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樂祥 季丹丹
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現(xiàn)實需求與路徑選擇
郝樂祥 季丹丹
開展生命教育是適應社會環(huán)境發(fā)展變化的迫切要求,是教育回歸本真的內在需要,也是構建大學生和諧健康人格的重要方面。高校開展大學生生命教育主要通過建構生命教育通識課程、加強生命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與培訓、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校園文化的渲染和加大理論研究力度等路徑實現(xiàn)。
大學生;生命教育;必要性;實施路徑
當前,面對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和激烈的競爭態(tài)勢,處在社會飛速發(fā)展變化中的大學生面對來自學業(yè)、情感、就業(yè)等各方面的巨大壓力和挑戰(zhàn),極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他們中自殺、自殘、傷害他人等現(xiàn)象屢見不鮮,這些不利于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也對我們提出了一個十分嚴肅且亟待解決的問題,那就是如何來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消除這種事件的發(fā)生。開展生命教育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所在。通過開展生命教育,引導大學生走出生命的誤區(qū),教育他們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從而最終獲得身心的健康、事業(yè)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因此,對大學生實施生命教育是必要且急需的,高等教育的各個層面必須要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給予高度重視。
1.生命教育的提出。
最早提出生命教育概念的是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1968年他在加州創(chuàng)辦“阿南達村”學校,開始倡導生命教育思想,并開設獨立的生命教育課程,探討關注人的生長發(fā)育與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諦。生命教育一經提出,很快波及到許多國家和地區(qū),并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教育思潮。1979年在澳大利亞成立的“生命教育中心”,標志著生命教育這一概念的明確化。20世紀末,我國臺灣教育界也將死亡教育和生存教育加以整合,稱為生命教育。它的主旨在于闡釋生命的可貴及生命應有的尊嚴。
2.生命教育的基本內涵。
生命教育是指通過各種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思考生與死的生命課題,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關愛情懷,提高學生對生命及其存在價值的認識,懂得生命的意義在于創(chuàng)造,從而認識、尊重、珍惜和敬畏生命。其基本內涵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生命知識教育。重點在于掌握生命知識、理解生命的內涵、尊重生命的存在、欣賞生命的美好,其目的是通過學習使學生對人體的結構、生理獲得科學的認識,使學生理解生命、欣賞生命,進而關注生命、珍惜生命。第二,生命關系教育。目的在于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人是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之中的,人的全面發(fā)展應該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自身發(fā)展的和諧統(tǒng)一。第三,生命價值教育。維護生命的價值和尊嚴,實現(xiàn)自我的生命價值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內涵。發(fā)展生命教育的重點在于對個體生命和生命價值以及人生的目標和意義形成理性認知,其目的是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及生命的意義,從而學會體驗生命、熱愛生命、拓展生命,形成健康的生命價值觀。
1.開展生命教育是大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變化的迫切要求。
人類社會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fā)展、文化的繁榮、互聯(lián)網的便捷,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類的生活質量,生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與發(fā)展。然而我們坐擁在高科技織造的便利時尚的生活里,煩惱和脆弱卻始終存在。我們在時代發(fā)展大潮中迷失了精神家園,在物欲橫流的信息社會沖垮了道德底線,在魚龍混雜的社會變革中蒙蔽了心靈。我們在感受“信息時代快車”的速度和效率同時,淪為了金錢的奴隸,成為了“經濟人”的典型。而當代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或沉浸或掙扎于社會巨大變化的熔爐中,來自成長的煩惱、生存的壓力、生活的困惑、未來的迷茫,在不斷的交錯橫生卻無處渲泄釋放,導致部分大學生心靈扭曲、自暴自棄,甚至犯罪輕生,這無疑是社會發(fā)展中的不和諧音符,必須加以引導,使他們理性地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厘清人生方向,樹立整體生命責任觀,更好地適應現(xiàn)代生活。
2.開展大學生生命教育是教育回歸本真的內在需要。
教育作為人類社會特有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其本質是對人類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及自身產生積極影響,教育的功能是促進個體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本真的教育應該是人們獲取知識技能、達到身心和諧愉悅,實現(xiàn)生命自我超越的盡善盡美。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伴隨著產業(yè)革命、科技革命的發(fā)生發(fā)展,教育所承擔的社會功能越來越多,教育對個體生命發(fā)展的關注越來越少。教育的工具性愈演愈烈,教育的功利性日趨明顯。這種教育下培養(yǎng)的大學生缺少韌性、創(chuàng)造性、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缺失人間真情、社會責任感等,這與我們大學教育的目標相去甚遠。因此,當代大學教育不能僅僅著眼于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還必須把提升大學生的健全人格作為基本追求。惟有如此,才能有效克服現(xiàn)存教育的缺陷,充分發(fā)揮其為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而服務的功能,體現(xiàn)當代教育的終極價值。
3.開展大學生生命教育是構建大學生和諧健康人格的重要方面。
構建大學生和諧健康人格是當前社會各界比較關注的問題,對于健康和諧人格的界定,著名心理學家奧爾波特、羅杰斯、弗洛姆、弗蘭克等對健康人格有自己的評定標準,概括起來講健康人格就是指一個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會環(huán)境之間處于一種積極協(xié)調、統(tǒng)一的狀態(tài)。具體表現(xiàn)為:(1)能夠比較客觀地認識、接納、珍惜自我和外部世界;(2)能夠很好地同家人、朋友和其他人溝通、交往;(3)有愛的能力;(4)能夠管理并承擔自己的生活壓力和責任;(5) 對未來充滿希望,有安全感,積極樂觀。所以說,和諧健康人格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能夠接納并珍惜自己,熱愛生命,關心他人。但是目前不少大學生生命意識不強,不能客觀的認識、評價、接納自己,蔑視生命,悲觀厭世,直接影響大學生健康和諧人格的構建,這使得開展大學生生命健康教育變得更為緊迫。
1.建構生命教育通識課程。
