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曉燕
(成都大學經(jīng)濟政法學院,四川成都 610106)
仲裁制度優(yōu)越性的比較分析
寇曉燕
(成都大學經(jīng)濟政法學院,四川成都 610106)
民商事仲裁是民事程序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調(diào)解、訴訟一起構成了民事程序法體系。作為糾紛解決的一種重要方式,仲裁的基礎是當事人在程序上的合意行為和程序強制性效力的結合。二者的有機結合,仲裁制度才有獨立存在的價值,有節(jié)制、有保障的程序主體性使仲裁在民商事糾紛的解決這一領域內(nèi)獨領風騷,相對于調(diào)解、訴訟具有獨特的優(yōu)越性。
仲裁;訴訟;調(diào)解;優(yōu)越性
仲裁既不同于解決同類爭議的司法途徑,也不同于第三者的居中調(diào)解。仲裁的優(yōu)勢在于:程序自治、一裁終局、省時省力、靈活性強、程序簡便、結案較快、快捷便利、費用開支較少。仲裁是民事程序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調(diào)解[1]、訴訟一起構成了民事程序法體系。在這個體系中,仲裁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但與其他的民事程序法關系又很密切,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共同構成預防和解決民事糾紛的法治系統(tǒng)。因此,從本源上研究仲裁,不能孤立于預防和解決民事糾紛的其他方式之外。在調(diào)解中,當事人有權達成調(diào)解協(xié)議,但不具備法律的約束力,更無強制執(zhí)行的效力;審判程序較少認許合意,較多運用決定權(闡明權),判決具有拘束力、確定力和執(zhí)行力;仲裁則呈現(xiàn)出獨特的面貌:既尊重當事人的合意,又賦予仲裁程序的決定權和仲裁裁決的確定力、拘束力和執(zhí)行力(但司法機關保留一定程度的司法審查權,如不執(zhí)行仲裁裁決或撤銷仲裁裁決)。作為糾紛解決的一種重要方式,仲裁的基礎是當事人在程序上的合意行為和程序強制性效力的結合。沒有當事人的合意行為,仲裁程序可能更類似司法程序;沒有程序的強制性效力,仲裁將與人民調(diào)解趨同。二者有機結合,仲裁制度才有獨立存在的價值,有節(jié)制、有保障的程序主體性使仲裁在民商事糾紛的解決這一領域內(nèi)獨領風騷。
訴訟作為國家公權力的代表,是最重要的一種糾紛解決方式,但其本身卻具有不可克服的弊端。美國法社會學家對此有精彩的論述:“法律用懲罰、預防、特定救濟和替代性救濟來保障各種利益,除此之外,人類的智慧還沒有在司法行動上發(fā)現(xiàn)其他更多的可能性。一個法院能使一個原告重新獲得一方土地,但是它不能使他重新獲得名譽。法院可以使一個被告獲得稀有的動產(chǎn),但是它不能迫使他恢復一個妻子已經(jīng)疏遠的愛情。法院能強制一個被告履行一項轉(zhuǎn)讓土地的契約,但是它不能強制他去恢復一個私人秘密被嚴重侵犯的人的精神安寧。”[2]仲裁與訴訟雖然各具長短,相互不可替代,但在普通的民商事糾紛中,仲裁當事人更徹底的主體性使其具有訴訟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并在一定意義上克服了訴訟的弊端。
首先,與訴訟高昂的成本支出、漫長的程序時限、復雜的訴訟形式主義、嚴格的規(guī)范性特性相比,仲裁具有迅捷、高效的特點。由于訴訟是社會正義的最后“閘門”,它必須為各種可能發(fā)生的糾紛提供正當?shù)慕鉀Q途徑,因此,有人形象地描述說:“訴訟程序是所有糾紛解決程序的最小公倍數(shù)?!盵3]從而使不必要的耗費與時間拖延成為訴訟自身無法克服的弊端。在具有較強的強制性的審判制度中,為了保證裁判等決定性行為的客觀性和正確性,也為了讓當事人承認其正當性,司法過程要受嚴格而慎重的程序的約束。強制性規(guī)范是訴訟的一般原則,當事人合意僅僅是其例外,這種司法裁判功能的強化引起了某種程度上程序的僵硬而使訴訟成本上升。而在仲裁程序中,當事人享有充分的主體自由,從程序的啟動到終結,當事人可以對仲裁活動作出自主的選擇與安排。當事人通過仲裁協(xié)議選擇仲裁方式、仲裁庭的組成、仲裁程序以及法律適用等,使糾紛的解決程序個性化,具有極強的針對性,避免了無謂的泛泛程序浪費,體現(xiàn)了仲裁的靈活性與自主性。
