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嵐
(江蘇省淮安高級職業(yè)技術學校,江蘇淮安 223001)
對五年制高職學額鞏固工作的反思*
江 嵐
(江蘇省淮安高級職業(yè)技術學校,江蘇淮安 223001)
作為有特色的高職教育形式,五年制高職在發(fā)展中呈現出學生數易波動、學額鞏固工作較難的現象。五年制高職學額鞏固的影響因素有社會、教育、家庭及學生自身等原因。要培育社會環(huán)境、融合全納理念,滿足五年制高職生的多元化需求,實現具有五年制高職特色的美好愿望,需要我們對五年制高職學額鞏固工作進行深入的反思。
五年制高職;學額鞏固;社會環(huán)境;全納理念;多元需求
五年制高等職業(yè)教育是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學額鞏固率(又稱學生鞏固率)是指學年中途流失或輟學生數與學年初在校學生數的比率。五年制高職招生難度較大,可謂招之不易??墒?與入學人數相比,每學年末直到畢業(yè)當年,鞏固率常呈下降趨勢?;厥渍猩y很多人感嘆:學生為何流失?影響因素何在?如何才能鞏固五年制高職的學生鞏固率?文章把思維的觸角伸向社會、教育和學生,探索了五年制高職學額鞏固的幾點思路。
(1)傳統文化觀念。中國傳統價值觀念一直“重文理輕技巧”,五千年傳統“學而優(yōu)則仕”的觀念非一朝一夕就能改變。學歷文憑仍是勞動力市場確認工資的實際標準。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國一直都非常強調和重視職業(yè)教育,但由于社會歷史等影響,對很多人來講,選擇普通教育還是選擇職業(yè)教育仍是一個艱難的選擇。畢竟沖破傳統文化觀念的固有模式需要的不僅是勇氣,更需要時間。
(2)社會教育思潮。目前,很多地方五年制高職錄取工作排在重點高中之后,重點高中的錄取分數線明顯高于五年制高職,愈演愈烈的“普高熱”助長了人們對普高的追捧,錄取批次、時間安排、錄取線的劃定都在客觀上給學生及家長造成“退而求其次”的無奈之感,形成“次等”心理陰影。一些離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較遠卻又遠遠高于五年制高職錄取分數的學生雖來報到,卻又通過非正常渠道再擠進普通高中大門。雖然這種回流到普教的生數不多,但足以反映社會對五年制高職認識上的偏差,易給其他在讀學生心理造成壓力,長時間地影響著五年制高職學生鞏固率的鞏固。
(1)基礎教育階段對職業(yè)教育的認知教育不足。很多初中生無法從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渠道正確認識職業(yè)教育,更無從領略職業(yè)教育的內涵。雖然近年國家進行些考試改革,但在基礎教育階段“一考定乾坤”并沒改變,學生文化競賽名次被廣泛關注,手工技能課開設及評價被放在極次要的地位。教育者重視學生心理疏導大多出于提高文化成績的需要而不是提高技能的需要,大家耳熟能詳的成才路徑不外乎是“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在中小學校園壁報、文化長廊里,鮮能看到“高、精、尖”技能人才的文字或圖片介紹;有關職教的材料很少選進課本,“在一些初級中學,有些教師缺乏對職業(yè)教育的正確了解,也認為職教是劣等教育,因而在教學中自然會流露自己的個人價值觀”。影響中考志愿的選擇及選擇的穩(wěn)定性,給學額鞏固造成隱性影響。
(2)職業(yè)教育尚未有效滿足學生的實踐需要和情感需求。由于歷史的原因,不少高職學校是從普通學?;蛑新毣蛑屑佳葑冞^渡而來,有的高職學校在實習設備、實訓設備、實踐課教師數量、實習基地建設方面等還很不均衡,學生操作機會少,不了解生產一線的勞動組織、技術工藝,達不到掌握職業(yè)技能的目的。再者,在“目前的學校工作中‘育人’遠遠滯后于‘教書’”。教職工“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用居高臨下的口吻談話、提問、答疑;提請學生回答問題會有意無意省略了一個‘請’字”。有一些學生由于特殊原因對某些言語行為反應較強烈,總看到事物的負面,顯出較強的批判性,教育者如果偏重于知識技能的單向傳授,對學生身心特點和情緒情感失察或判斷偏差,易招致學生心理抵觸,學生雖進了學校大門卻感到心靈無所歸依,在失望中和學校、老師漸行漸遠直至流失。
