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實踐思維方式”與馬克思哲學本體論

2010-04-05 23:00:15閆順利趙紅偉
東疆學刊 2010年4期
關鍵詞:本體論終極馬克思

閆順利,趙紅偉

(燕山大學文法學院,河北秦皇島066004)

“實踐思維方式”與馬克思哲學本體論

閆順利,趙紅偉

(燕山大學文法學院,河北秦皇島066004)

目前,越來越多的學者認同馬克思哲學的實質是一種“實踐思維方式”,但對此有著大相徑庭的解釋,主要有如下觀點:一種觀點把馬克思哲學歸結為“實踐本體論”;一種觀點認為馬克思哲學的實質在于“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后者認為本體論思維模式并不能真正揭示出馬克思哲學的實質,“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之后仍存有未盡問題:馬克思哲學有無本體論,馬克思哲學作為形而上學在何種意義上終結了“哲學”?

馬克思哲學;本體論;實踐思維方式

哲學思維有兩種方式:一是傳統(tǒng)哲學本體論的思維方式,即從設定絕對概念出發(fā)考察問題的方法。黑格爾特別強調哲學是思想的概念運動,“哲學的歷史就是發(fā)現(xiàn)關于‘絕對’的思想的歷史。絕對就是哲學研究的對象?!盵1](10)這種思維拘泥于從概念到概念、從理論到理論、從原則到原則的思辨運動,它只能設定現(xiàn)實是思想、概念、理論的產物,就是不能觸動現(xiàn)實本身。如,德國古典哲學歸根結底受現(xiàn)實制約,雖蘊涵革命因素但終究不過是“跪著造反”和“睡帽中的革命”;另一種是馬克思哲學的實踐思維方式,即從現(xiàn)實人的實踐活動出發(fā)考察一切問題的思維方式。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德國哲學從天國降到人間,和它完全相反,這里我們是從人間升到天國。這就是說,我們不是從人們所說的、所設想的、所想像的東西出發(fā),也不是從口頭說的、思考出來的、設想出來的、想像出來的人出發(fā)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們的出發(fā)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而且從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過程中還可以描繪出這一生活過程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反射和反響的發(fā)展”[2](17)。對于實踐是什么,馬克思、恩格斯并沒有給出一個教科書式的定義,甚至語焉未詳,因而實踐就成為一個有待于被反思的問題域。

一、馬克思哲學并未終結本體論

哲學史是哲學主題和視角轉換的歷史或思維方式的變革史。學界有一種思想傾向,它否定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對馬克思哲學實質為物質本體論的理解,認為它本質上沒有超出傳統(tǒng)本體論思維方式的窠臼,沒有體現(xiàn)出馬克思哲學的實質及其意蘊,指認馬克思哲學的實質是“實踐思維方式”。然而把馬克思哲學的實質(或核心)歸結為“實踐”存在著不盡相同的解釋:包括“實踐思維方式”、“實踐論思維方式”、“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等稱謂,進而對“實踐”作出不同規(guī)定。有的認為“實踐”在馬克思哲學中具有本體論地位,因此,馬克思哲學是“實踐本體論”?!皩嵺`本體論”得到一些學者認同,但在解釋實踐何以成為馬克思哲學“本體”的問題上又有分歧,有“生存論的本體論”、“人類學本體論”、“實踐—社會生產關系本體論”、“實踐生成本體論”等不同理解。

高清海、孫正聿不同意傳統(tǒng)本體論思維方式對馬克思哲學實質的解釋,也不把馬克思哲學歸名為“實踐本體論”。高清海明確指出:“在我看來,用本體論的思維模式去理解實踐,即通過‘賦予實踐以本體論意義’的方法,是不可能提高實踐地位,使它成為世界觀的基本范疇的。只有打破本體論的思維方式,才能做到這點。而且,我認為提出實踐觀的最根本的意義恰恰就在于打破并根本改變了本體論的這種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哲學思考方式,所以,我是從思維方式的變革去理解并論述馬克思提出實踐概念的意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實質的?!盵3](131-132)

