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麗麗
論大學生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
譚麗麗
培養(yǎng)大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對大學生的發(fā)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分析并總結大學英語教學中語言文化和跨文化溝通能力之間的關系,大學生跨文化溝通能力培養(yǎng)的內(nèi)涵和必要性,并提出了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溝通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大學生;英語學習及教學;跨文化溝通能力
近年來,探索語言、文化和溝通三者之間的關系,探討怎樣把跨文化交流的意識帶入課堂教學,怎樣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跨文化交際中源語的信息,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所學語言的文化意識(cultural awareness)或文化敏感性(cultural sensitivity),進而發(fā)展成為一種文化交際能力(cultural-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正在成為英語教學改革中的重大科研課題,也被廣大專家、學者、教師所重視,大批相關的專著和論文紛紛問世.但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結合新課程標準進行跨文化教學,仍是一塊有待深入研究的領域。就此,筆者結合教學研究實踐,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是由語音、詞匯和語法構成的一定的系統(tǒng),是人類所特有的用來表達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客觀世界與人的主觀條件相結合的產(chǎn)物,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xiàn)象。
文化的含義與范圍十分廣泛,至今其定義不下250余種。最具權威性的文化定義來自于英國著名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他認為:文化是一個錯綜復雜的總體,它意味著某個特定社會或社群的一切活動,包括物質(zhì)的和非物質(zhì)的、一切外在和內(nèi)在的活動,而成為信仰、信念、知識、法令、價值乃至情感和行為模式的總和。由這個定義可以看出文化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人作為社會成員所獲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習慣。也就是說,文化幾乎無所不包,“文化即是人們所思、所言(言語和非言語)、所為、所覺的總和”。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受文化影響,在文化環(huán)境中形成發(fā)展。語言承載文化,同時又反映文化特征。從語言教學的角度講,教一門語言也是教一種文化,學一門語言也是學一種文化??缥幕瘻贤芰κ侵敢粋€人或群體與自己文化背景相異的另一個人或群體有效的得體的交換信息的能力。Gudykunst指出,有效的交際能力包括認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為能力。因此,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也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教授語言知識,還應該教授跨文化交際中如何得體地使用語言。在激勵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應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眾所周知,我國大部分學校中,只有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才有諸如文化背景知識之類的特殊文化課程。同英語專業(yè)的學生相比,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文化教學相對較弱,他們沒有文化交際之類的課程,不能接受系統(tǒng)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要培養(yǎng)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應將文化教學融入語言教學,即將文化教學的內(nèi)容融入語言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的教學中。
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從根本上說應該是文化素質(zhì)的培養(yǎng),而不僅僅是交際技能的訓練。筆者以為,有效的跨文化溝通中應該包括語用能力,也就是在不同的情景和不同的場合進行得體的交流的能力。當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全球經(jīng)濟、政治,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世界各國之間彼此影響、合作和互動日益加強。所以我們跨文化交際培養(yǎng)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和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即是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正確認識、正確態(tài)度和正確處理,從而克服由于文化差異而引起的交際障礙。全球文化的相互交流過程必然伴隨著文化的沖突和融合,這是整個人類文化發(fā)展的必然現(xiàn)象。顯然,在給學生進行跨文化溝通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僅是要增加學生的社會文化知識和交際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們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以及在實踐中有效調(diào)適自己的行為以促成成功跨文化溝通的能力。
在當今各國經(jīng)濟與文化交流越來越密切的情況下,以大學生為代表的年輕一代正在經(jīng)受一場文化競爭與融合的洗禮,他們將在社會文化變遷的歷程中承擔重要角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培養(yǎng)大學生更為開闊的胸襟和開放的視野,使他們成為具有良好跨文化溝通與協(xié)調(diào)能力的新型國際化人才,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經(jīng)濟國際化必然要求人才國際化。中國需要大量的具有世界眼光和跨文化操作能力,通曉國際“游戲規(guī)則”的人才。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勢必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重視文化差異的漸輸式傳導,使學生逐步了解和掌握英語的有關文化知識,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避免將來工作中可能產(chǎn)生的交際錯誤,以期更好地加強不同文化國家之間的經(jīng)濟、科學、文化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1.完善教學大綱。
一份細致的教學大綱應該是這樣的,它不僅為整個教學活動指明方向,而且也是檢查和考試的依據(jù)。新修訂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高等學校本科用),對語言教學的各項知識(如語音、詞匯、語法)和技能(聽、說、讀、寫、譯)有相應的要求和詳細的規(guī)定,己確立了相當完善的體系,但是,文化教學的文化項目選擇不明確,教學大綱也沒有列出文化項目表。具體來說,該大綱對于文化教學中應包含哪些要素以及如何完成這些目標并沒有確定的體系,而只是寬泛地指出文化與語言二者之間的關系,和文化學習的重要性。對文化教學只有以下籠統(tǒng)的陳述:“大學英語教學還應有助學生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加深對世界的了解,借鑒和吸收外國文化精華,提高文化素養(yǎng),文化和語言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有助于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工作組編:《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2版,第10頁)這種表述既沒有明確文化教學的原則,內(nèi)容和范圍,也沒有提出具體的教學要求。顯然,該大綱還需要完善,還應該對語言運用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提出更具體的要求。