其次,訴訟的公開性常常讓個人隱私與商業(yè)秘密無所遁形,使當事人的感情與尊嚴備受傷害。仲裁的合意的可選擇的秘密性特點更適應現(xiàn)代商事活動的需要,重視對當事人商業(yè)秘密的保護和商譽的維護,并有利于當事人之間商事交往關系的維持,有利于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的氛圍。
第三,當事人可以選擇自己信任的人作為仲裁員,增強了當事人對裁決的認同感。
第四,仲裁庭上當事人與仲裁員“平起平坐”的和諧氛圍相對于法庭上法官“高高在上”的威嚴肅穆更突顯了當事人的主體性地位。在法庭上,法官高高在上,突顯在法庭的中央,而兩方當事人則位于兩側與法官形成相等的適度距離。這種法律關系的空間布局與莊嚴凝重的法庭建筑風格渾然一體,再加上象征神圣權力來源的國徽,象征化的法官制服,所有法庭成員肅穆的表情、程式化的語言,嚴格的程序規(guī)則,國家權力或法律權力在這種儀式化或戲劇化的過程中得以運作。法庭的這種儀式化是權力運作必須依賴的權威性的策略。而仲裁作為一種專業(yè)化的法律服務行業(yè),仲裁員并非國家權力的代表,不是高高在上的管制者,而是當事人的服務者,仲裁庭上當事人與仲裁員平起平坐,相對于訴訟中的當事人享有更充分的主體性,體現(xiàn)了仲裁區(qū)別于兩壘對抗的訴訟的和諧性。
此外,在國際仲裁中解決了訴訟面臨的一系列困境。因為世界各國大都承認“私法自治 ”,允許當事人自主解決私權糾紛,因此,基于仲裁主體性原則而產(chǎn)生的仲裁裁決得到了絕大多數(shù)國家的認可。在當事人之間存在仲裁協(xié)議的情況下,各國一般不允許當事人將糾紛訴諸法院,從而避免了當事人先聲奪人“擇地訴訟”的偏私行為,既穩(wěn)定了管轄權,又使糾紛解決更具公信力。在法院判決的跨國執(zhí)行上,由于各國管轄權的積極和消極沖突,外國法院的判決就很難在內(nèi)國得到承認和執(zhí)行,從而使判決成為“一紙空文”。而由于仲裁自主性原則,仲裁裁決實際上成為當事人仲裁協(xié)議的延伸,基于私法自治,各國多會認可仲裁裁決的執(zhí)行。1958紐約公約簽訂之后,至今已有 140多個國家加入,從而使外國仲裁裁決的承認和執(zhí)行成為各參加國的國際法義務,避免了法院判決國際執(zhí)行的難題。[4]
綜上,仲裁較之訴訟所具備的優(yōu)勢實際上在于當事人在仲裁中享有更多的主體自由權和選擇權,更具有和諧性。由于有仲裁當事者的合意作為終極性的擔保,所以在程序的簡易化、處理的迅捷性以及更加符合實際情況的解決結果等方面都比審判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可以避免法律的僵化,避免以國家強力為后盾的訴訟爭議解決方式的“不民主”,呆板性;弱化訴訟中“勝訴方全得”的獨斷法理觀;追求社會爭議解決方式的軟化與非對抗性;在法律的框架內(nèi)分配利益時重視當事人的意志,認可他們對其糾紛利益的自愿均衡妥協(xié),從而使爭議解決方案得到當事人的自愿認可,自愿履行。
仲裁與民間調(diào)解因其對當事人意志自由的充分尊重而被ADR[5]之列,就自由精神的內(nèi)涵而言,二者具有某種質(zhì)的趨同性,但是他們不論制度設計、功能,還是發(fā)展趨勢上都存在較大的差異。相對于調(diào)解主體的恣意,仲裁特有的程序主體性更有保障。
從合意的形成基礎來看,仲裁具有更大的確定性。在調(diào)解中,雙方當事人是基于對居中調(diào)解人的人格、威望、經(jīng)驗的信任而自愿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空間,希望調(diào)解人能公允地評判是非,提供一個令雙方都能滿意的處理方案。但每人所持的評價標準不同,調(diào)解程序也缺乏規(guī)范性的保障,因此可能出現(xiàn)由于調(diào)解人具有某種權力而有壓服的傾向或者因與當事人中的一方有某種社會關系而有意、無意偏袒一方,在這種情形下,盡管合意形成是當事人雙方自愿妥協(xié)的結果,但往往以犧牲一方或雙方的利益為代價,因此,調(diào)解經(jīng)常被批評為“不過是向缺乏資源而不能通過審判購買正義的人們推銷質(zhì)次的廉價的‘正義’而已”。而在仲裁中,合意的形成是基于對仲裁的便捷、高效以及對國家等公共權力機關作為保證仲裁正當性的組織背景的一般信賴,仲裁具有嚴密、科學、普適化的仲裁規(guī)則,以具有“卡里斯瑪”(韋伯)式權威的仲裁員的集合體以及“一絲不茍地予以執(zhí)行仲裁規(guī)則”這樣的承諾來真正贏得當事人的信任,所以,這種信任的基礎相對于某個人的威望來說有更大的可靠性、確定性,因而其產(chǎn)生的社會效應及處理結果的規(guī)范性也就大不一樣。仲裁裁定的規(guī)范性與法律拘束力產(chǎn)生類訴訟的效果,與調(diào)解比較起來,更易被接受為是正義的。