本體論思維方式有兩種情形:一是狹義本體論,即傳統(tǒng)的流行的本體論思維;一是廣義本體論,即人類整個思想中的本體論。否定傳統(tǒng)本體論思維方式并不意味著否定人類整個思想中的本體論。本體論作為人類追求既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價值傾向和精神,它體現(xiàn)著人之為人的本質方面,在此視角上,有論者把形而上學抑或本體論規(guī)定為對人的終極關懷,它為人提供安身立命之本,滿足著人的終極性向往。即使人們意識到不可能追尋到某種最終的不變的永恒的存在,但是人們的生存卻不能沒有這種終極性懸設,表現(xiàn)在對未來的祈愿和理想設定,因為人的存在又實實在在地是一個過程,這種堂吉訶德式的努力證明了人類的精神本能。亞里斯多德說求知是人的天性,康德認為形而上學是人的本能,人的存在無法規(guī)避本體論訴求?,F(xiàn)代西方哲學曾把拒斥傳統(tǒng)形而上學奉為使命,但最終回歸到“本體論承諾”,可見,本體論問題是哲學研究不能回避而必須回答的問題??档抡J為沒有經過認識論反省的本體論是無效的,本體論同時也就是認識論,因而人們對本體論可以有不同的解釋原則。孫正聿說:“基于人類實踐本性的理論思維,總是渴求在最深刻的層次上或最徹底的意義上把握世界、理解世界和確認在世界中的地位和價值。理論思維的這種渴求,或者說,是一種終極性的關懷,這種終極性的渴求或關懷的理論表達構成貫穿古今共有的本體論”,“本體論作為一種追本溯源式的意向性追求,作為一種對人和世界及其相互關系的終極關懷,它的可能達到的目標,并不是它所追求的‘本’或‘源’;它的真實的意義也不在于它是否能夠達到它所指向的終極存在、終極解釋和終極價值。本體論追求的合理性在于,人類總是懸設某種基于現(xiàn)實而又超越現(xiàn)實的理想目標,否定自己的現(xiàn)實存在,把現(xiàn)實變成更加理想的現(xiàn)實;本體論追求的真實意義就在于,它啟發(fā)人類在理想與現(xiàn)實、終極的指向性與歷史的確定性之間既永遠保持一種必要的張力又不斷打破這種微妙的平衡,從而使人類在自己的全部活動中保持生機勃勃的求真意識、向善意識和審美意識,永遠敞開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的空間?!盵4]當然,孫正聿先生的本體觀具有合理性,實現(xiàn)了從追求終極到生存智慧的轉向。但本體論并不單純是一種原則和意向,需要深入理論研究,本體論勢必涉及對哲學基本問題的回應和解答。馬克思致力于所謂形而上學的終結不過是終結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就是一種本體論的思維方式,“本體論的思維方式,就是從二體關系把對象歸結于它的始源性存在的認識方法”[3](131)。在此,我們需要區(qū)分形而上學與傳統(tǒng)形而上學、本體論與傳統(tǒng)本體論、哲學與馬克思哲學等不同概念,不能認為馬克思“終結”了傳統(tǒng)哲學本體論思維方式就是終結本體論本身,更不可認為馬克思哲學批判了舊的思辨哲學而本身變成了非哲學。

馬克思哲學并沒有回避本體論,而是以實踐為基礎,圍繞對思維與存在關系問題的回答闡明了自我本體論,這種本體論可稱之為實踐過程本體論,為此有必要確立一種實踐過程思維方式。

二、實踐是一個有待于被反思的問題域

強調實踐之于馬克思哲學的本質意蘊越來越得到學界認同,但如何細化理解實踐以及說明實踐如何體現(xiàn)馬克思哲學的實質有許多懸解。

實踐是什么?在馬克思、恩格斯的文獻中并沒有給出確切定義。勞動、生產、工業(yè)、商業(yè)、實驗等概念在經典作家的文本中常常是被交叉使用的,在這個意義上,實踐是被狹義理解的實踐。恩格斯曾敘述對不可知論“以及其他一切哲學上的怪論的最令人信服的駁斥是實踐,即實驗和工業(yè)”[5](17)。實踐對應什么?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指出:“思想、觀念、意識”是由人們的現(xiàn)實活動——物質生產、交往、語言等活動來決定的;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說,“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6](56)。可見,實踐是一個與“理論”、“思維”相對應的范疇。舊哲學把觀念視作人類生活的本質,顛倒了理論與實踐的本真關系,馬克思恩格斯把這種被顛倒的關系再顛倒過來,實現(xiàn)了對顛倒的顛倒。“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gegenst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xiàn)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關于思維——離開實踐的思維的現(xiàn)實性或非現(xiàn)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盵5](53)