通識教育既是大學的一種教育,也是一種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通識教育的目標在于使人在道德、智力、體力和情感各個方面都達到最佳的和諧發(fā)展,即通識教育關注作為一個“社會的人”的通融見識、高雅的品味、多方面的能力,以及獨特的個性等。由此可見,通識教育的目標和使命所包含的大部分內容與生命教育的目標相互呼應。生命教育的目標是個體實現(xiàn)生命意義和價值體驗層次上的學習和超越,塑造完整的、和諧的人格,使其由單純的生命認知向生命認知與生命體驗統(tǒng)一的轉變。因此,鑒于通識教育與生命教育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我們期待通過把生命教育作為一門大學通識課程來建構,以便系統(tǒng)地加強學生的生命教育。
2.不斷加強生命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與培訓。
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開展目前沒有現(xiàn)成的教師,加強師資培訓就成了生命教育實施的首要任務。我們可以采取對高校中教授與生命教育相關科目的教師,及對生命教育有興趣的教師,進行生命教育集中培訓的方法,建立一支專業(yè)水平高,生命素養(yǎng)高的生命課程專業(yè)教師精良隊伍,為生命教育課程的設置做好鋪墊。由此以點帶面形成高校內全員生命教育共識。高校全體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掌握生命的知識、注重自身生命的質量,更重要的是樹立生命教育的意識,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一線教師應切實做到從學生出發(fā),關注學生的情感世界、生活世界、精神世界,給學生營造一個生命健康成長、自主發(fā)展的理想空間。
3.通過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實施生命教育。
將生命教育滲透到實踐活動中,讓大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大學生渴望了解社會,接觸社會,熱衷于參加各種社團活動、課外活動。應通過形式多樣的社團課外活動來實施生命教育,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生命知識,形成正確的生命態(tài)度和生命意識,培養(yǎng)對社會及他人的關心。如組織大學生到養(yǎng)老院、社會福利院、打工子弟學校以及到貧困地區(qū)、地震災區(qū)等地投身志愿者活動,為他人提供幫助,向社會奉獻愛心,不僅能夠使大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回饋社會、服務群眾,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大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自身的價值,獲取自尊感、成就感和生命的價值感,激發(fā)其對生活的積極情感和對社會的崇高責任,形成積極、自信、樂觀、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4.在校園文化中渲染生命教育。
我們應通過創(chuàng)建主題鮮明的校園文化,構建以生命關懷為核心的教育理念,把生命教育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范疇,使生命教育成為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學校黨政部門、學生工作部門等要在全校范圍內大力提倡、宣傳、推動生命教育,以多層次的校園文化營造生命教育的整體環(huán)境。另一方面,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研、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為大學生提供展示青春生命活力的舞臺和人際交流、溝通的平臺。力爭讓校園的每一面墻會說話,把內涵豐富的古詩句與富有指導性的文明用語等用來創(chuàng)設學校生命教育的環(huán)境。延長圖書室的開放時間,為學生提供隨時閱覽的可能性,并購進有關生命教育的圖書和圖片,營造書香的氛圍。讓大學生充分享受人生的快樂和滿足,促進其對生命的熱愛。
5.加大生命教育的研究力度。
生命教育的順利開展和有效實施離不開生命教育的理論研究。因此,必須加大生命教育的理論探究與實施生命教育的實驗探索,為生命教育提供強有力的理論保障。要將生命教育的研究與指導工作列入議事議程,做到有專人負責生命教育的研究與指導,逐步提高對生命教育的指導水平。同時,做好生命教育實施狀況的調查研究和經驗總結工作,及時推廣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為實施素質教育和生命教育探索、開辟出一種新的實踐途徑,并通過教育教學研究,主動探討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與策略。還應重視與學生建立“民主、和諧、合作”的師生關系,為生命教育的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大學生生命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全社會堅持不懈,共同努力。只要生命存在,生命教育就不可或缺。我們必須從根本上重新審視生命教育的地位,努力探尋生命教育開展的有效途徑,促進生命教育課程在高校早日開展,促使大學生獲得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1]王佳利,陶書中.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理性審視與路徑選擇[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3):54-55.
[2]林常清.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其策略探索[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9(10):1295-1297.
PracticalDemandandPathChoiceofLifeEducationforCollegeStudents
Hao Yuexiang Ji Dandan
It is inevitable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carry out the life education in order to adapt the social environment changes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and healthy personality. The life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can be carried out by constructing life education courses, by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 Activities outside the classroom, building of the campus culture and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re taken as an effective way to do the life education.
university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necessity, implementation path
ClassNo.:G641DocumentMark:A
劉麗萍 宋瑞斌)
郝樂祥,碩士,副教授,沈陽化工大學社會科學系,遼寧·沈陽。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郵政編碼:110142
季丹丹,碩士,副教授,沈陽化工大學社會科學系,遼寧·沈陽。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郵政編碼:110142
本文是2009年遼寧省高教工委、遼寧省社科聯(lián)委托項目“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高校心理咨詢新模式的構建研究”(lslktsz-146)和沈陽化工大學2009年教學基金資助項目“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心理成長的影響及其創(chuàng)新建設研究”(2009A028)的階段性成果。
1672-6758(2010)05-0013-2
G6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