(3)五年制高職教育的特色和優(yōu)勢尚未充分發(fā)揮。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五年制高職也不例外。由于我國五年制高等職業(yè)教育舉辦的歷史較短,五年制高職的特色尚未完全形成,適應五年制高職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適合能力培訓年齡要求較早的、能力交叉復合的專業(yè)類群仍需進一步開發(fā)、論證、調整。另外,媒體對五年制高職生成功個例宣傳不多,五年制高職學生在各行各業(yè)的“精英效應”尚處于積聚過程中,職業(yè)教育和各級新聞媒體等合作的深度和精度還有待拓展。五年制高職教育對經濟發(fā)展的貢獻份額、降低失業(yè)的功能還沒有充分顯現,五年制高職畢業(yè)生的就業(yè)質量與就業(yè)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影響在讀學生的心態(tài)穩(wěn)定。
(1)家庭經濟狀況。家庭經濟狀況不論貧富,都影響學生求學。少數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剛開始會把學校當成玩耍的場所,新鮮勁兒過去有想法就改變了初衷。就目前來看,五年制高職生源家庭收入大多處于中低水平:有的父母都以務農為主;有的父母一個務工一個務農,從事的多以簡單體力勞動為主且收入不固定。有的學生靠父親或母親單獨撫養(yǎng),有的家長從事個體經營活動,因收入狀況所限,很難為孩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穩(wěn)定的經濟支持,五年的教育費用是較重的壓力。在貧困現實和強烈自尊的矛盾中,有的學生心理失衡,對未來信心不足,交學費時打“退堂鼓”,影響到學額鞏固。
(2)家庭教養(yǎng)態(tài)度不佳或教育不力。人的經歷各有差異,或因經濟、心理、文化水平、地域位置等,在家庭教育中有的家長力不從心,不能引導孩子理智看待生活,不善于和子女進行必要的溝通,與學校老師交流少。有的親子不融洽,有的在外打工托親友代管孩子彼此整年不能見面,有的因重大突發(fā)事故造成親人亡故等,給學生心理造成影響或傷害;個別學生家庭經濟條件雖寬裕卻被父母親長期擱置家中,飲食起居無人提醒,身處異地的父母忙于事務,只借助家中網絡視頻和孤獨的孩子聯系溝通。親情關懷不足、監(jiān)督乏力,導致學生情緒躁動、自我調節(jié)明顯不足,面對復雜的生活無所適從,困惑、抑郁、不合群,甚至變得不喜歡現實中的自己,有的求學愿望雖強但人際交往相對封閉,難以同化與融合。他們的失學令人扼腕。
(1)學生生理及心理因素的影響。五年制高職學生入校時一般在十五六歲,生理發(fā)育尚未完全成熟,認識能力偏弱,自我約束力較差,意志力、挫折承受力和學習生活極易受外部世界影響,從眾心理較強,處于情緒情感沖突、心理逆反的年齡段。由于義務教育階段應試教育的巨大影響,很多學生不由自主地用重點普高的錄取分數線來衡量自己,覺得是因成績居于劣勢才被五年制高職錄取,有挫敗感,身心發(fā)展不協調。有的學校五年制高職和三年制中職處在同一個校園,受市場經濟價值取向多元化影響,聽說同級或同校的中職生頂崗實習,求學心態(tài)易動搖,一旦這種情緒占據主導地位,個別學生就會選擇轉學甚至失學。
(2)學生對學校和專業(yè)的選擇上穩(wěn)定性不夠。職校招生常在中考之前揭開序幕,“及早謀劃、及早行動、及早落實”,“全面發(fā)動、全員參與、全員有責”,招生任務指標層級分解,地方保護主義意識的影響更推動了職業(yè)學校招生“年年鏖戰(zhàn)”局面的形成。為了在有限的時間盡快完成招生任務,各職校不約而同地以“空降兵”的姿勢,聚集到學生面前,在特定的時段頻現、以較高的宣傳密度呈現,信息資訊來得又快又多又密,對于青春期的初三畢業(yè)生而言,著實顯得有點突兀,難以“消化吸收”,少數學生對“職高”和“高職”還混淆不清,五年制高職的辦學特點及培養(yǎng)目標的宣傳未能有效滲透進學生的意識之中。報考志愿的選擇的穩(wěn)定性,最終在五年制高職學生的鞏固率上有所體現。
(3)學生心理受到社會轉型期的震蕩影響。五年高職生心理發(fā)展合理延緩期與社會轉型期相互交織,加大了內在心理發(fā)展與外在成長環(huán)境間的不協調,增加了心理上自我確癥的難度。從個體層面看,成績較好的學生不愿報考五年制高職,處在高等教育“末端”的五年制高等職業(yè)教育生源短缺,招生分數低、入學平均成績下降,學生進校時大多不愿談起自己的考試情況。社會轉型的沖擊、穩(wěn)態(tài)生活的失衡、利益沖突等造成心理失衡、道德滑坡,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傳統心理的分裂,造成學生情緒低落、信仰迷失,誘發(fā)或大或小的心理沖擊,有的學生態(tài)度較散漫,找不到學習的真正動力,雖然希望盡早就業(yè),但缺少拼搏精神,學習松懈、拜金思想滋生;有的對所學專業(yè)相對盲目,還沒被專業(yè)吸引就已經放棄了學習的機會。