2.加強大學英語文化教學的教材建設。
外語教學不僅需要把文化輸入融入到每個學科之中,也需要開設專門的以文化為導向的課程。但是大學英語教學不同于專業(yè)英語教學,其授課學時遠遠少于專業(yè)英語系的學生,因而不能像專業(yè)英語系那樣開設專門的語言文化課程;同時由于其課程設置目的不是為了培養(yǎng)專門的語言人才,各高校往往也不設置跨學科語言課程。應該著手編著符合實際場合運用的語言教材,“中文的思想外加英文的形式”的中國式英語的課本,已遠遠不能符合要求。只有在內(nèi)容選擇上既要追求“來自名人”,又要有“能教性和能學性”,要重視“實用性”,又要多選些介紹英語文化的課文以及適量的文學作品節(jié)選的教材,這樣才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由此可見,大學英語的教材改革也應當盡快地提上議事日程。只有能適應知識、能力、素質(zhì)教育為一體的立體化教學模式的教材,才是真正的符合標準的英文教材。
3.提高教師的素質(zhì)。
在對學生進行文化的有效輸入中,教師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文化吸收效率,教師應該首先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目前,迫切需要的是培養(yǎng)教師本身的跨文化意識,因為只有教師本人具備較強的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較高的英語文化的修養(yǎng),才能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插入英語文化的教學,才能使一切教學資料、教學手段的作用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大學英語教師既要精通英語的語言外在形式,還要熟知西方文化內(nèi)涵。英語的文化背景知識是極其寬泛的,如果教師對此較為熟悉,那么在教學中就能正確判斷哪些內(nèi)容應該放在教學中,哪些內(nèi)容可有可無,做到有取有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對詞語的文化背景進行必要的解釋,并用漢語進行比較,就能使學生對英漢兩種文化的異同點有更深的了解,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其中一個很好的方法是給教師們進行短期的集中式培訓,開設跨文化溝通學系列講座,最好能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出國進修的機會。因為教師在異國他鄉(xiāng)親自經(jīng)歷“文化差異”的體驗有助于在教學中結合親身體會介紹西方的風俗習慣、講話規(guī)則、社交禮儀等,這比轉(zhuǎn)述教科書上別人的體驗要更加生動、更加有效。
4.在大學英語基礎階段開設選修課。
為了增強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豐富學生的英語文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我們應在大學英語基礎階段應該開設選修課。在現(xiàn)有課程設置中加入一些專門教授英語文化的選修課程,比如“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學”、“跨文化溝通學”、“英美概況論述”等。由于非英語專業(yè)由于受專業(yè)、課時等的限制,加上大學階段英語學習仍然處于基礎階段,因此筆者認為,這些選修課的內(nèi)容應主要傳輸交際文化知識,語言知識文化應為次要。選修的課程應是語言實踐課。所以課程的內(nèi)容應該包括以提高談話技巧為目的的各種內(nèi)容:如功能語言,情景語言,非言語交際內(nèi)容,以及如何問候某人、稱呼某人、交際中的禁忌語等。
5.改革考試形式和內(nèi)容。
現(xiàn)行的英語測試內(nèi)容過分強調(diào)書寫能力,忽略口語表達能力。另外,大部分的測試題是關于英語語言知識結構的,忽略了跨文化溝通能力的測試。為了引起師生們對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現(xiàn)行的英語測試體制應該有待于改進。首先,應該建立一種“書寫能力+口語表達”的測試模式,這種模式確保能夠測量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其次,書寫測試的內(nèi)容應該包括心理文化知識,英語實用能力,交際策略,和非語言交際等等,建議在CET4和CET6中增加檢測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英語文化知識的試題,應把考試成績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很好地聯(lián)系起來。
6.開辟第二課堂。
很明顯,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僅靠課堂上傳授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相關的課外活動是必須的補充,需要認真的設計規(guī)劃。建議課外活動應該包含以下幾種類型:(1)鼓勵學習者進行廣泛的閱讀。在課堂上教授文化知識雖然是培養(yǎng)學習者的跨文化意識的主要手段,但僅靠課堂上的講授是不夠的。學習者在跨文化交往中的需要的文化信息大大超過了在課堂上所能涉及的范圍。為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習者的跨文化意識,教學者應該鼓勵學習者行廣泛的閱讀。(2)學校積極舉辦有關英語文化知識的講座。定期主辦有關英語文化或中英文化對比等方面的知識講座也是培養(yǎng)學習者跨文化意識的有效方法。有關英語文化知識的講座向?qū)W生全面介紹英語國家方方面面的內(nèi)容,使學生對這些國家的情況有一個概括性了解,并從中比較出它們與本國的總體差異所在。這樣的講座,對學習者克服文化障礙,排除母語的干擾,培養(yǎng)學習者的跨文化意識,提高學習者正確得體的交際能力,是很有益處的。(3)鼓勵學生表演英語短劇。短劇的內(nèi)容可以是英語教材上的課文,也可以是一些著名的英語故事、童話及小說等。用英語進行各種短劇表演是學生獲取文化信息的一個相當重要的途徑。教師可帶領學生將課文改編成短劇,讓學生在表演中、在英語故事的情節(jié)里體驗文化氛圍,享受文化氣息。(4)組織英語角也是一個很不錯的嘗試。每個學校都應該建立一個異國文化和英語交際的園地,即像英語角之類的場所。在這些場所,學生能夠自由地相互交際、大膽地進行實踐、切實地感受英語文化氣息、有效地培養(yǎng)英語交際能力。
[1]修訂工作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2]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3]李力.中國外語教育——理論、方法與實踐[M].2006.
[4]戴煒棟.外語教學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OnCultivatingCollegeStudents’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Ability
Tan Lili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cultiva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ir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college English program to innovat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 connotation and importan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nd it proposes som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ies .
college students;English learning and teaching;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ClassNo.:H319DocumentMark:A
張慶祥 蔡雪嵐)
譚麗麗,在讀碩士,上海大學,上海。郵政編碼:200444
1672-6758(2010)05-0083-2
H319
A