(fā)展的要求;應充分體現(xiàn)科學性、整合性和趣味性,并與幼兒園的現(xiàn)行課程實施有機結合;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活動應與小學的“學習準備期”綜合活動做到有機結合,尤其在兒童發(fā)展的評價問題上,要體現(xiàn)價值取向的一致性。

2.關于幼小銜接的活動內容

幼小銜接活動,要重點圍繞著“入學愿望”、“學習興趣”、“學習與生活習慣”三個活動目標來進行內容的設計與組織,并緊密結合幼兒園現(xiàn)行教材的主題來開展活動。

要對幼小銜接活動進行整體規(guī)劃,把集中性的幼小銜接活動與經常性的教育活動結合起來,注意從幼兒一入園開始,加強對其進行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要注意幼小銜接活動的園本化,使活動具有趣味性、游戲性;要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避免教學內容的小學化,知識技能要求的超前化。

要掌握小學生活、教育的一些基本行為習慣要求,如坐姿、握筆姿勢、用眼衛(wèi)生等。同時,加強幼兒頸部肌肉、腿部肌肉等的鍛煉,提高幼兒身體的素質和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要正視幼兒的個體差異。幼兒園教師要注意觀察、了解,給予因人而異的關懷和幫助。對個別情緒特別焦慮的孩子,要主動會同家長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育,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地、愉快地度過幼小銜接階段。

要加強與小學的互動,形成幼小聯(lián)系的機制。要充分利用社區(qū)、社會的各種資源,為幼小銜接活動創(chuàng)造機會。同時,幼兒園要加強宣傳,積極利用和引導各類媒體,形成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更有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

要積極利用家長會、網(wǎng)絡媒體、家長手冊等,開展豐富、有效的幼小銜接宣傳活動,讓家長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和幼兒園、小學教育的不同要求。同時,要引導家長合理安排子女入學前兩個月的暑假生活,特別是鞏固已經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真正做到家園共育,切實提高幼小銜接活動的有效性。

3.關于幼小銜接活動的評價

應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避免以掌握知識的多少作為評價的依據(jù)。應圍繞入學愿望、學習興趣、學習習慣、語言能力、生活能力、行為習慣、交往能力等方面建立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應堅持以正面評價為主,積極引導幼兒體驗自己的成功與成長的快樂;注重過程評價,使評價更有針對性,更具有個性化;鼓勵家長積極參與評價,做到家園一致,幼兒園與小學評價的價值取向的一致。

4.關于幼兒園與小學的合作機制

首先,幼兒園要大力培養(yǎng)既熟悉幼兒園教育特點又了解小學教育規(guī)律的教師,而小學則應注重對低年級教師進行幼兒心理、幼兒教育方面的相關知識與教學技能培訓。使雙方教師對彼此的教學大綱、教學活動、教學方法、教學環(huán)境等有一個感性兼具理性的認識。

其次,雙方應共同搭建教學研究平臺。幼兒園要向小學靠攏,應邀請小學教師參與幼兒園大班教師的教研活動,甚至參與對幼兒園大班后期一日生活各環(huán)節(jié)內容與時間的調整,參與教學環(huán)境的布置。小學教師也應多與幼兒園教師聯(lián)系,定期交流與溝通,共同研究教育理論、教學內容,探討教學方法,研究教學對象的學習心理狀況。

再次,雙方應建立起幼小教學管理、領導決策一體化機制。雙方要在課程的目標、內容、組織、實施及評價等方面形成共識,構建一個合理的課程銜接方式,實現(xiàn)教學理念、教師教學、課外活動等多方面的直接對接,并以此為基礎共同打造幼小銜接的常規(guī)化制度及操作模式。

最后,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幼小銜接的監(jiān)督視導。行政管理部門一要努力為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合作搭臺;二要引導雙方通過教研平臺唱戲,形成銜接共識,建立管理、決策一體化機制;三要把幼小銜接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經驗推廣開來,固定下來,形成模式,實現(xiàn)幼小銜接的機制與制度創(chuàng)新。

[1]林嘉綏.幼小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及方針策略[EB/OL]http://www.china-b.com/.

[2]朱慕菊.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的研究[R].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95.

[3]羅英智.幼小銜接工作中的誤區(qū)和走出誤區(qū)的思考[EB/OL].http://www.china-b.com/.

[4]上海市教委教學研究室.上海市幼兒園幼小銜接活動的指導意見[Z].2008.4.

責任編輯:金錫萍

G610

A

1671-2277-(2010)06-0078-03

猜你喜歡
幼小幼兒園兒童
我愛幼兒園
幼兒園(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歡樂的幼兒園
幼兒園(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銜接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22
幼兒園是我們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幼小銜接真正該做什么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8
從養(yǎng)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穩(wěn)銜接
愛“上”幼兒園
幼小銜接,學前準備知多少
留守兒童
雜文選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兒童
永泰县| 潞西市| 收藏| 墨江| 醴陵市| 蚌埠市| 五原县| 天峻县| 临湘市| 平谷区| 龙门县| 玛多县| 文化| 晋城| 汽车| 湟中县| 子洲县| 板桥市| 固原市| 叶城县| 乐都县| 佛冈县| 临颍县| 丹阳市| 阿图什市| 班戈县| 尼玛县| 义马市| 西贡区| 遵义县| 柘荣县| 英吉沙县| 福安市| 祥云县| 抚远县| 和田县| 广德县| 富川| 伽师县| 水富县| 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