以現代教育為主要手段,在全社會“進行有關職業(yè)教育這種知識形式的啟蒙、普及和提高”,特別是在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或經濟不發(fā)達的廣大農村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學校教師進行職業(yè)教育元知識的學習”,才能正確引導初中生,“在初中階段設計一門課程對學生進行職業(yè)教育元認知的教育,可以使學生增強對職業(yè)教育的認識”。其次,“各初級中學應以各種形式對家長進行職業(yè)教育的教育,在所在社區(qū)積極宣傳職業(yè)教育的性質、培養(yǎng)目標”,服務百姓、服務家長、服務學生,對初中后學習模式進行多渠道的教育,尤其要讓社會公眾全面了解五年制高職的特色和優(yōu)勢,解讀五年制高職招生、學籍性質、學習與教學模式、證書類型及取得方式,宣傳高職人才就業(yè)形勢、工資待遇,扭轉并逐漸改變社會對職業(yè)教育的偏見和認識誤區(qū),才能使教師更趨完善地指導學生填報志愿,使家長更具理性地幫助孩子選擇學校,使孩子更有自信地走進高職學習生活,從源頭上穩(wěn)定求學心態(tài),增強入學自豪感,奠定厚實的五年制高職學額鞏固的社會基礎。
國人歷來重視“仁愛”這一傳統倫理道德的傳承:親善、博愛、敬人、同情人。以“仁”為本這一文化基石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于1994年在西班牙發(fā)表的《薩拉曼卡宣言》中提出的“全納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理念是有共性的。全納意味著和他人共存并彼此關懷。我國學者將“全納教育”定義為:“全納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持續(xù)的教育過程,它接納所有學生,反對歧視、排斥,促進積極參與,注重集體合作,滿足不同需求,形成全納社會?!贝龠M公平、減少歧視,符合和諧社會的內涵。雖然五年制高職生入學成績偏低,但他們同樣關注自己的生命質量,在改變命運的過程中很希望被接納和幫助。每個五年制高職生都可能在訴說抑或在吶喊著一個樸素的心聲——“請接納我”!這要求很簡單,回答同樣該簡單——“歡迎你”!對五年制高職生的歡迎、尊重、期待應植根于教育意識中,把“一個都不能少”的理念體現在具體的育人行動中。多樣性是職業(yè)教育的本質屬性之一,全納不意味著彼此相同或一致,全納恰恰用尊重感念彼此的多樣和差異。
五年制高職生入學時,大多初次離開父母獨自走向社會,置身于變遷的時代大潮,稚氣未脫的他們思想雖活躍卻脆弱,波動性雖大但可塑性更強?;谛律鷮Νh(huán)境、對集體充滿新鮮感、有強烈的交往愿望和表現意識等共性心理,應以穩(wěn)定為本、從心理層面入手,以心理輔導為主、以運動幅度較大的活動為輔來開展新生工作,喚醒主動成長意識,引發(fā)內部成長驅動力,幫助學生從生疏到熟識的人際交往,協助體驗從拘束到活躍的情緒生活。例如:提醒學生學會微笑相識、握手并互通姓名,學會初次見面時自我介紹,學會接受幫助的技巧,彼此接納、增進友誼、促進合作;可組織參觀校史陳列培養(yǎng)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愛校情結;或觀看影視劇例如電視劇《黃炎培》以了解中國職教的發(fā)展;或開設講座從專業(yè)培養(yǎng)引導學生設計未來;或讓學生把理想心愿寫在紙上藏于夢想瓶中留待畢業(yè)時開啟,等等,從關懷成長的角度出發(fā),解除新生孤獨、易反復等適應性障礙,穩(wěn)定學生適應期的情緒。
(1)滿足五年制學生精神關懷的需求。加強對學力弱困生的人文疏導,重視對經濟貧困生的精神關懷,讓學生全面了解國家、社會和學校的各種獎學、助學、助困政策渠道,把“以生為本”的理念落實在營造有歸屬感的校園文化“軟環(huán)境”的過程中:教育者成為有人情味的代理家長,班集體成為學生心中的小家,學校成為放飛心靈的家園,建立集學業(yè)指引、學業(yè)幫扶、生活資助、心理輔導等多種機構為一體的輔助體系,滿足五年制學生的精神需求。親和的師生交往、電話家訪、問卷調查能有助于了解、感知青春期的情緒。對于家庭未成年姊妹較多的、家長體弱多病缺乏勞動力的、父親或母親亡故的學生,應注重人情味和感情的投入,給予家庭式的情感撫慰,關心如同在他們的心靈貼上一片創(chuàng)可貼,有助于增強度過難關的信心,養(yǎng)成與學校共振、與社會共鳴的協調發(fā)展意識。