從兩者的效力來看,仲裁具有更大的穩(wěn)定性。仲裁是一種集自治與司法為一體的混合式糾紛解決方式,因此,就其公權力的含量而言,仲裁介于調(diào)解與訴訟之間,既能體現(xiàn)當事人的意志,又有國家強制力的保障。但這種國家強制力的保障方式并不像訴訟中那樣體現(xiàn)為直接、積極的授權,而是站在當事人與仲裁機關組成的相對獨立的空間外圍予以消極、被動的支持與監(jiān)督,只有在仲裁當事人申請強制執(zhí)行或?qū)Σ脹Q的合法性、有效性提出異議時,才通過法院進行干預。正因為有潛在的國家公權力的撐腰,仲裁體現(xiàn)了當事人希望既能避開拖沓冗長的訴訟方式又能得到訴訟方式效果的追求“便宜”的心理。從這個角度來看,仲裁結合了訴訟與調(diào)解的優(yōu)勢,在強制與合意之間尋求到最符合自身利益和價值觀的結果。從某種意義說,現(xiàn)代仲裁的功能就是對調(diào)解和訴訟局限性的克服。仲裁不像調(diào)解那樣具有任意性,也不像訴訟那樣剛猛易折,這里,當事人的自由被充分尊重又嚴格限制。裁決的權威來自于仲裁庭的公正與法律的認可,其約束力深深植入當事人的內(nèi)心信念。換言之,道德的約束力與法律的強制力相互交融,調(diào)和訴訟的司法性與調(diào)解的純民間性而形成的準司法性使糾紛的解決更符合當事人的理性與需要。
[1]此處調(diào)解僅指民間調(diào)解 。
[2](美)龐德,通往法律的社會控制、法律的任務,沈宗靈譯,商務印書館,1984年,第 30頁。
[3][4]張斌生.仲裁法新論.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 11-12頁 。
[5]ADR即英文"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的簡稱,中文從字面上可譯為替代性 (選擇性、代替性)糾紛解決方式,從實質(zhì)意義上又可解釋為“訴訟外 (或判決外)糾紛解決方式”或“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ADR是近來西方國家非常盛行的解決爭議的方式,而且已成為現(xiàn)代法律發(fā)展中的一大趨勢,它實際上是解決爭議的程序群,體現(xiàn)了糾紛解決的多元化傾向,包括仲裁、民間調(diào)解等方式。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uperiority of Arbitration System
Kou Xiaoyan
(Institute of Economics,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Chengdu University,Sichuan,Chengdu 610106)
The civil and commercial arbitration,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vil procedural law,constitutes the system of civil procedural law togetherwith the mediation and litigation.As an importantmeans of dispute settlement,arbitration is based on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parties’amicable action in the proces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ulsory procedures,because ofwhich the arbitration system has its independent value.Themoderate and secure main body of the arbitration procedure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civil and commercial dispute settlement and has a unique advantage overmediation and litigation.
arbitration;litigation;mediation;superiority
D915.7
A
1004-342(2010)02-50-03
2009-12-11
寇曉燕(1975-),女,成都大學經(jīng)濟政法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