第一,實踐與理論相對應,說明實踐有別于理論。理論是一種內在性主觀活動,通過概念運動而實現(xiàn)。列寧認為實踐高于理論,因為實踐具有直接性、現(xiàn)實性特點,即實踐是一種直觀的、感性的物質活動;而理論作為內在性抽象性思維活動,既看不見也摸不著;第二,實踐作為人的整體性活動本身是主體與客體、主觀與客觀、思維與存在、思想與活動等的多重統(tǒng)一。在既成意義上,實踐是理論的來源又是在理論指導下的實踐,理論要確證自己只能通過這樣的“實踐”,實踐本身包括主觀與客觀兩個方面,意味著理論必須接受主觀檢驗,歸根到底理論需要主觀判定,理論既為主觀之物又須主觀檢驗、判定,結果還是“主觀”、“思維”本身,于是又落入貝克萊陷阱,如何超越這種解釋學循環(huán)?同時,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是一個需要說明的問題,什么樣的實踐、多少人的實踐、如何檢驗等等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形而上學規(guī)定而轉化為一個科學的知性規(guī)定。由此,馬克思注意到終結形而上學的可能在于實證科學,即終結形而上學不在于抽象思辨本身,而要通過實證科學去證明。馬克思、恩格斯非常明確地指出,“在思辨終止的地方,在現(xiàn)實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們實踐活動和實際發(fā)展過程的真正的實證科學開始的地方。關于意識的空話將終止,它們一定會被真正的知識所代替”[2](17~18)。恩格斯離析了舊思辨哲學的傳統(tǒng)——醉心于醉醺醺的抽象思辨。舊的自然哲學“用觀念的、幻想的聯(lián)系來代替尚未知道的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用想象來補充缺少的事實,用純粹的臆想來填補現(xiàn)實的空白。它在這樣做的時候提出了一些天才的思想,預測到了一些后來的發(fā)現(xiàn),但是也發(fā)表了十分荒唐的見解”[5](38)。馬克思指出,“自然科學展開了大規(guī)模的活動,并且占有了不斷增多的材料。而哲學對自然科學始終是疏遠的,正像自然科學對哲學也始終是疏遠的一樣。過去把它們暫時結合起來,不過是離奇的幻想。存在著結合的意志,但缺少結合的能力”[7](89)?!白匀豢茖W往后將包括關于人的科學,正像關于人的科學包括自然科學一樣:這將是一門科學?!薄叭说牡谝粋€對象——人——就是自然界、感性;而那些特殊的、人的、感性的本質力量,正如它們只有在自然對象中才能得到客觀的實現(xiàn)一樣,只有在關于一般的自然界的科學中才能獲得它們的自我認識。思維本身的要素,思想的生命表現(xiàn)的要素,即語言,是感性的自然界。自然界的社會現(xiàn)實和人的自然科學或關于人的自然科學,是同一個說法?!盵7](90)這表明,對事實的認定一定是含有知性的認定,沒有質的界定和沒有量化的規(guī)定我們就不可能認識事物。因此,合理的情形是實現(xiàn)質和量的認識統(tǒng)一,實現(xiàn)知性思維和價值掌握的統(tǒng)一,實現(xiàn)科學和哲學的統(tǒng)一,“實踐”作為終極性解釋在知性和思辨之間保持張力。馬克思堅信科學的力量,研究只有上升為定量研究才能上升為科學,只有上升為科學才有可能使我們以精確的眼光來審視人及其社會?!翱茖W是實驗的科學,科學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盵8](163)“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9](777)

對于思辨哲學(包括唯心主義、不可知論)最有力的駁斥是實踐的命題轉化為科學檢驗,或者說科學是對抗抽象思辨哲學的最有效武器??茖W與實踐一致,實踐中最根本的是“工業(yè)”,“工業(yè)的歷史和工業(yè)的已經生成的對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開了的關于人的本質力量的書,是感性地擺在我們面前的心理學;對這種心理學人們至今還沒有把它同人的本質聯(lián)系起來,而僅僅從外在的有用性這種聯(lián)系來理解,因為在異化范圍內活動的人們,僅僅把人的普遍存在、宗教或者具有抽象普遍本質的歷史,如政治、藝術和文學等等,理解為人的本質力量的現(xiàn)實性和人類的活動?!盵8](88)在傳統(tǒng)思辨思維方式下,人們以為只有政治、藝術、文學等才是真正體現(xiàn)人本質的活動,而恰恰忽略了人與自然最直接、最有效的本質實現(xiàn)和表現(xiàn)方式——以科學、技術為核心的工業(yè)實踐,“工業(yè)是自然界對人,因而也是自然科學對人的現(xiàn)實自然關系”[7](89)。工業(yè)是人的自然本質展示,其內核是“自然科學思維”的力量。在這里:一方面,馬克思揭示了被忽視的自然科學的地位和本質;另一方面,提升了自然科學在人的現(xiàn)實中的地位,自然科學(或籠統(tǒng)地稱為科學)是人本質力量的最好呈現(xiàn),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發(fā)展和實現(xiàn)人解放的革命力量。