(2)尊重五年制學生向上向善的愿望。尊重學生是Abraham.H.Maslow的需要層次理論(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給予我們的啟示,尊重好比是給精神補充了一枚鈣片,能“讓每個學生抬起頭來走路”。尊重學生的現狀,尊重學生的向善之心,尊重學生努力改善狀態(tài)的美好愿望,尊重學生努力去改變現狀卻又遭遇失敗的心路歷程,尊重學生的點滴進步,尊重個性中的缺憾,允許并寬容學生“試錯”,尊重學生日漸減少的犯錯頻率,用尊重的語言去幫助分析錯誤的成因與后果,用尊重的情感去感化學生少犯錯、不犯錯。識別教育的邊緣契機,保持積極分子的銳氣,保證中等生的自信,保護學困生的自尊,幫助學生個性化向前發(fā)展。積極探索柔性管理方法,對規(guī)章制度的有關條款作好解讀,引導學生理解剛性的規(guī)則,克服用一個模子培養(yǎng)人、評價人的傾向,幫助學生確立階段性的努力目標,讓校園成為學生的精神家園。
(3)喚醒并激勵五年制高職生展示多元化智能?!敖逃乃囆g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庇^察個體差異、捕捉亮點,發(fā)現長處、肯定其價值,在可能的范圍內尋找或創(chuàng)造與其智力能力個性相匹配的機會,設定其興趣或智能的發(fā)展目標,領悟 Howard Gardner多元智能理論內涵,多維度地看待人的發(fā)展?!爸逃?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化一,毋寧展個性?!笨晒膭钪救V泛的參加社團活動或賦予其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引導愛好文學的學生點燃思想為校報增添色彩;對于家境貧困、堅韌求學的學生應肯定并嘉獎其奮發(fā)向上的斗志;對性格內向的學生可組團參與技能展示以增強其信心。智能多元化啟發(fā)五年制高職校不僅要借名師之智造就名學生,也要培養(yǎng)一般勞動者,要在各種單項獎的設立上做文章,促進學生找到潛力發(fā)展“制高點”,使智能最大化發(fā)展,使學校能吸引并凝聚具有不同情感、智能特點的學生,實現和諧社會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目標。
隨著大眾化教育的推進,我們欣喜地發(fā)現職教的春天已然走近我們。五年制高職校的學生主要來自農村,反映出廣大農民及其子弟上大學的愿望仍呈上升趨勢。在五年制高職的學額鞏固過程中,理性審視、未雨綢繆,看得遠、做得實,了解社會、家長及五年制高職生的需求,更要引領需求。五年制高職生如同生長期較長、成熟期較晚的農作物,從業(yè)者要懷著農夫一樣的愛與虔誠,帶著山泉去滋潤、孕育心靈,規(guī)劃好長期的護理方略,寧靜修煉、潛心打磨,讓教育這門遺憾的藝術留下更多的贊嘆,讓五年制高職的學額鞏固真正從脆弱變得鞏固。
[1]潘晨光,婁偉等.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研課題組.中國社會科學院關于我國職業(yè)教育狀況的報告[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7,(21).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殊需要教育行動綱領[A].轉引自趙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紀的教育宣言和行動綱領[C].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3]黃志成等.全納教育——關注所有學生的學習和參與[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袁振國.當代教育學(2004年修訂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5]Abraham.H.Maslow.成明編譯.馬斯洛人本哲學[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6]蔡元培.高平叔編.蔡元培教育文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G718.5
A
1008-469X(2010)05-0060-04
2010-07-27
江嵐(1969-),女,江蘇淮安人,講師,主要從事高等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