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月
1976年7月,安徽羅河鐵礦會戰(zhàn)在地礦部的直接指揮下轟轟烈烈地打響了。為了培養(yǎng)一批女鉆探工,發(fā)揮女職工在地質找礦工作中的“半邊天”作用,江西省地礦局九O九大隊決定組建“三八”機臺。消息傳開,女職工們奔走相告,爭相報名。很快,一支由26名姑娘組成的“三八”機臺正式成立。當時,這群姑娘中年齡最小的16歲,最大的24歲。
“三八”機臺一成立,便立即投入了戰(zhàn)斗。當時的羅河礦區(qū),鉆塔林立,隆隆的機聲響徹云天。對于第一次和鉆機打交道的姑娘們來說,上機臺是對心理和生理的巨大挑戰(zhàn)。上班第一天,就是安裝鉆塔。站在23.5米高的鉆塔上,別說干活,就是往下看一眼都覺得頭暈目眩。面對困難,姑娘們毫不氣餒,她們在顧問的指導下,把鉆塔一層一層運到工地。抬枕木擺工字梁,豎塔腿……鉆塔在姑娘們的手中一層一層地升高。她們只用了一天時間,便在江淮大地上豎起了一座鉆塔,打響了第一炮。
接著是攻克鉆探關。剛組建的“三八”機臺使用的是蘇聯(lián)造的千米鉆機(XY-1000),結實但笨重。指揮部開始考慮安排她們施工口徑91mm的淺孔,主要是考慮到女同志的生理特點,怕她們體力不支。姑娘們知道后,紛紛請戰(zhàn),不但要打Φ110的孔,而且還要打深孔。在她們的熱情感動下,指揮部當即安排她們施工6010號孔,孔深600米。誰都知道,口徑越大,孔越深,施工的難度就越大。但“三八”機臺的姑娘們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她們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僅兩個月便拿下了6010號孔,受到指揮部嘉獎。此后,姑娘們越戰(zhàn)越勇,并經(jīng)常向男同胞挑戰(zhàn)。姑娘們的勇氣、韌勁和剛強,使得整個礦區(qū)都對她們刮目相看。
在施工36號孔時,已是滴水成冰的冬天。從來沒有在長江以北感受北方冬季滋味的贛南姑娘們,在孔深鉆進到400米以下時,經(jīng)受了一番嚴峻的考驗。當時,由于孔內(nèi)掉渣嚴重,每次起鉆,鉆桿都堵,泥漿噴在10多米高的塔布上,地板上全是泥漿水,轉眼間泥漿又結成了冰。為了搶時間爭速度,姑娘們迎著四濺的泥漿照樣進行操作。外面是泥漿水,衣服里面是汗水,這滋味真是說不出的苦,但卻沒有一個人打退堂鼓。大家說:“我們要學1243‘鐵人鉆井隊,別說噴泥漿,就是噴火也不怕?!薄叭恕睓C臺的姑娘們就是這樣硬頂著,終于圓滿地完成了36號孔的施工任務。
“三八”機臺對現(xiàn)場管理抓得很細很嚴格。只要一走進“三八”機臺,你就會發(fā)現(xiàn):地板干干凈凈,各種工具擺放得整整齊齊;“三大件”更是不讓沾上一點污漬。每次安全生產(chǎn)大檢查,“三八”機臺總是受到表揚,成為文明施工的“樣板”。有的同志甚至說:“‘三八機臺的地板上可以睡覺,絕對不會搞臟衣服。”一班的曾德饒同志負責現(xiàn)場管理。她在機臺8小時從來沒有停過手,不是擦機器就是洗地板,連4只塔腿上也不留一點泥巴。這個不善言語、默默奉獻的小姑娘,以她的勤奮和實干,連續(xù)兩屆被全國婦聯(lián)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
在那個火紅的年代,“三八”機臺的姑娘們在羅河演繹出了新一代女鉆工的傳奇故事。兩年多來,“三八”機臺在羅河礦區(qū)共施工12個鉆孔,總進尺12786米,被指揮部授予“優(yōu)勝機臺”,連續(xù)兩年被大隊評為“先進機臺”。
如今,當年“三八”機臺的姑娘們,多數(shù)已年屆花甲,有的已是兒孫繞膝。當她們回憶起在安徽羅河會戰(zhàn)的往事時,臉上仍洋溢著按捺不住的自豪。
責編/木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