傳統(tǒng)思辨哲學遮蔽了實證科學對人本質的說明,如,黑格爾哲學停留在對世界、對人抽象解釋的思辨層面,從絕對精神出發(fā)推論自然界的發(fā)展,結果往往是牽強附會,令人啼笑皆非,尤其引起自然科學家的極度反感。正因為如此,近代啟蒙理性反對天啟般的抽象思辨,主張按照自然、世界的本來面目認識自然、世界,于是有了近代以來自然科學的興起,自然科學的巨大發(fā)展與成就能夠使我們描繪出世界辯證發(fā)展的一般圖景。但是,把自然科學變成評價一切的價值標準卻釀成了諸如奧斯維辛的災難性后果,于是人們紛紛指責科學思維方式。需要澄清的是:問題不在于科學思維方式本身,而在于人們對于科學思維方式的誤讀和誤用,正如刀叉可以用來吃肉也可以用來殺人,人們把自己犯下的錯誤完全歸咎于科學思維方式,這實際上是對待科學思維方式的一種暈輪效應。如果因為人們錯待了科學、科學思維方式,因而就把一切歸罪于科學、科學思維方式,乃至力圖消除科學和科學思維方式,這就誤入了一種新的形而上學。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思維和價值思維作為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除了它們的相異性還有它們能夠實現(xiàn)互補、聯(lián)袂的必要,人們的認識也只是在兩種思維方式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科學無價值則盲,價值無科學則空,實踐哲學也同時以實證科學的方式消解思辨形而上學的神秘性。

三、確立一種實踐過程思維方式

高清海認為,馬克思哲學變革的實質在于確立了一種“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既不把“實踐”理解為一個“實體”范疇,也不把“實踐”理解為客體意義上的“關系”范疇,它所理解的“‘實踐’和所強調的‘實踐’,是馬克思所說的‘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也是把‘實踐觀點’作為一種‘思維方式’來理解人、理解人與世界的關系,從而構成一種可稱之為實踐論的世界觀”。從人的內在矛盾以及由此構成的人與世界之間的內在矛盾出發(fā),去理解和解釋全部哲學問題。[10](2-3)什么是“人的內在矛盾”、“人和世界之間的內在矛盾”?實踐本身作為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隱匿著思維與存在的基本矛盾,恩格斯把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規(guī)定為哲學的基本問題,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理解它們的關系。

實踐是人的在世方式,包括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兩大結構,然而,無論是認識世界還是改造世界都須界定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樣,因此,對世界進行現(xiàn)象與本質等的二元區(qū)分已經不可避免。傳統(tǒng)形而上學以二元區(qū)分為邏輯起點但卻走入誤區(qū),馬克思哲學也以此為邏輯起點而開辟出新的哲學解釋,對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作出新的闡述,實現(xiàn)了主觀主義和客觀主義、唯靈主義和唯物主義、活動和受動的統(tǒng)一,超越了由于絕對設定并在一種不相容的思維中思考世界而產生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獨斷論,從而使形而上學在走向現(xiàn)實的過程中使價值指向和實證確證結合起來,這又是一項永恒的敞開的未完成的任務,人的實踐注定是一個過程,實踐過程辯證法才是馬克思哲學變革的實質。馬克思哲學作為哲學必然具有“形而上學”維度,也勢必要解決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第一條就對舊唯物論和唯心主義的偏執(zhí)作了批評,試圖實現(xiàn)兩者的統(tǒng)一,不是用思維屏蔽存在,也不把存在歸結為思維,“徹底的自然主義或人道主義,既不同于唯心主義,也不同于唯物主義,同時又是把這二者結合起來的真理。我們同時也看到,只有自然主義能夠理解世界歷史的行動”[7](105)。如何實現(xiàn)二者的結合?“我們看到,主觀主義和客觀主義、唯靈主義和唯物主義、活動和受動只是在社會狀態(tài)中才失去他們彼此間的對立,從而失去它們作為這樣的對立面的存在;我們看到,對理論的對立的解決,只有通過實踐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實踐力量才是可能的,因此,這種對立的解決絕對不只是認識的任務,而是現(xiàn)實生活的任務,而哲學未能解決這個任務,正是因為哲學把這僅僅看作理論的任務?!盵7](88)馬克思并未回避思維與存在的矛盾,當我們討論思維與存在關系的問題時,“思維”與“存在”已經成為我們敘述問題的“前件”,或者說,“思維”與“存在”已經成為邏輯先在,是我們認識不自覺的邏輯前提或先驗結構。然而,追溯“思維”與“存在”的根源,只能在它們之間的對象性關系中確證:首先,二者是一種共在關系,且相互之間無法替代。沒有思維便無存在,沒有存在便無思維;其次,二者的在場是一種對象性結構。只能在對象中反觀自身,抽象的思維只有物化為感性存在才是真實的,存在之所以為存在,勢必滲入了人的價值、思維、能動因素,這就是主體客體化和客體主體化的互逆過程。二者的相互作用是它們的終極原因,我們不能追溯得更遠;再次,二者的相互作用是一個過程。脫離了這種對象性的相互作用過程追問“誰生出了第一個人和整個自然界”是一個抽象無解的問題,是企圖證明不存在存在。進而言之,說思維是存在的本原或存在是思維的本原是一種獨斷性思維,“對社會主義的人來說,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是自然界對人來說的生成過程,所以關于他通過自身而誕生、關于他的形成過程,他有直觀的、無可辯駁的證明。因為人和自然界的實在性,即人對人來說作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對人來說作為人的存在,已經成為實際的、可以通過感覺直觀的,所以關于某種異己的存在物、關于凌駕于自然界和人之上的存在物的問題,既包含著自然界的和人的非實在性的承認的問題,實際上已經成為不可能的了”[7](92)。

赫拉克利特把世界視為一個過程,黑格爾把世界描述為一個過程,柏格森把世界的本質視作一個過程,懷特海認為過程就是實在,薩特認為人的本質就是展開的過程……馬克思說,“黑格爾的《現(xiàn)象學》及其最后成果——辯證法,作為推動原則和創(chuàng)造原則的否定性的偉大之處首先在于,黑格爾把人的自我產生看作一個過程”[8](101)?,F(xiàn)代哲學家們倡導生成、開放、創(chuàng)造、動態(tài)的過程思維方式。馬克思創(chuàng)立了以實踐范疇為核心的實踐哲學,將實踐視為過程,給世人展示了一種全新的哲學詮釋,即實踐過程思維方式,實踐過程思維方式是馬克思哲學把握屬人世界,理解、詮釋和評價一切哲學問題的根本思維方式。所謂實踐過程思維方式,就是現(xiàn)實、感性的人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通過一定手段而進行的主體活動,它把主觀和客觀、本質和現(xiàn)象、目的和實現(xiàn)等等相互作用中的對象性存在看作原本不可分割的流動整體,人、自然、社會都處于生成性的實踐過程中,體現(xiàn)著否定性的自我統(tǒng)一,通過創(chuàng)造而實現(xiàn)進化,又通過對象性存在關系理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自身的互動生成。

[1][德]黑格爾.小邏輯[M].賀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2][德]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節(jié)選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高清海.高清海哲學文存(1)[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4]孫正聿.終極存在、終極解釋和終極價值——作為終極關懷的本體論[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1(4).

[5][德]恩格斯.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6][德]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德]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8][德]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德]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倪志安,等.馬克思實踐哲學研究[M].重慶:四川出版集團,2004.

[責任編輯 明道]

B016

A

1002-2007(2010)04-0067-05

2010-05-27

閆順利,男,哲學博士,燕山大學文法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

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2006年度項目《馬克思主義哲學過程思想研究》(200608010)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本體論終極馬克思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CP論題能為本體論論證提供辯護嗎?
哲學評論(2018年2期)2019-01-08 02:12:14
張栻的本體論建構及其體用邏輯探析
哲學評論(2018年2期)2019-01-08 02:12:06
張載哲學的本體論結構與歸宿
終極發(fā)明師
終極發(fā)明師
終極發(fā)明師
微電影本體論辨析
電影新作(2016年1期)2016-02-27 09:16:25
连南| 济宁市| 桐乡市| 灵武市| 扶风县| 瑞金市| 新乐市| 紫云| 谢通门县| 贵定县| 格尔木市| 长岛县| 新竹市| 五常市| 新郑市| 宁远县| 雅江县| 天等县| 桂东县| 荥阳市| 仙居县| 牡丹江市| 富锦市| 家居| 古浪县| 宜川县| 罗平县| 安丘市| 海南省| 东乡族自治县| 体育| 正蓝旗| 蕉岭县| 沿河| 乳山市| 宝兴县| 长兴县| 长乐市| 新建县| 铁力市| 玛纳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